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星際穿越》:一部60年前被劇透的電影
電影中的黑洞
【主題篇】
諾蘭和狄蘭相似的地方在于,他們思考共同的“生、死、愛”的哲學主題,《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就是狄蘭對死神帶走美麗生命的控訴。《星際穿越》絕不是為炫耀技術而誕生的電影,技術很原始,劇情也簡單了,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洞穿“主角們,帶著地球毀滅的現實,帶著希望,在銀河他鄉尋找容身之地“的悲壯感。我們在關注星際、科幻、技術的同時,是應該探討這部電影承載的世界觀和哲學意義的。
圓滿結局的背后,諾蘭是樂觀的人還是悲觀的人?
《星際穿越》刻畫了兩個“死亡”的境況:一個是人類地球文明的終結,一個是主角們面對生命將結束時最本真的欲望。地球是人類文明的母親,卻終有結束的時刻,人類不得不拋棄家園,在銀河深處另尋容身之處,這個打下地球深深烙印的文明能不對地球的美麗充滿眷戀、不舍嗎?反觀現實,我們現在擁有,卻不懂得珍惜,空氣、水污染越來越嚴重,倘若有一天污染再難控制,我們卻沒有掌握電影里那樣的科技會怎么樣,那就是文明與地球共同毀滅的日子了。這首詩是狄蘭對死神的控訴,那么這部電影的控訴對象,恐怕就是人類自己了。
因此,我們可以主觀上作出判斷,諾蘭對星際的刻畫并不是對未來的幻想和描述,本質上卻是對過去的緬懷和對現實的思考,他在緬懷過去人類文明繁盛與美麗地球之間的平衡,也在為現實中不斷惡化的地球環境而擔心,這樣來講,諾蘭設置庫珀兒子這個角色才具備深意。縱然電影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他卻是一個悲觀主義者,為人類敲響了警鐘。
電影《星際穿越》劇照
電影僅僅探討了人類文明里愛的主題嗎?
在電影的開始,庫珀對自己曾經是一位宇航員、工程師而感到自豪;對學校因為幾個數字就剝奪了兒子讀大學權利而感到憤怒;他得意地操縱無人飛機;在飛往太空和女兒的眼淚里,他選擇了前者;面臨曼恩博士和安妮海瑟薇飾演的艾米利亞男友兩個星球間選擇時,他還是依靠數據和科技,選擇了曼恩。
面臨絕境,見證了隊友一個個死去后,庫珀在黑洞前做了選擇,最終進入第五維空間,看著女兒時間軸。此時,他的情感戰勝了科技,成為他生存下來的支柱,并因此拯救了人類文明。
如果看到這里,就以為情感壓倒了技術,愛能穿越一切,太偏頗了。在最后的時刻,可是機器人TARS發現了拯救地球的玄機,并將摩斯碼告訴庫珀,通過庫珀和女兒的手表,完成不同時空之間的交流的。
因此,諾蘭在“愛”的主旨背后,是肯定了科技對人類文明的重要意義的。該電影里埋藏的內容豐富程度,不亞于李安的《少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