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面將迎美好時光
央行縮減逆回購交易量、轉為實施資金凈回籠,加上短期資金利率明顯回落,反映出9月資金面緊張時刻已過,流動性平穩跨季無憂。往后看,10月上半月資金面繼續改善相當確定,可能成為四季度里相當寬松的一段時期。
繼前一日調轉方向,實施了一周來的首次凈回籠之后,9月26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凈回籠規模進一步擴大。當天央行開展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不及1200億元的到期回籠量,凈回籠資金1000億元。
臨近季末,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轉為凈回籠資金,說明流動性供求形勢好轉。
這從市場參與者感受和資金價格變化上得到了印證。不少市場人士反映,本周回購市場資金供給增多,資金融入難度明顯下降,近兩日甚至不到中午就有融出方開始“降價甩貨”。26日,銀行間市場隔夜回購利率DR001收在1.61%,較上周高點回落超過110基點,并創出兩個半月新低;較有代表性的7天期回購利率DR007收在2.46%,也回到一個半月低位。
季末前跨季資金價格走勢或許還有反復,但流動性總體實現平穩跨季幾無懸念。今年以來,得益于流動性總量提升、金融體系杠桿率趨穩及市場預期改善,流動性穩定性有所增強,季末波動呈現收斂態勢。進入9月下半月,央行降準實施,釋放出大量“長錢”,在推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同時,有效提升了存款類金融機構超額備付水平,增強了后者應對季末流動性波動的能力。央行還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劑流動性邊際余缺。再考慮到9月是傳統財政支出大月,月末財政支出形成流動性供應,流動性總量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基本可確保流動性平穩完成跨季。
跨季之后,流動性進一步改善是比較確定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初,市場資金面一度呈現極大寬松的局面,短期貨幣市場利率紛紛跌至歷史極低位置。這一現象背后,既有季末擾動消退促成流動性自我修復的原因,也與季末財政支出提升流動性總量有關。再看當下,9月央行實施了一次全面降準,釋放約8000億元長期流動性,加上季末財政庫款撥付形成的流動性供應,預計流動性總量相比8月末仍會出現較明顯提升。到10月中上旬,曾在7月初造就資金面寬松的兩大因素同樣會存在,加上長假后現金回流的作用,資金面繼續趨于寬松的前景比較明朗,不排除貨幣市場利率出現較明顯下行。
就四季度而言,10月中上旬可能會成為資金面相當寬松的一段時期。一是10月是稅收大月,大約從10月21日開始稅期擾動將加大,資金面可能趨于收緊;二是按照往年經驗,11月和12月的流動性供求會逐漸地受到年末考核影響,往往不會太寬裕;三是今年將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如果有部分新增額度在今年內發行使用,將增加四季度政府債券供給,對貨幣市場會產生一定影響。
不過,長假因素的存在,使得10月中上旬央行逆回購到期比較集中,加之法定存款準備金補繳的影響,貨幣市場利率回到7月初低位的可能性不大。總體看,預計第四季度流動性仍不會脫離合理充裕的范疇。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