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特區30歲再迎歷史機遇:國家支持全島建設自貿區
據報道,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13日下午在海南省會堂舉行。
在大會上宣布,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這是著眼于國際國內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彰顯我國擴大對外、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決心的重大舉措。
大會指出,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地理獨特,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同時又是相對的地理單元,具有成為全國試驗田的獨特優勢。海南在我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海南要為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戰略,加快建立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全面新格局。
大會指出,海南要發揮自身優勢,大膽探索創新,著力打造全面深化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范例,讓海南成為展示中國風范、中國氣派、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
在40周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之際,在海南召開的博鰲論壇備受關注。中央于博鰲論壇上明確宣告:中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主動擴大進口等十大計劃陸續被拋出;而一系列金融業的舉措也重磅宣布,贏得了市場的熱烈歡迎。
海南省省長沈曉明9日表示,未來海南海陸空高新技術發展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正在規劃建設文昌航天科技城、三亞深海科技城和南繁育種科技城。除了海陸空領域,新興產業還包括一個“X”,海南愿意和“一帶一”沿線地區島嶼國家一起整合資源,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各個領域的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沈曉明還表示,海南新能源規劃即將出臺,2030年全島新能源汽車普及規劃將出臺。
此前報道稱,海南可能是建設貿易港的選擇地點之一,程度甚至高于。
若海南建成貿易港,按照海南全島3.5萬平方公里的范圍來算,將遠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為全球最大貿易港。
機構指出,1979年4月,中國最早的特區深圳開始繪就藍圖。目前,深圳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區域增長極之一。而在建省辦經濟特區三十年之后,海南也有望憑借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成為未來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主要試點。
三十年前,海南P總量僅57.28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3%,工業化程度相當于全國50年代初的水平,農村人口占全部人口80%以上,六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交通極其不方便。
(2)建省初期(1988-1992年),基建是發展重點,地產泡沫使得1992年P增速高達41.50%,產業結構調整為“三、一、二”;
(3)曲折發展(1993-1996年),地產泡沫破滅后海南進入低速增長期,“一省兩地”戰略強調旅游業在第三產業中的龍頭地位;
(4)快速成長(1997-2007 年),2004 年“雙大戰略”促進海南新型工業體系形成,多項舉措使得旅游業戰略重要性日益增強;
(5)國際旅游島新階段(2008 年至今),在國際旅游島政策的帶動下,旅游及與之相關的海陸空交運、免稅業及彩票業等產業相繼得到發展。
據,2017年海南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62.5億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年均增長9.6%和11.7%;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79.5%,旅游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備受關注,過去5年,隨著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順利開展,海南旅游空間布局不斷優化,開發培育一批新的旅游業態和產品,旅游市場整治成效顯著,旅游產業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年接待游客總人數從2010年的2587萬人次躍升到去年的674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257億元增長到812億元。2017年入境游客111萬人次,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萬人次目標。
《海南省總體規劃(2015-2030)綱要》將海南定位于總體布局“一點兩區三地”的戰略定位。
如今,海南全省“田”字型高速公主骨架呼之欲出,構建“豐”字型高速公網為期不遠;全球首條環島高鐵開通運營,實現了全島“3小時經濟生活圈”;“四方五港”格局已成型,開通國內外貨運航線年海口港區貨物吞吐量已突破1億噸。
過去三十年,無論在經濟總量、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上,還是在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改善上,海南的發展是卓有成效的。
根據《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到2020年海南省接待國內外游客達到7680萬人天次,旅游總收入124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
