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諾李竹:和談戀愛一樣創業者要找到喜歡自己的投資人
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家福樓拜,在談到科技與藝術的關系時,曾預言:“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萍寂c藝術就像不同方向攀登同一座山峰的兩個人,在山麓下分手,必將在山頂重逢,共同奔向人類向往的最崇高理想境界——線日,首期英諾基金「山頂相遇」系列跨界對話正式,這場主題為“在科技和藝術交融的時間&空間相遇”的對話,在大學信息藝術設計系博士、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覃京燕和英諾基金創始合伙人李竹之間展開, 大學美術學院博士、藝術與科學研究辦公室主任東擔任主持。
法國大文豪說過,藝術跟科學在山腳下分開,有一天會在山頂上相遇。所以我們欄目起名《山頂相遇》,也是在學科不斷細分的今天,我們希望有一種交叉融匯的力量能夠凝聚起來,推動創新的驅動力。您怎么評價藝術或者美術對您生活或者工作帶來的益處?
我最近去英國還專門去了藝術館,每次去英國都要去的地方。所以對于藝術來說,我覺得對一個人的成長有想象不到的這種力量,改變現實社會的時候都是理工科的思維,但是藝術讓我們斷掉我們的一些感性思維,斷掉我們大腦和手的協調能力,其實現在我做投資,大家都是的,但是投資偏偏帶有一點感性因素,直覺非常重要。
我有一點感觸,我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經常說,現在及近期的未來我們需要的人才是高的人才,大家貌似覺得我們投資做決策的時候是靠邏輯的思辨。
其實我們的情感在決定最后的那個剎那起很多作用。而我們個體的這種情感,就是我們所說的邏輯。你能感受到,合情的,的或者共情的因素放在每個個體里,如果他也能有共鳴、共情的話,其實就變成了我們大家認的邏輯了,這是我個人獨特的一個看法。
確實是這樣,你看似投資是機構,有自己判斷的流程,但往往是因為某個合伙人特別喜歡你,在溝通過程中取得了一種共鳴。這個時候這個機構就投資了你。包括創業者和投資溝通也是這樣,非常重要,簡單就是最有效的,真實就是最有效的,找到跟你共鳴的投資人,大家可以一起擁抱成功。二
藝術和科學,是推動創新的兩個翅膀,這是著名的科學家說的,吳先生也說藝術和科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不能分開的,但是現實情況下,往往兩者的力量或者權重都是不平衡的,可能在一個階段是科技快速發展的時候,這個時候藝術處在一個非;蛘叩兔缘臅r候,技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技術突破的時候,那個時候反而是社會的文學、藝術常繁榮的時候,很多學者在研究的時候,都發現了這么一個規律。
現在這個規律在發生一些變化,就是因為社會財富增加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比如說經濟學家研究發現,當一個國家的人均P達到8千美金之后,文化、創意這方面的消費會取得一個爆發性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好萊塢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還有日本的冬麥,韓國的中藝都是在人民P達到8千美金的時候會爆發。再細一點來說,在人均P達到4千美金以上,文化創意就開始得到一些發展。倉稟實而知禮節,在過去的歷史中可能有這樣的兩面性或者是發展的不同時期,但是現在看來我們看到的情況是越來越交融,所以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我們看到幾十億票房的電影比比皆是。
這就是起點的所在,當計算的能力能夠支撐我們的能源動力;貨幣能夠支撐我們做一個認知的冗余,把認知解放出來,去探索一些沒有到達過的未知的時候去思考更遠的未來,或者是更廣大的時間和空間,這個時候可能就會有一些新的爆發點。但是在這之前,我們需要等待它從山腳下起來,當它積累到一定數量級時,往往是4的密次方,有些規律在,可能就會有非常有趣的狀況出現。我曾經聽過李院士提到地球上的生命體是有一個生長率的比例,這個比例我記的不是特別精準,我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開始是1比1,非常緩慢,之后是2,然后是3,然后是5,之后突然之間到達13,就變得非常繁榮,非常繁榮,非常多樣化。我們的追求,我們的意識各個方面,我們的物質,信息和能量都表達出了非常多樣化的特征,生態系統充滿活力。之后可能就會產生一個相對平穩的緩慢的消退。
非常有意思的是兩位嘉賓分別提到兩個數據,剛才竹總說人均的收入數據,覃老師提到4的密次方的例子,結合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或者是現在這個狀態,您認為我們處于哪個方面的點上?
