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之處見“智能”
從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出發,向西南方向行駛不到20分鐘,就能抵達禮嘉智慧體驗園。除了這里“赫赫有名”的5G體驗館,記者此行是為親眼看看兩樣智能設施:智能步道和智慧涼道。
踏上智能步道,乍一看似乎與普通的健身步道沒有什么區別,不過,玄機就藏在步道入口處頭頂的攝像頭里。只要在入口系統終端進行人臉注冊,就能在逛園區的同時,不斷更新自己的步數和卡路里消耗情況,離開時,能在園區屏幕或手機端查詢并獲取運動信息。
沿著步道向叢林深處進發,可以看到智慧涼道。當外界溫度達到設定值并且涼道的紅外線感應到有行人走近時,涼道就會自動開啟噴霧降溫功能,營造一個清涼宜人、健康環保的生態長廊。對于中國“三大火爐”之一的重慶來說,這一功能綠色實用,“人至霧起、人走霧休”,也可以避免噴霧降溫一直運行所造成的浪費。筆者在體驗園游覽當日,天氣已不似之前燠熱,走在涼道上,更覺神清氣爽、沁人心脾。想來在酷暑之中,它定能發揮更大效用。
身旁還有“智慧水吧”,機器人會自動為游客倒水、準備咖啡,樣子憨態可掬,十分可愛。園區內還設有無人駕駛車,為游客提供往來接駁服務。
本屆智博會上,類似這些點滴之處的“智能心意”值得關注。交通、餐飲、洗手間等很多環節都能看到智能化的身影。例如,國博中心開設了智博會餐飲專館,內含2000平方米智能餐廳,實現無人販售和快速下單、自助取餐。與此同時,無人販售機只需兩分鐘就能烹制好一份熱餐,涼菜更是只需30秒。
不過平心而論,場館內一些新技術的應用仍有提高空間。就拿人臉識別功能來說,筆者在現場曾見到不少無法通過人臉識別、站在原地一籌莫展的記者同行,由于只有這一種身份認定方式,只能一次次與人臉識別“碰臉”。能想到的辦法無非是側側臉、擺擺頭,摘下或戴上眼鏡, 把人臉識別系統的誤判可能降到最低。
這是詼諧的一幕,雖讓人產生些許無奈,但多數時間,人臉識別都在高效地“盡忠職守”,與場館內眾多其它智能服務系統一道,構成了一條亮麗風景線,F在,筆者已經開始期待明年的智博會,到那時重慶又將帶給我們哪些新鮮的智能服務和體驗呢?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