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電影票房 悟空好累:2年23部電影
電影市場“黑馬”之稱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在上映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以9.56億元的成績,問鼎2015年暑期檔動畫電影票房。
因為動畫電影風險很大,《大圣歸來》一次性引入11個投資者。
2014年,星皓影業便,將總投資35億元,在第一部《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后會以每兩年一部的速度,連續向世界推出7部“西游經典文化系列品牌電影”。
(二)救了星爺的上市公司
(三)救了一個團隊
“IP”(知識產權改編權)這個詞在最近兩年才跟隨互聯網一起流行,通常被用在網絡文學、游戲,一些網絡文學作品所積攢的粉絲,為其影視劇改編帶來觀眾群。
在《大圣歸來》之后,田曉鵬成功找到了靠山。光線傳媒(300251)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該團隊設立十月文化公司,光線傳媒持股占比20%,合資公司將擁有《西游記3D》等多個原創項目的開發。
當然,未來電影有失敗的可能性,但有些公司已經利用《西游記》賺得盆滿缽滿。
另外,《大圣歸來》也被賣給了手游公司,賺了一筆授權費
(一)《西游記》專業戶
周星馳的《大話西游》讓人印象深刻,不過真正可以看到《西游記》幫他賺了多少錢的是2013年上映的《西游降魔篇》,該部影片票房12.5億元。
甚至有人預估,這些《西游記》改編的電影可能會在一年內帶來50億元的票房,現在看起來,《三打白骨精》開了不錯的頭。
根據當時年字披露,《西游降魔篇》給公司帶來的收入是7800萬港元。
春節檔的影片可不是《美人魚》的一枝獨秀,比如到2月17日,《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的票房累計也突破9億元。
《西游降魔篇》是周星馳通過旗下上市公司比高集電影票房團()進行投資的,這家公司最近五個財年虧損幾千萬至上億港元不等,除了2013年盈利1300萬港元。
受益《西游降魔篇》的還有華誼兄弟(300027),它為周星馳進行保底發行。該片在2013年財報中,計入的收入為3.9億元。
這些電影的背后不僅有傳統影視公司,甚至還有“BAT”,比如百度耗資4000萬美元制作的《悟空》動畫片。
而經過星皓影業二次加工的IP,也被公司出售獲利。比如國內游戲巨頭三七互娛宣布,將斥資5000萬元開發《三打白骨精》的同名游戲,這其中的不少資金應該花在版權費上。
《西游記》雖然不是新鮮的文學作品,但其同樣被認為適用IP這個詞,而且是超級IP。比如,電視劇《瑯琊榜》制片人侯鴻亮就說,因為那些傳統的IP越來越少了,大家開始關注互聯網的一些IP或者游戲IP,然后才有了IP概念,但最大的IP還是像《西游記》這種,到今天還在拍。
而年內有望上映影片包括周星馳的《西游降魔篇2》、六小齡童出演的《敢問在何方》(中美合拍)、黃曉明主演的《大唐玄奘》、《悟空》動畫片、《悟空傳》、《大話西游3》、《大圣歸來2》等。
根據該片導演田曉鵬,這個項目一做就是8年。即便是后來真的拿到了投資,錢也根本不夠用。錢很快花完后,田曉鵬就壓上了自己在外面“接活”時期積攢下來的幾百萬,最后多方化緣完成了影片制作。
首推《三打白骨精》的制作公司星皓影業,這家成立于2000年的電影公司雖然也參與出品過等電影,但西游系列無疑讓其名聲大噪:2014年春節檔的冠軍影片《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同樣出自于星皓影業之手,該片最終斬獲10.45億票房。
進入農歷猴年,《三打白骨精》作為典型的“猴戲”依然證明著《西游記》的吸金力。
2014年時,網絡小說的改編權才剛開始升溫,《鬼吹燈》單集的電影改編權已經賣到200萬,而2015年,這個價格已經是一般小說的起板價。
現在IP已經被炒到天價,使用《西游記》來改編卻不用付出版權成本:作為一部古代小說,《西游記》的IP不具備獨占性,任何人可以共同開發,當然就不需要高昂的版權成本。
所以,《西游記》在猴年扎堆也不足為奇,最近有一個數字被翻了出來:最近兩年,23部西游題材電影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