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丨以投資論道引導基金應該怎么“引”?
中國的引導基金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提起創新大家就會想到硅谷,但在美國硅谷沒有任何引導基金;所以,相對其他國家的對企業投資創新創業而言,通過引導基金再通過讓利來獲得企業和地區的發展中國是做得最好的。
很多人認為,的引導基金出臺動輒上百億上千億,甚至有更大規模;從個人投資者的角度來講,覺得引導基金的規模是越做越大,但現在整個創新創業出現的是前端輕后端重的局面。后端重指的是很多引導基金大多投在中后期,產業并購,或者中后期上市前,或者是IPO階段,所以才需要量大的產業基金引導來支持產業發展。其實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在前端;創新、創業、投資,每個發動力都是在最前端,在早期。
一個國家后期的產業升級、優秀企業能不能跑出來,完全是看前端有多少項目。我國目前引導基金規模越做越大,即便前端引導方面有很多不錯的政策出臺,但仍不太適合當前創新創業的需求。
就前期七大部委聯合發文暫停虛擬代幣的發行,足以說明目前投資的混亂狀態,究其根源其實跟早期投資引導基金的不足有很大關系,因為今天項目越來越多,但作為職業投資人,管理的早期基金卻遠遠不能滿足創新創業的需求。加之中國目前整個創投行業的監管機制不足以完善,缺少監管,很多項目缺少專業投資人的評估,因而導致很多濫竽充數的項目投機圈錢,一定程度上了金融秩序。
美國投資人總數約30萬,而中國真正從事投資的機構和投資的人總數不超過10萬。中國目前的創新創業沒有中心化,幾乎每個城市每個地方都在創新創業,但是投資遠遠不夠。很多項目沒有專門扶持的早期投資,企業到底能不能成長也缺少專業的投資人從市場的角度所做的調研評估,從專業的角度來認定這個企業是不是有投資價值。
目前通過直投的企業項目會產生問題,主要是因為很多科技工作者只是從科技的角度著手,沒有真正從民用和市場的角度著手,所以導致產品和技術往往做不大,逐漸變成依賴資金慢慢成長的公司。
硅谷能很好的發展就是因為有很多投資,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城市,很多大專院校和科技非常發達,但是創新創業卻做的不好,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優秀的投資人,優秀的投資人就像優秀的教練,可以培養世界冠軍,可以將一位優秀的、有潛力的人員培育成為世界級的運動員。所以要做的,就是引導基金,加大這方面的投入。
中國現階段的創新創業已經走到下半場,如果前半場以商業模式作為驅動,到現在應該是以科技驅動,以科技作為創新創業主力軍的時候,我們已經覺得不再是原來那樣,不單單是一個共享單車、滴滴吃遍全中國的市場,而是逐漸實現去中心化甚至碎片化的時代。所以引導基金需加大力度,使得在整個市場的引導下,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投資人、投資機構,以此更好的服務于企業,服務于更好的項目,助力中國創投市場的穩定發展,實現更好的驅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