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個好是因為人工智能現在在快速發展,我們預計人工智能替代60%以上人的工作,最苦最累的煤礦,比如上的清潔工、建筑工人這都可以用機器來替代。但是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人們也在擔心像這種危及生命的成長,人類存在還有什么意義,這個時代變遷的過程中,正好碰到我們這一代人。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可能對未來的世界會有重大的影響,我們要支持什么,我們要對什么事情加以約束,這是我們將來肯定要考慮的事情,將來會有混合的生命,這樣人類會變得越來越強大。當我們原來有摩爾定律,包括芯片,包括我們這些技術的演進,人的進化這個過程比摩爾定律慢的多,整個計算機、IT、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到一個跟人類相當水平的時候,那時候人該怎么辦,只有一個辦法,大家用人工智能來武裝自己,把自己變成一個混合的人,跟上技術的進化。
剛才說了,確實人們會有困惑,有不安,有焦慮,這個是怎么產生的呢?我覺得這個首先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思維模式產生了變化,一種比較性思維,一種成長性思維,成長性思維永遠相信自己的未來總比現在好,這樣的人可以接受我發現我哪個地方錯了,我可以去改正它,比較性思維可能會說你看這個人為什么比我強,憑什么比我強,老是橫向去比,實際上缺乏這種自信和好奇心。所以我認為在這里面成長性思維的人非常重要的一點,你要永遠對自己的將來有一個信心,另外就是你要有一個好奇心。任何一個人要變老,都不是逐漸變老的,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對世界沒有好奇心就變老了,所以我說保持童心,過去說返老還童,當到了我這個年紀還要回上學的時候,我感覺是這樣,一個人的一輩子是小時候的一些景象會到你過了中年之后。其實你會發現老頭跟他生下來的時候是很像的,小孩是皺皺巴巴的,老頭也是皺皺巴巴的。三
那么竹總,創新空間為什么能夠成為創新的空間,在這里面到底有什么東西能夠激發或者能夠跟創新團隊有一種內在的關聯?
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空間,真正能夠做成的跟商業有關的空間,都跟文化、藝術、感情有關系?赡艽蠹叶贾利湲攧,可能大家也都經常或者是曾經帶孩子吃過麥當勞,麥當勞這個公司之所以成功當時就是抓住了一點,打動文化的東西,麥當勞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是一個一家人可以在一塊吃的快餐邊相聚的地方。麥當勞創始人想到這一點的時候,他的連鎖店就可以很好開起來了,原來很難復制。所以我們這個空間,創新空間其實也是一樣,這個創新空間就是聚集最優秀的年輕人,麥當勞聚集嘉賓的,我們聚集想發現未來的年輕人,把各地的年輕人聚集在這樣的空間里面,這些優秀的人可以相互的交流,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的困難,創業中的一些認知,這個事業就能得到發展,每個人的事業更容易成功。
在我們投了370家公司,我們給這些創業公司再多的幫助不如創業公司相互之間的連接,所以給他錢只是一個紐帶,把這些優秀的年輕人連在一起。在一個空間他們可以做一些相互交流,這就成為一個生態。
未來一切可能正在發生,我們需要去我們內心的真善美的自然初心,去探索永續未來,至于在哪里相遇,無論山頂還是山腳,還是山中間,任何一個空間我們都可以相遇,都會有相遇。謝謝。
山頂是一種快樂和滿足的,其次從到眼見為虛這么一個變化的過程,我們能看到像愛因斯坦沒有看到這種廣闊的空間,沒有到旅行,但是能夠發明電燈,這就是對未來的期待,用邏輯的力量推理出來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有一天我們到山頂的時候我們應該是說眼見為虛,我們沒有看到的,但是在我們心中能感受到,那個時候就是山頂,所有最杰出的科學成就,藝術的成就,這些人都有這樣的思維,都有這樣的力量,都有這種感受。所以要找到這種感受,可能需要一輩子的時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