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警方破獲《DOTA2》外掛案 網游環境治理成效顯著
近日,國內打擊網游外掛又有新成效。9月3日,泉州網安支隊與南安網安大隊民警遠赴浙江寧波、余姚、義烏三地,抓獲4名制作銷售知名網游《DOTA2》游戲外掛的嫌疑人。經審訊,嫌疑人供述其通過制作和銷售《DOTA2》游戲外掛、代理國外制作外掛,并將該外掛以卡密的形式在網上進行售賣等方式,非法獲利總額近百萬元。目前,四名嫌疑人已被刑拘,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網游外掛已成灰色產業鏈 打擊力度日漸加大
南安警方此次破獲的《DOTA2》游戲外掛案,只是近來國內加大游戲外掛打擊力度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整個中國網游發展的日漸加速,游戲產業的產值越來越高,游戲安全也成為游戲廠商和用戶共同關心的重點話題。有關部門也開始越來越重視游戲產業的發展,開始對不健康的游戲情況進行遏制,包括打擊非法外掛和其他游戲侵權行為。例如在2018年,警方在公安部“凈網2018”專項行動中,就偵破了一起特大游戲外掛案,涉案金額達3000萬元人民幣,抓獲犯罪嫌疑人15人。另外,今年5月份,完美世界舉報“久游完美”網站私服侵權案也在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該案涉案金額高達800余萬元。
從各類網絡游戲侵權案來看,游戲外掛其危害行為無疑最為嚴重。這是因為目前游戲外掛已經發展成一條集開發、代理和銷售于一體的灰色產業鏈,一方面,技術的發展使得各種外掛層出不窮,防不勝防,另一方面目前許多游戲外掛通過銷售渠道層層分包,打擊取證都十分復雜。而外掛的存在,不僅對破壞了游戲的公平性,會損害正常玩家的權益,更對游戲產業帶來了巨大危害,很多游戲都是因為外掛出現玩家流失,給廠家帶來巨大的損失。
有鑒于此,近年來國家在不斷加強打擊游戲外掛的力度。早在2003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等多個部委就明文確定了“私服”、“外掛”的非法性質,并聯合發起了打擊這一現象的行動。近幾年來,每年都發起相關“凈網專項行動”,加大打擊力度。像上述南安警方破獲諸如《DOTA2》等一系列游戲外掛案,就體現了國家對打擊外掛的重視程度。
同時,法律部門在法律法規上對此類違法行動也有更清晰的規定。比如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提供專門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外掛也涉嫌觸犯非法經營罪、觸犯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觸犯侵犯著作權罪等等法律法規。
多方協同凈化網游環境 助力網游良性發展
對于如何更好的打擊網游外掛等侵權行為,國內有專家就提出這是一個社會綜合問題,需要游戲廠商和國家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協同作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事實上,由于外掛等違法行為越來越具有隱秘性和體系化,僅靠企業自身的反作弊系統或者是玩家舉報已經遠遠不能解決問題,更需要企業和相關執法部門進行配合。而國內許多知名游戲企業也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部門,與執法部門進行合作,加強了對掛外、私服以及其他游戲侵權等的打擊力度。
比如這次《DOTA2》游戲外掛案,就是在有熱心玩家舉報后,由完美世界通過技術力量充分搜集證據,警方結合相關證據進一步分析進而進行偵破、抓捕。據了解,該案件從今年4月警方接到舉報,到9月抓獲嫌疑人,能在短時間破案,就是因為企業和警方緊密配合才得以順利破案。
另外,近期騰訊起訴諶某濤以虛擬定位插件妨礙其手游《一起來捉妖》。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為保護企業合法權利,上海法院為此開出了國內打擊游戲外掛的首例訴前訴訟禁令,禁止插件運營。企業通過搜集充分證據的基礎上,向法院提起訴訟,可以在提起訴訟的過程中申請訴訟禁令。一旦禁令申請獲得支持,即可產生止損效果,進而消除涉嫌侵權行為導致后續損失的可能性。
今天,網游已經成為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的主力軍。國家也在積極推行精品化工程,來推動中國網游的快速發展。我們知道,每款好的游戲都有一個生命周期,外掛則會破壞游戲的正常生態,容易導致提前衰敗,這會對開發展乃至整個網游良性生態造成極大的打擊。因此,每款好的游戲都應該得到保護,而這不僅需要企業和相關國家管理部門積極介入其中,還需要廣大玩家杜絕外掛的誘惑,如果真的熱愛一款游戲,就應該純粹地享受游戲本身。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