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訊投資:市場投資主線日益清晰
周二滬深兩市維持震蕩盤升的走勢,盤中以科創概念為代表的中小盤個股表現搶眼,而保險、銀行等大金融板塊則相對疲弱,因此市場呈現滬弱深強、大弱小強的格局。截止收盤,上證指報收3054.43點,上漲0.88%,深成指報收9533.47點,上漲2.25%,創業板指報收1676.57點,上漲3.51%。
今日引人關注的就是李克強總理的工作報告。綜合來看,工作報告當中對2019年定下了若干個目標:2019年P目標增長6%-6.5%,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深化,今年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稅率降至13%,2019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等等。從中不難看出,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時,政策的逆周期調整力度越來越大,尤其是財政政策的提效成為了其中的明牌——一方面通過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面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這將進一步明晰市場的政策預期,市場經濟活力有望得到激發。
實際在今年以來的文章中,我們反復強調了19年最大的機會就存在于宏觀經濟的弱周期與政策調控的博弈當中。無論減稅降費,還是推出科創板,實際都是調控的一種體現。首先,在今天的報告中,我們認為相比于高屋建瓴的宏觀政策,投資者在短線萬億的減稅降費、地方專項債增加8000億元、制造業等行業率降至13%等這些真金白銀舉措到底會是哪些行業、哪些公司從中受益。從歷史經驗來看,采掘、化工、機械設備、紡織服裝、鋼鐵等行業在降稅過程中受益最多,這對于改善它們的業績將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其次,隨著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的加強,社會基礎設施補短板將日益明確,這使得一方面在傳統的基礎設施領域,如城際交通、物流、市政、災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的投資力度還會加大,另一方面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科技新基建”投資將成為一大亮點,而恰恰就是這一點也是今年以來我們投資者重點關注的。
我們認為隨著行情的深入,可以預料指數的震蕩壓力和幅度也將逐步變大,而這個過程就是市場從普漲向分化、從超跌反彈向價值重估轉變的過程,投資者更需要牢牢抓住成長確定、具備相對估值優勢、產業符合國家戰略導向這三個維度對行業、對公司進行分析。值得強調的是,“科技新基建”所涉及的行業非常多,作為普通投資者不可能、也沒必要了解和把握所有這些行業,而是應該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關注自己了解和感興趣的行業去做分析和研究,從中去挖掘投資機會。我們繼續堅定地看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這三大行業在19年的發展和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