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醫生利用MR技術做手術 宛如科幻大片
中新網常州5月23日電 (唐娟 馮凱)科技大片中人與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互動的場景,民眾已經不再陌生。當這些技術真實地出現在手術室中,會是怎樣一種情景?5月23日,記者從常州第一人民醫院了解到,該院脊柱外科團隊不久前在全程MR技術下完成了一例手術,醫生戴著VR眼鏡,在MR技術的輔助下,對患者動刀,全程宛如上演科技大片。

今年4月的一天,常州市民吳先生由于頸部疼痛、四肢乏力、行走困難來到常州第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專家門診就診。結合相關檢查,該院脊柱外科副主任仇胥斌得出診斷:頸椎結核伴脊髓壓迫。仇胥斌指出:“手術是治療的最佳選擇。術中不僅要切除被結核桿菌侵蝕的所有椎體及膿腫,還需植入一個鈦籠,重建頸椎的穩定性。由于患者病程較長,且已產生大量的骨破壞,骨性結構標志不清,手術難度很大。”考慮到MR技術有助于手術的精準治療,仇胥斌決定利用該技術實施手術。
MR技術的手術,簡單地說,是指利用傳統CT、核磁共振等提供的原始數據三維重建、整合立體全息場景,高精度地還原患者真實的解剖和病變部位,為臨床醫生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通過跟蹤定位功能,該技術將患者身體相應部位的影像資料與實體場景準確重合,幫助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全方位了解患者的病變結構,被稱為外科醫生的“透視眼”,進一步確保手術的精準和安全。
“既往的MR技術在手術中只能起到標志和定位作用,醫生無法全程戴鏡開展精準手術。”為實現全程MR技術下實施精準手術的目的,仇胥斌團隊就如何避免術中模型漂移、術中醫生手術手勢干擾、手術切皮暴露后再次微調定位等因素與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多次討論和改進。
5月16日,吳先生被推上手術臺,在該院脊柱外科團隊近2小時的努力下,這例國內領先的全程MR技術頸椎結核病灶清除加鈦籠植骨融合術順利完成。“手術效果非常好,術后第二天,原本無法站立的吳先生就能正常下地了。”仇胥斌說。
5月23日,記者在病房看到患者,據他介紹,如今困擾他多年的頸痛基本好了,肌力也明顯恢復,從無法站立到可以扶拐行走,他感慨科技進步幫他消除病患,更感謝醫生精湛的技術讓他重獲健康。(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