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母系遺傳結構形成與三大流域密切相關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昆明5月26日電 (記者趙漢斌)作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大的族群,我國漢族人群的遺傳結構及其形成機制一直以來都是不同領域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記者26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在國際刊物《分子生物學與進化》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漢族母系遺傳結構形成與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農業擴散密切相關。
昆明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玉春介紹,以往基于線粒體DNA的研究提示,漢族人群的母系遺傳結構存在南北分化,然而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較為有限的樣本和低分辨率的數據,導致漢族人群的整體母系遺傳結構尚缺乏清晰認識,而促進漢族人群母系遺傳結構形成的主要因素迄今亦不清楚。
為深入解析漢族人群的母系遺傳結構和形成原因,昆明動物研究所孔慶鵬研究組與成都二十三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中國漢族人群線粒體DNA遺傳多樣性研究。研究團隊獲得了覆蓋中國所有省區市的兩萬例漢族人群樣本,還分析了共4004個位點的高分辨率線粒體DNA突變數據。研究結果顯示,漢族人群的母系遺傳結構存在南北分化的趨勢。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不同水系人群間的遺傳結構差異較南北差異更為顯著,主要表現為黃河、長江和珠江三大水系漢族人群之間的遺傳分化,形成時間大多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早期。
巧合的是,三大水系也是中國三大史前農業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