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累計實現器官捐獻632例 近2000名患者獲新生
中新網鄭州6月4日電(記者 韓章云)記者4日從鄭州市紅十字會獲悉,自2011年鄭州開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截至目前,該市已累計實現器官捐獻632例,共捐獻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等大器官1900余個,近2000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對于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器官移植是治療的最好方式,能有效延續患者的生命、改善存活質量。因此,器官捐獻意義重大。
據鄭州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丁振勇介紹,2018年,鄭州實現人體器官捐獻187例,捐獻量相當于2011年試點工作開始到2016年的六年總和,占河南省2018年捐獻總量的二分之一。
“鄭州每百萬人口捐獻率從2011年的不足0.15增長到現在的18.7,增長超過100倍,捐獻數量、登記數量、百萬人口捐獻率均創歷史新高,領先全國。”丁振勇介紹說,這樣的成績是鄭州市紅十字會及志愿者們在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緬懷紀念以及人道救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中國讓普通民眾接受并捐獻器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新鄭市紅十字會黨組副書記李向華介紹,有些自愿捐獻器官的公民,即便在生前完整地填寫了捐獻資料并按程序完善了全部聲明、公證等法律手續,可一旦去世后,其家屬仍然會阻撓醫護人員,致使人體器官因錯過最佳摘取時間而喪失功能。同時,一些有意愿捐獻器官的公民也存在一定的顧慮,擔心親友無法接受這種做法,而因此放棄了捐獻器官的想法。
“我們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常年奔走于基層醫院、派出所、交警支隊、社區村委,見證判斷腦死亡狀態、評估器官質量、安慰家屬、談器官捐獻的意義、講器官捐獻的相關政策……一個捐獻經常是連續工作幾天幾夜,每一步程序、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稍有疏忽就會導致整個捐獻工作的失敗,還時常遭遇別人的冷言和白眼。”會議上,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腎移植科醫師楊青彥表示,正是在眾多人體器官協調員的不懈努力下,更多有愛心的市民參與下,鄭州器官捐獻工作才有當下的成績。
除了捐獻大器官,從2011年至今,鄭州志愿者已捐獻眼角膜71對,使142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