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十元店”要上市了 曾被屈臣氏、樂扣樂扣告上法庭 涉67起官司
名創優品門店 中新經緯 趙佳然 攝
近日,實體零售連鎖品牌名創優品所屬公司向媒體透露稱,名創優品IPO正在穩步推進中,并解釋公司在去年1月就已啟動上市計劃,而擬上市地點則還未最終敲定。
然而在上市步伐加快的背后,天眼查信息顯示,名創優品涉及法律訴訟67起,屈臣氏、樂扣樂扣等知名企業都曾將其告上法庭。此外,名創優品所售商品還曾被爆出質量不合格問題。
在零售連鎖行業激烈的競爭態勢下,“十元店”名創優品跑馬圈地的勢態能持續多久?
創始人曾創“哎呀呀”,“十元店”野心不減
2013年,名創優品以“日本設計師品牌”的稱號進入大眾視野,其聯合創始人葉國富曾經創辦品牌“哎呀呀”。據了解,“哎呀呀”主營飾品,該品牌的商業模式被稱為“三低”,即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
名創優品延續了“哎呀呀”的營銷模式,且因店中多數商品價格在10-15元左右,名創優品也被消費者稱為“十元店”。
據公司官網介紹,2018年名創優品營收突破170億元,并定下了“百國千億萬店”的戰略目標。2018年,名創優品已開設3500家門店,同時葉國富也以100億元的身價成功登上《胡潤富豪排行榜》,全球排名第1693位。
去年9月,名創優品宣布獲得騰訊、高瓴資本的戰略投資,融資規模高達10億元人民幣。官方稱,三方合作的目的是在大數據、智慧門店、智慧零售和數字化運營等多方面展開合作。
名創優品在日用品賽道上占據一定優勢的同時,同類品牌不斷增加也對其形成了壓力。中新經緯通過天眼查查詢發現,名創優品存在至少20家競爭品牌,如尚優凡品、潮尚優品、韓都優品等。
名創優品店內貨架 中新經緯 趙佳然 攝
7月2日,中新經緯來到北京某家名創優品門店,發現在店中選購的多為年輕消費者。在采訪中,一位消費者表示,自己選擇名創優品主要是因為價格便宜,且門店多開設在熱門商圈中,購買較方便。
部分消費者告訴中新經緯,他們更愿意在名創優品選擇非化妝品、護膚品的品類。“我本來沒打算在這里買東西,但發現這里的部分商品比電商平臺上的還要便宜,所以會時不時來逛逛,但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我還是會選擇其他大品牌,太便宜的不敢買。”北京市民袁女士表示,自己會在名創優品購買地墊、抽紙等“用起來比較放心”的日用品。
面對同類競品,袁女士表示,會根據商品的質量和性價比選擇,而非品牌的影響力。“這種小商品更新換代再平常不過,在性價比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我可能遇到哪家就買哪家。”
屢陷“侵權門”“質量門”
公開信息顯示,名創優品所屬廣東葆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創建于2013年,法人代表為林宗友。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有高達132條項司法風險,其中該公司涉及的法律訴訟有67條,包括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20條、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19條、侵害商標權糾紛4條等。
截圖來源:天眼查
中新經緯了解到,在與名創優品產生侵權糾紛的企業中,不乏樂扣樂扣、曼秀雷敦等知名企業。而早在2016年,廣州屈臣氏個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也曾因名創優品的骨膠原系列產品外包裝與其旗下產品外包裝高度近似,而將名創優品告上法庭。
除了所售產品涉嫌與其他品牌產品外觀相似之外,名創優品還曾被指涉嫌商標侵權。2018年5月,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以公司名義發布聲明,稱已在我國提交“NOME”商標注冊申請。隨后,諾米家居(NOME)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稱“NOME”與名創優品沒有任何關系。從外觀上看,名創優品所注冊的商標與諾米家居的商標在字體及顏色上均非常相似,后者的字母“O”上有一橫而前者沒有。
NOME門店 中新經緯 趙佳然 攝
2018年11月,家具品牌PIY創始人沈文蛟發布公開信,稱名創優品旗下品牌抄襲了PIY的某款衣帽架。面對此項控訴,有媒體報道稱,葉國富曾表示此控訴是對方的炒作行為,并指出所涉產品的設計在國外早已出現,PIY方面屬于“碰瓷營銷”,名創優品方不想多做回應。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認定侵權糾紛是商業行為還是炒作,需要看涉及企業雙方是否在同一行業內存在競爭關系。在名創優品所涉及的侵權事件中,部分企業如樂扣樂扣與其并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名創優品侵權的可能性較大。
除身陷數起“侵權門”外,名創優品還曾被爆出質量不合格問題。
據媒體報道,去年上半年,韓國京畿道保健環境研究院針對文具店、便利店、生活用品商店等6類店鋪抽查了59種化妝品產品,在韓國名創優品店鋪內收集的兩款腮紅被檢測出重金屬銻超出標準值10倍,被判為不合格。
去年年初,寧波市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公示平臺發布的《2017年下半年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化妝品監督抽檢結果公告》顯示,名創優品一款眼影筆被檢出有害物質砷過量。
對于名創優品目前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有業內觀點認為,名創優品及類似品牌采取的是“薄利多銷、跑馬圈地”的方式,或許短期看總體業績能實現快速增長,但長遠看其實存在諸多隱患。劉曉春認為,除了價格大眾化外,商品的外觀設計也是名創優品的競爭優勢之一,如果被經常指控抄襲侵權,則會給品牌帶來負面影響。
劉曉春表示,如果未來名創優品能提高產品設計的原創性,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在零售市場的競爭優勢,反之,假如名創優品在未來仍被頻繁指控涉嫌抄襲、侵權等,其品牌形象勢必會受到不利影響。
“不過,名創優品向原創驅動型企業轉型,對其目前的盈利模式也會帶來挑戰。”劉曉春補充說。
就名創優品上市及未來運營戰略等問題,中新經緯嘗試以電話、郵件方式聯系公司總部,但截至發稿前未得到回復。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