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鑄精英項目 “A班計劃”破產業人才難題
“AI大戰硝煙裊裊,人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面臨巨大人才結構缺口,要給AI年輕人更多機會,讓成功的路徑更通暢。”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在近日舉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創新動能智匯傳承”AI青年科學家高端會議上表示。會議上,11位來自全球頂尖高校的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作為“A班計劃”的代表首次亮相,發表屬于新一代90后AI青年的見解。
全球人才聚焦AI產業“加速器”
“‘A班計劃’做的不是錦上添花的事,而是雪中送炭。”作為A班計劃發起人之一,AI青年科學家聯盟執行理事、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文俊博士班班主任盧策吾表示,“我們需要尋找下一波的技術紅利,就像深度學習帶來新的技術突破。為了提高這種可能性或者說概率,需要更多青年研究人員參與進來。”
“A班計劃”是一個旨在挖掘、培養AI學術研究人才和創業人才的精英項目,聚焦于全球頂尖學府的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通過聯盟現有資源及外部產、學、研、政資源深度整合,打造未來學術和產業領軍人物的“加速器”。
據悉,“A班計劃”成員分別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以及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海內外知名高校。研究范圍覆蓋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機器人、數據挖掘等AI研究熱點領域。絕大多數學員都是90后,其中有三人在世界頂級學術會議上獲得最佳論文獎。
學科交叉填補人才結構缺口
目前人工智能人才供給最多為“數字藍領”人才,應用和算法類人才較為緊缺;科學家人才則高度稀缺,但這個群體主要開展前沿研究型工作,甚至與產業實踐有一定距離。填補人才需求,產業界和學術界該如何作為?
面對迫切的“AI人才荒”問題,校企聯合也逐漸緊密,高校與知名企業之間的聯合實驗室及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成為校企培養AI人才的生力軍。“大學相當于一個原材料供給站,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盧策吾認為,當前,我國前沿科技公司已經觸碰到技術創新的“無人區”,高校與企業共同擔負前沿科技問題的探索。企業可以提供研究課題,高校負責開展具有突破性的基礎研究。
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門檻高,短期來看,人才供給壓力凸顯。高端需求崗位如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等技術多依賴于海外引進專家,青年人才成長難度大。上海中信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海清希望:“高校能針對人工智能技術層、應用層解決企業人才需求。中國AI應用場景很多,在應用層方面,高校可以規劃細分學科,如大金融、智能制造等;基礎研發層很弱,亟須加大投入。”
浙江大學助理教授況琨認為,大學培養AI人才時需要注重學科融合。人工智能人才不僅要解決科研問題,還要解決金融、醫療等多應用領域的實際落地問題,推動產學研進一步融合。
AI青年科學家聯盟執行理事、氪信科技CEO朱明杰表示,AI的時代風口,更加垂青于全才型AI創業者。創業公司首先要解答好商業本質問題,完成“從產品到客戶到研發再投入”的商業閉環,確保自身健壯成長。人才之外,有效的環境是人才、市場、科研之間形成不斷迭代的成功閉環。(王春)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