20家單位發布古籍數字資源 7萬余部古籍免費看
11月12日上午,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與吉林省圖書館、黑龍江省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20家單位,在國家圖書館聯合舉辦古籍數字資源共享發布活動,在線發布古籍數字資源7200余部(件)。截至目前,全國古籍數字資源總量已超過7.2萬部(件),免費服務大眾閱覽和學術研究。
本次活動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組織的第四次聯合發布,也是參加單位最多的一次,不僅有省級館,更有很多市、區、縣公共圖書館,以及博物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系統古籍收藏單位。著名藏書家韋力先生將所藏8部稿鈔校本古籍數字影像無償贈送國家圖書館進行發布,更是開創了民間收藏古籍以數字資源形式服務社會公眾的新模式。《“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要求,在2016年已發布2.7萬部(件)古籍資源的基礎上,到2020年達到7萬部(件)。據統計,2018年發布總量已達到6.5萬部(件),加上此次聯合發布7千余部(件),總量已超過7.2萬部(件),提前完成古籍資源發布任務。
在發布古籍數字資源的同時,全國古籍“摸家底”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4省完成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全國古籍普查完成總量260余萬部另1.8萬函,2315家收藏單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累計發布217家單位古籍普查數據772,861條7,447,203冊。隨著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的不斷推進,古籍普查登記數據將在該數據庫中陸續發布更新。
國圖表示,古籍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對古籍進行整理、保護和利用,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傳承中華文脈和傳統文化,也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礎。古籍數字資源的在線發布與共建共享,開創了古籍服務新模式,使社會大眾和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戶瀏覽古籍資源,在有效解決古籍保護和利用矛盾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古籍傳播。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