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賺錢兩不誤,社交電商吸引了1/3中國人
周健報道 14億中國人里,有超過5億人使用了社交電商。這是近期在社交電商行業廣為流傳的數據。社交電商已經迎來茁壯成長新春天,無論是8月21日在杭州舉行的2019首屆中國社交電商高峰論壇,還是7月19日在上海舉行的2019上海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CEO閉門會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交易團)跨境電商高峰會議,都有企業表示,要進一步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提升運營能力。
新媒體時代的新模式:買方賣方一起又玩又賺
8月14日,中國政府網發表的《社交電商迎來茁壯成長新春天》一文,將社交電商定義為:“基于社交媒體或支持社會互動的網絡媒體,是通過客戶參與推動在線購銷產品和服務的電商。”
社交電商是電商行業營銷模式與銷售渠道的一種創新。相比傳統電商,社交電商通過分享、內容制作、分銷等方式,實現了迭代,擁有體驗式購買、用戶主動分享、銷售場景豐富等獨特優勢,用戶既是購買者,也是推薦者。
8月21日在杭州舉行了2019首屆中國社交電商高峰論壇。綜合與會者的觀點,移動社交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第二生活,當社交電商出現之后,人們的消費場景開始變化了,不再是通過平臺電商去搜索,不再是導購,而是通過分享裂變,通過朋友圈分享,通過朋友圈的口碑推薦達成交易。社交電商已經成為電商創新的主力軍,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增加就業等方面作用不可低估。社交電商相比平臺電商,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經營成本更低,流量價格更低。傳統的平臺電商的轉化率只有1%-2.5%,而社交電商的基本轉化率處于5%-20%。
以素店為例,它打造F2B2C模式,F是指素店平臺的大服務網,即精選式采購和平臺化支持,通過素店大服務網絡的支持,賦能b(即個人玩主),個人玩主利用社交工具傳播商品信息并進行售前和售后服務,借助個人信用,服務于 c(即消費者)。其中,素店幫助大B(即供貨的品牌商)和小b(即個人玩主)完成倉配、內容、IT、客服、培訓等服務。
這樣就在傳統的買方市場上,硬生生滋生出了一個賣方市場,不是讓消費者一味花錢,而是開發通道,讓消費者把錢掙回來,既能花錢又能賺錢。
擁抱“新春天”:用新技術、新流量加速變現
拼多多從上線到上市只花了3年不到的時間。這個案例告訴了更多的資本方、投資人,社交電商能夠實現宇宙大爆發式的增長。
自2018年以來,社交電商出現了群體崛起的態勢。云集、貝店、環球捕手,年GMV都超過了百億。最新爆發的素店,試運營上線數月,店主數突破50萬,被喻為社交電商界的小超人。
新玩家層出不窮,“老牌”互聯網企業也紛紛涉足,比如,京東拼團、蘇寧拼團、美團拼團和今日頭條的“值點”。大家共同把市場做大。
在2019(第十八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2019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我國社交電商消費人數已超過5億人,從業人員規模超過4000萬人。即,14億中國人里,有1/3的人被社交電商吸引了。
社交電商行業正積極擁抱“新春天”。在8月21日舉行的2019首屆中國社交電商高峰論壇上,有企業創始人預言,今后將標配由視頻直播演變而來的產業數字直播間,由此實現產地直播,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由此實現工廠直播,通過明星代言,KOL種草,讓傳統產業基地煥發新生,走進千家萬戶。
有企業在這個論述上表示,網絡紅人將成為推動品牌長期發展的動力,自家平臺將與KOL、粉絲消費者、品牌商和線上零售商、網絡紅人,共建生態系統,通過社交平臺創造變現內容,幫助每一個環節中的參與者實現財富增值和自我價值。
在7月19日舉行的2019上海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CEO閉門會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交易團)跨境電商高峰會議上,有企業表示,要基于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核心理念,依托云服務技術,構建形成一套促進流量快速、高效轉化變現的強大體系,進一步提升以促進廣域流量變現為目標的規模社交電商的運營能力。
需要持續轉型升級:保持價格和供應鏈優勢
社交電商和傳統電商有一點相同:用戶是否對平臺有忠誠度、是否愿意持續購買,取決于商品的性價比和配送服務效率。《2019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指出,社交電商的商品供應鏈尚未完善,核心能力有待提高。因此,社交電商需要持續轉型升級,保持價格競爭力,創新和精細化運營,腳踏實地補足短板。
仍然以素店為例。2018年底斥資1億打造素店的妮素國際,其海外供應鏈端擁有天然優勢,而素店自身,為了不斷增強用戶體驗感,也先后落地了金義保稅倉和湖州順豐云倉,其核心自營商品做到江浙滬皖順豐包郵。在供應鏈的賦能下,素店可以依托社交電商的口碑推廣能力,把各地的名優特產銷往全國。
近日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也給社交電商指明了方向。隨著“互聯網+創業創新”的推進,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以及社交電商的自身升級,社交電商進入“春天”是毫無疑問的。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