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游戲的利與弊
進入21世紀,數字游戲發展很快,經歷了家用游戲機、單機游戲、網絡游戲和手機游戲時代,同時也出現了益智類、體育類和策略類等游戲。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批準,將電子競技列為正式體育競賽項。2014年,網絡游戲市場規模達到了1144.8億元人民幣。
數字游戲持續火熱,吸引許多青少年參與,由于數字游戲以數字設備為道具,可以讓游戲者在虛擬世界中與網絡模擬對象進行交互,結果讓許多人其中,也由此引發了一些爭論。
我認為,數字游戲具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玩游戲的時間和程度必須要控制。在家長的有效和引導下,游戲或許還能成為青少年學會管理的一個契機。
游戲屬于人類自發活動。游戲最初伴動物而生,各種動物為了熟悉,彼此相互了解,競爭技能,進而獲得“天擇”的本領就開始了追逐、打鬧等游戲活動。人類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從兒童開始也參與多種的游戲活動,如投擲、下棋、競技等。數字游戲是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而產生的,也并非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活動,比如海豚出版社翻譯出版的《數學游戲書》之所以廣受歡迎,就是因為它有培養提高智力水平的目的。數字游戲有積極作用,比如,它能夠激發游戲者去了解并掌握計算機技術,基至影響他們的職業選擇,有志于加入游戲編程行業之人閱讀的《游戲編程入門》十年來暢銷不衰,正是這方面的。此外,在網絡游戲中,游戲者要交流、協作,遵守共同的規則,不斷清除活動中的中心傾向,培養守序、負責的意識和,同時也能宣泄一些平時積累的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狀態等等。
但是,數字游戲再真實,也是虛擬的,它不是人生,更代替不了學校課程的學習、同學們的交往和家長們的相伴。我們學生還處于學本領的階段,要靠刻苦學習體現自身價值。對于并非職業電競選手的廣大青少年而言,游戲是供人娛樂的,是虛構的,而生活是現實的,是嚴肅的。健康游戲者能保持正常心態,能控制時間,有豐富的業余生活,在娛樂中獲取知識,而不是其中并自食。因此,玩數字游戲有積極作用,但對青年學生來說,必須建立在一定規則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