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征文】小林回家
【“我和我的祖國”征文】
小林回家
李成樺
那年,趁著國慶節(jié)的假日,在未婚夫的邀請下,小林去看望未來的公婆。
公婆家住在秦安縣王甫梁郭集鄉(xiāng)上一個小村子里。一早從天水冒雨出發(fā),搭乘一輛去通渭碧玉的順車,沿省道207線行駛了將近四個小時,上山又下山又上山,翻過了見河梁、云山梁,終于,他們在王甫梁下了車。正是中午時分,雨下得越來越大,他們在王甫鄉(xiāng)街道他的同學家吃過午飯,又開始出發(fā)了。還有30里的土路要靠步行,臨走時,他的同學拿出了一雙舊雨鞋給了小林。
書上說,“秦安縣屬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qū)”“土質松軟”,的確是這樣,一下雨,這里的土路遠比想象的難走得多,原本不平的路被雨水沖刷成一道道溝壑,不僅濕泥粘黏,地面上還跟抹上潤滑油一般。
點燈的時候,他們到家了,見了家人,自是一番客氣又熱情的招待。未來的婆婆先是端上了一盆煮洋芋,然后是一盤烙餅,再是一碟雞蛋炒蔥。雖然只是秋天,但是坐在屋里還是覺得寒氣逼人,屋子不大,也沒有爐火,只有熱炕可以取暖。
住了一晚后,天色放晴。未來的婆婆提出當天下午要帶著小林去看外婆,外婆家住在距離他家15公里外的與通渭接壤的賈家岔。傍晚時分,他們踏上了通往賈家岔的山溝小路。又是過河,又是爬坡,走過了數(shù)條羊腸小道,好不容易到了他外婆家。第二天,小林才看到,外婆家的村子在溝底,四周都被山梁包圍著。聽他的幾個舅舅說,要修一條從天水到定西的公路,從他們村子中穿過,前幾天有測量隊來過。小林知道,那是即將要修建的天巉公路。
中午時分,小林他們離開了。出了村子,他們需要攀上山梁,才能夠到達省道207線的公路旁等過路的班車。上山的時候很是吃力,歇歇走走、走走歇歇,終于爬到了梁頂。攔了一輛從通渭到秦安的過路班車,上車后沒有座位,一直站到秦安,再換乘了一輛到天水的班車。至此,艱難的秦安之旅終于結束了。
這是1998年國慶節(jié)的事。
他們結婚了。此后他們每年須得回家,動身前,總是把天氣預報看了又看,唯恐又遇上下雨天。
時間飛快,2006年的國慶節(jié)到了,這期間,天巉公路已經開通了,他們要回家,再也不需要從山梁上繞行了,穿過幾道隧道,一路基本不用上山,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即可到達王甫梁山下,王甫梁也開通了隧道,他們只需到隧道口下車,然后再步行上山,到梁頂即可。天水至蘭州的大巴車,每隔一兩個小時就一趟。如果想去外婆家更方便,再沿天巉路行駛五六公里,車可直接停在外婆家房屋后,天巉路占據(jù)了他們家半個院子哩。
因為丈夫國慶節(jié)要值班,小林決定自己帶著六歲的兒子去探望公婆。一路天高氣爽,大巴車行駛在平坦又舒適的天巉公路上,公路兩邊景色宜人,天空好像水洗過一般,呈現(xiàn)出潔凈透亮的湛藍,山上層林盡染,樹上蘋果誘人。到王甫梁隧道口下車后,她們開始上山了,小林在前面走,兒子跟在后面,雖是深秋,可還是走出了一身汗來。上到了梁頂,在王甫梁通往郭集鄉(xiāng)的路上,正好停著一輛小客車,雖然客車破舊不堪,車廂擁擠嘈雜,但畢竟不用再帶著孩子一路走過去了。上車時間不長,車就開動了。這是一條沙土路,路上坑坑相連,前面的車走過,揚起的塵土蒙住了后一輛車的視線。半個小時后,車停在了郭集鄉(xiāng)。
第二天,雨還在下,路面又泥又滑,一行人還沒走到鄉(xiāng)上,小林腳下一滑,就摔倒在地,半個身子、手上全是泥水。趟過大泥坑、小水坑,大人孩子全裹了兩腿的泥水,孩子走一陣,來接的姑姑背一陣,好不容易下了山到了公路上,攔了一輛大巴車,終于一身泥水回到了家。
以后的幾年里,從王甫梁到郭集鄉(xiāng)的公路鋪成瀝青路了,村村通公路也逐漸建成,他們回家就順暢了。2017年的春節(jié)如期而至,和往年一樣,小林一家開始忙著采購年貨,給家里買的魚蝦、蔬菜、糖果,給公婆買的衣服、各種營養(yǎng)品,裝了滿滿一后備廂,全家人啟程了。這次可不用再有任何擔心了,不用擔心繞遠路,不用擔心下雨下雪,不必害怕山高溝深了。這一年,從郭集鄉(xiāng)到公婆家的通村公路全都硬化了,水泥路一直打到了家門口。而且路上全都安裝了防撞柱。一路上歡歌笑語,很快就到家了。老遠就看到孩子的爺爺奶奶已經站在家門口等著了。這幾年,因為道路暢通了,材料拉運方便了,老家的房子也翻修了,以前老舊的土房拆了,蓋成了寬敞明亮的二層樓房,門窗全都換成了鋁合金的。
一進院子,煮肉的香味就飄進了鼻孔。屋子里也架起了烤箱,爐火燒得很旺,煮罐罐茶的茶葉、紅棗、冰糖都已經準備好了,蒸好的饃饃也端上來了。
在罐罐茶飄出的氤氳熱氣和烤饃饃的香味中,小林咂摸著:嗯,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啦!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