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給媒體融合發展帶來深刻變革
周健報道 9月7日,2019“融媒體時代的媒體素養與輿論引導”高級研修班在上海落幕。本次研修班由碧桂園集團全程支持,重點聚焦5G、AI給媒體融合發展帶來的深刻變革。
近年來,全媒體不斷高速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與會專家認為,以5G、AI等新興信息技術為依托,融媒體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傳媒業突破時空、主體、渠道、功能限制,加速向實時播報、全民傳播、“萬物皆媒”、多元服務拓展,帶來全方位、全流程、全鏈條的深刻革命。
加快建設新型主流媒體集團,是當前加強媒體融合的一項重要任務。東方網黨委書記、董事長何繼良指出,建設新型主流媒體集團,必須做到五個“要”:要有強大的議題設置和內容生產能力,要打造自主可控、傳播力強的媒體平臺,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國際傳播能力,要有強大的技術引領能力,要充分借力資本市場,要不斷強化黨的領導。
作為政務發布平臺的佼佼者,“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粉絲已達500多萬,日均閱讀量144萬次,平均每天產生4條閱讀量10萬+的“爆款”文章。上海市政府辦公廳上海發布辦公室負責人說,要打造有影響力和親和力的政務新媒體,必須著重實現信息渠道的“融通”、平臺特質的“融入”、表達方式的“交融”、互動方式的“融洽”以及服務和內容的“融匯”。
近年來,澎湃新聞在“報網”深度融合上先行一步。澎湃新聞副總編輯孫鑒介紹,媒體融合的關鍵是再創內容生產的核心能力。澎湃新聞成立五年來,通過原創報道“硬核化”、主題宣傳“爆款化”、策劃報道“全景化”、運營分發“貨架化”、內容開放“平臺化”,不斷創新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構筑了獨特的“內容護城河”。
隨著語音和語言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將對傳媒生產方式產生革命性變革。在剛剛閉幕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有企業推出了AI新聞助手,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素材采集轉寫、自動摘要撰寫、內容分類等功能。企業預測,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完成歸納、整理、收集、填寫等重復性的工作,10年后將有超過半數的基礎性辦公工作由機器人完成。
隨著媒體融合發展,信息傳播渠道更加復雜多樣,傳媒行業必須加快布局5G等移動互聯網條件下的傳播格局。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教授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輿論表達載體高度多元化,傳統媒體仍是權威信息的主要來源,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高度活躍,短視頻、直播則是新媒體的“風口”。
新榜創始人徐達內介紹,2019年上半年,微信公眾號閱讀數在1萬以下的文章共計8226萬篇,占比超九成,產生的閱讀量達716億次,占到總閱讀量的50.2%,社交媒體的“長尾效應”不容小覷。
2019“融媒體時代的媒體素養與輿論引導”高級研修班由中國經濟信息社主辦。上海市委網信辦、上海廣播電視臺等相關領導和業務負責人參與授課,100多位上海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大型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參加研修。該機構根據每年傳媒行業最新發展變化,及時把握具有時代印記的傳媒新特征,組織各領域專家講授最新動態,迄今已連續舉辦3屆。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