而根據海南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海南接待國內外游客總人數6745.01萬人次,旅游收入811.9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為55.71%,分別還有13.86%、52.71%及4.29個百分點的增長空間。因此,海南省旅游業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華創證券指出,從春運期間大霧交通癱瘓可以看出,海南港口等基建設施不足之處。疊加40周年和海南建立經濟特區30周年“雙周年”催化,海南省未來旅游產業會快速發展,增加的游客亟需海南增設配套基礎設施,特別是提高對輸送游客進出的交通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證券時報則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海南旅業雖有長足進展,但是各市縣依賴土地財政情況仍舊嚴重:2017年海南省房地產銷售額為2713.72億元,同比增長82.1%。
興業證券指出,免稅政策逐步放開,促進免稅業收入逐年遞增,政策放開仍有較大空間。
自從2011年離島免稅政策初案落地后,過去七年間,各種利好的免稅政策接踵而至,且離島免稅政策又經歷了4次調整。
目前,海南共有三亞、海口、文昌、萬寧四個中央批準免稅店,離島免稅店數量的增加可以有效提升當地旅游收入。
回顧歷史,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免稅政策的放寬均可有效刺激免稅收入增長。雖然當前免稅政策相對于初步政策放開了很多,但通過與其他離島免稅地區的政策對比可以看出,免稅政策的放開仍有較多的方式和較大的空間。
海南是繼日本沖繩島,韓國濟州島,媽祖及金門兩島之后,全球第四個實施離島免稅購物政策的地區。雖然同為離島免稅地區,但是離島免稅政策在不同維度上仍有較大差別:
(3)金額,地區最為寬松,除煙酒類貨物以外其他商品金額為每人每年新臺幣 100 萬元以下(折合人民幣 20 萬元左右);
(5)離島方式,除了飛機外,濟州島和把輪船也算在內,而海南則把火車算在內;
(6)銷售方式與渠道,除了傳統的口岸店以外,沖繩島的市內免稅店和海南的線上銷售都是很好的方式;
一直以來,海南都是國內彩票業政策試水的排頭兵和試驗田。2009年國務院頒布文件明確提出,要“在海南試辦一些國際通行的旅游體育娛樂項目,探索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隨后海南省積極回應,民政部福彩中心、體育總局體彩中心、中國足協等部門紛紛響應號召,與海南省開展彩票方面的合作。
旅游人流提供優質售彩場景,海南省彩票銷售增速領先,基數低增速高前景廣闊。地理和文旅資源得天獨厚,豐富彩種有利彩民結構優化,均將推動彩票行業良性發展。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從產業經濟學角度來看,港口的集群效應體現在通過物流、交通、服務等一體化經濟使商品、技術、原材料等資源合理配置,其帶來的杠桿經濟效益可達 1.6 倍,2017 年末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基數計算,港口經濟聯動影響近 45萬億。
發展海南省港口經濟是中國—東盟“10+1”貿易區加快建設,國家環北部灣地區、泛珠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實施的需要。同時是海南提升熱帶農業、旅游業、房地產業,發展能源、石油天然氣、汽車、造紙、玻璃、制藥等優勢產業的需要。
世界主要自貿區根據本地所屬區域特點進行統籌規劃設定,關鍵通過統籌經營、放松管制,加快貨物進出、資金流動、信息傳遞與人員往來。
再如出口加工型自貿港,成為集海、空航運、金融、商品與人力流通、科技開發及產業綜合的運作型態。
綜合華創證券對海南特區多份研報分析,從貿易港國際經驗看海南發展方向,七大維度窺探海南未來自貿港發展方向:
1)行政體系——完善市場化機制任重而道遠,未來各部門權責分清,同步,也將有助于加強各部門間協同效用,提升整體行政審批效率或是重點;
2)投資領域——從國際貿易港優秀經驗來看,如:、新加坡等,對外資進入沒有行業,商業、外貿、租賃、營銷、電信等市場完全,而海南目前對外投資量仍與上海、江蘇等地差距明顯。未來應更加關注在一系列關鍵性領域,如高科技產業園區、創新藥等領域進行全島。
3)金融領域——海南省與新加坡剛建立離岸金融市場的情況較為相似。離岸金融盤活國際旅游島建設是重中之重,同時拓寬資金來源、解決資金不足的瓶頸的作用。
新加坡注重風險防范之余,鼓勵金融創新,資金可以流動。同時融資匯兌,取消外匯管制,金融機構可以規開立銀行賬戶。而海南目前還需要解決稅收優惠低,中介服務機構少,業務品種單一,風險應對能力差,客戶資源不豐富、專業人才少等發展瓶頸。未來發展離岸金融帶動國際旅游島建設或成為重點方向之一。
4)貿易領域——加工與服務類貿易或成未來主攻方向,在提高貿易度,擴大貿易范圍,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促進貿易平穩發展。
5)海關監管——緊湊化、信息化是大勢所趨,“量身訂制”便捷檢驗監管的合格評定程序,探索郵輪電訊檢疫、靠泊檢疫等便利化檢疫措施,研究郵輪“一站式”監管模式,促進海南特色產業發展。
目前,海南共有三亞、海口、文昌、萬寧四個中央批準免稅店。海南省表示,2018 年將提高消費品質,進一步放大離島免稅購物。
7)人才流動——人才強島戰略依舊是國際旅游島大發展重要基礎,加大推送本土人才進入高層次人才行列力度與加強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引進“雙管齊下”。
投資:基建、港口、航空建設或是“重中之重”所在,重:點關注生態園林、旅游、本地建材、港口及航空及稅收優惠等五大細分方向。重點關注:海南瑞澤、海峽股份、中國國旅、海南高速、海南橡膠,主要關注海南瑞澤、中國國旅。
8)南海旅游與郵輪角度。前期海南旅游總體規劃新增最重要亮點為西沙,川沙旅游郵輪線。強調整體提升濱海旅游質量與效益,加快三沙旅游發展,提升帆船、游艇旅游經濟效益。而這背后,我們可以看到國家過去五年通過三沙設市將海南納入國家總體戰略框架,通過填海造地設計戰略,達到鞏固并發展一帶一“南出海口”的目的。
東方證券認為,看好基建生態、旅游娛樂、交通運輸等三大方向。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政策支持和“多規合一”等一系列的推進將會帶來較大的變化和影響,推薦積極布局園林環保業務,轉型大生態,提前布局海南游輪和賽馬項目的海南瑞澤;關注積極轉型“地產+大健康+大旅游”的海南高速;融合如家,引入攜程,同時擁有三亞南山景區運營權的首旅酒店;以及有意進軍賽馬行業的羅牛山;海南客滾運輸龍頭企業,積極拓展西沙航線的海峽股份和海南主要的客運企業海汽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