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奔小康】漳縣石咀溝村:藥材地里挖出致富“金鑰匙”

漳縣組織“田秀才”在石咀溝藥材地里現場教學。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 通訊員癿斌宏
藍天白云風景如畫,秋高氣爽心曠神怡。走進漳縣大草灘鎮石咀溝村,放眼望去,山坡上一塊塊田地里全是當歸、黃芪等藥材,村民辛勤勞作,藥材長勢喜人。
村民曹想平說:“早些年,我們這里生活很困難,村里的年輕人基本都跑出去打工了。近年來依靠黨的好政策,我們都回家種藥材,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去年我種了20幾畝藥材,收入5萬多元,感覺種藥材比打工強多了。今年我種了30多畝,我要靠種中藥材致富哩!”
據石咀溝村黨支部書記雷想合介紹,石咀溝村這幾年90%的群眾種植中藥材,也種出了好光景,年收入三四萬元的基本上就是最少的,很多人都開上了小轎車,住上了二層小樓,用上了高檔家電,大家都說真是從藥材地里挖出了致富“金鑰匙”。

石咀溝村連片種植的中藥材成了一道美麗風景線。
據了解,石咀溝村戶均種植中藥材達14畝左右,經過多年種植,加上政府經常組織培訓,中藥材種植技術不斷提高、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土地不足的農戶,有的去鄰近的鄉鎮租地種藥材,有的直接去外縣、外省租地種植,如今,石咀溝村村民中藥材種植范圍已擴展到了武威天祝縣,還有青海等地。這個只有340戶人的小山村,如今有私家小轎車110輛,中藥材合作社5家,電商5家,藥材帶富了整個村,深度貧困村變成了“藥材老板村”。2018年,全村順利實現整村脫貧。

藥材地里除草忙。
石咀溝村只是漳縣發展中藥材的一個縮影。在漳縣偏遠的山村,中藥材種植正逐漸代替其他農作物,成為許多農民增收的“鐵桿莊稼”,中藥材也被列為了全縣六大特色產業之一,成為了助推脫貧攻堅的又一股重要力量。
376種野生中藥材的理想生長之地,是漳縣發展中藥材種植的強大底蘊;33個中藥材科技示范點,是漳縣發展中藥材種植的強力科技支撐;37個中藥材產供銷服務組織,是漳縣中藥材種植實現穩定增收的市場保證。僅2018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16萬畝,實現總產值4億元,總收益2.6億元。
近年來,漳縣緊盯市場需求,從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科技推廣、品種引進、科技培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大力扶持,鼓勵引導農戶發展中藥材產業,同時積極開拓線上線下市場,走出了一條中藥材產供銷一體化發展的致富新路子。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