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表演和導演的郭敬明,新作《晴雅集》靠趙又廷、鄧倫能火嗎?
匯聚了趙又廷、鄧倫、王子文、春夏等眾多演技與顏值兼備演員的電影《晴雅集》要趕在2020年的圣誕節上映了,看過《小時代》《爵跡》后,這部由郭敬明身兼導演及編劇兩職,絕對“郭氏風格”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早些年,寫書的郭敬明著實填充過一部分人的青春。
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讀中學時候,互聯網剛剛在中國開始普及,電腦還是貴重稀有物品,并非家家戶戶都能置辦的起,智能手機的時代更是遠遠還沒有到來。
那些正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卻不得不苦熬于枯燥學業的中學生們,最大的消遣就是瞞著老師偷看形形色色的閑書了。
武俠、言情是最傳統影響最廣泛的兩個小說派別,就連班里的尖子生也是知道金庸古龍、瓊瑤席絹的。
但這些武俠言情小說套路比較老,看來看去講的似乎都是一回事,正因為如此,那些青春傷感文學出現后迅速就占領了學生市場,雖然當時沒想過這個概念,但看新銳小說的人似乎就是比看傳統小說的人更“時尚”些。
郭敬明正是趕上了青春文學猛力發展的好時候,通過參加新概念作文比賽,他、韓寒、張悅然等一批文風新穎的年輕作家迅速捕獲了大量關注,如果類比現在的娛樂圈,他們就是當時文壇當紅的流量小生、小花。
郭敬明最早的幾部作品《幻城》《左手倒影 右手年華》《夏至未至》包括被告抄襲的《夢里花落知多少》,每一本都曾在各個班級里瘋狂傳閱,不用清楚書的主人是誰,但需要跟正在看這本書的人“掛號排隊”,請求他看完把書傳給自己。
這些以成年人眼光來看幾近荒謬做作的故事,卻賺足了青少年的唏噓及眼淚,不得不說,郭敬明確實有寫作才華。
并且他還有極強的商業頭腦,成了名,賺到錢后,郭敬明在上海開了間工作室,做起了自己的雜志《最小說》,他不僅自己寫,還收攬了落落等一些年輕作家,開始持續輸出各種類型的青春故事。
因為把青少年那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心理狀態拿捏的非常準確,《最小說》也大獲成功,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青春雜志,相信它至今還承載了許多90年代人的美好回憶。
既然寫小說、辦雜志都做的風生水起,如果按普通人的思路,作家必定就會是郭敬明的終身職業了,但是加可是,2014年以后他再沒有出版過新文學作品,其實在2010年左右他就沒有再寫過新的長篇小說了,《爵跡》《小時代》就是小說家郭敬明到目前為止最后的兩部作品。
郭敬明做什么去了?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他去拍電影了。
不懂表演,影視劇導演相關的知識也沒有學習過,僅憑著一股沖勁和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就敢上陣拍電影,可能因為少年成名的經歷,這一批作家們對自己的能力異常自信。
只是郭導第一部作品《小時代》系列拍出來的效果如何我們也有目共睹,這部電影大量使用拼接的鏡頭講故事,劇情都難以連貫,有網友戲稱它為“PPT電影”。
片中布景、人物造型更是有一種迷幻的巴洛克風,怎么奢靡繁復怎么來,不在意夸張的脫離現實,單純為導演想表達那種矯情的情緒服務,場景奢華宏大后來成了郭敬明所導演影片的一個重要標志。
如果對比來看《小時代》電影版與文字版以及郭敬明其他小說,其實它們的風格是一致的,興盛于21世紀初期的這一批青春文學的作家,從開始他們敘事的方式就不同于傳統作家,他們很少單純用邏輯清晰的情節去構建故事,更喜歡在文字中摻雜大量的情緒,用一些看似飄忽不定的敘述來做片段式零散的表達。
郭敬明把這種感覺放在小說中,新穎的語言組合方式大受歡迎,可照搬到電影中,卻讓故事連貫性要求更強的鏡頭語言變成了四不像。
不過《小時代》還是有一批擁躉的,導演和電影里的人做夢,熒幕外的人也跟著做起了夢,并且有人會說:“小時代票房挺高的呀!”
確實收益不錯,這同樣源于郭敬明的商業頭腦,他影片中的演員,無論男女,幾乎永遠都長著精致的臉蛋,大多還都人氣正旺,就算不管劇情,但看這些絕色的人兒聚在一起,也是一種享受,喜歡用、善用年輕好看的演員也是郭氏電影的另一大特色。
有個網友這樣形容《冷血狂宴》,片子是真的爛,但視覺效果又是真的好看。
從《晴雅集》的陣容及放出的預告片來看,這部電影在“外表”上依舊沒有脫離豪華漂亮風,但在劇情表現力上能不能脫胎換骨還不得而知。
所以,你會去看《晴雅集》嗎?
- 標簽:s6石頭人天賦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