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首個無樁施工二維地震勘探項目圓滿收官
中新網西寧9月21日電 (孫睿 青油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21日向中新網記者透露,柴達木盆地首個無樁施工二維地震勘探項目圓滿收官。
隨著震源車最后一次落板起震完成,由勘探事業部組織,東方物探青海物探處實施的東柴山二維項目完成全部的野外地震數據采集工作,柴達木盆地首個無樁施工二維地震勘探項目圓滿收官。
據青海油田介紹,東柴山二維項目地處柴達木盆地西部南區昆北斷階帶東段,是昆侖山前源外油藏擴展的有利區,海拔3000米左右,部署工作量200千米,旨在刻畫構造特征和斷裂分布規律,落實和發現圈閉,為下一步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據。
針對東柴山地區地層高陡、破碎,構造細節不清的技術難點,采用小道距、長排列高密度寬線觀測、低頻可控震源組合激發、單只高靈敏度檢波器接收地震采集技術,提高中深層弱反射能量及小斷裂構造成像精度,確保地震勘探成效。
同時,針對可控震源加單點接收的技術方案,采用組內自查、專職檢查、監督抽查的“三級”采集排列質量管理,對采集單炮執行抓實時監控、抓動態日檢、抓單炮質量的“三步法”監控模式,逐級提升原始資料品質。
“此次柴達木盆地首次采用無樁激發施工,勘探事業部聯合導航專家、測量專家、震源專家成立無樁施工作業項目組,依據盆地實際情況組織5次專題研討會,制定了《柴達木盆地無樁施工作業指導書》《柴達木盆地無樁施工作業流程》,保證了激發點無樁定位與人工復測平面與高程限差分別小于0.8米和0.6米,確保了定位精度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可控震源無樁激發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縮短震源搬點時間,提高施工效率,還能夠減少對地表和地下環境的破壞,踐行綠色高效勘探,逐步完善柴達木盆地可控震源綠色高效采集配套技術系列。”青海油田相關負責人說。
青海油田表示,通過扎實的基礎工作、精細的生產組織和無樁激發施工技術的成功應用,東柴山二維項目僅用10天完成200千米,14913炮的采集任務,比計劃提前3天,為可控震源無樁激發施工奠定了基礎,有力支撐了東柴山地區油氣勘探工作。(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