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音股份重組快速推進 羅欣藥業上市再進一步
本報見習記者 吳文婧
6月1日,東音股份發布重組草案,就重組方案作了詳細披露;6月4日,東音股份收到深交所問詢函,自草案發布到此次問詢函的出爐,深交所的反饋時間可謂“神速”,有分析人士稱,隨著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的深度推進,在保證審核質量的同時,監管層的效率也在進一步提升。
重組方案延續“厚道”本色
據東音股份6月1日公布的草案顯示,此次注入的標的資產羅欣藥業是集藥品研發、生產、銷售及醫療健康服務為一體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以及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近3年來,羅欣藥業盈利能力不斷提升且保持在較高水平。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26億元、4.66億元和5.12億元。根據交易草案顯示,本次交易擬置出資產的評估值為90324.75萬元,交易價格為90325萬元,對應標的資產的評估值為753891.12萬元,交易價格確定為753891萬元,與交易預案中公布的交易價格相比,最終的交易價格略有不同。分析人士認為,本次交易估值合理,延續了羅欣藥業一貫的本色。
仿創結合 身位領先
公開資料顯示,羅欣藥業積極布局原料藥業務,著手建設約970畝的原料藥產業園區,在降低自有制劑產品成本的同時,增強了自身在醫藥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實力,規模化的原料藥業務為其在國際市場的布局提供了基本保障。目前,公司有多個產品正在開展一致性評價工作,其中鹽酸氨溴索片和頭孢氨芐膠囊已通過一致性評價,注射用蘭索拉唑等多個產品已完成一致性評價的申報。
除此之外,公司同樣關注創新藥領域的研發。草案顯示,羅欣藥業多個在研管線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范圍涉及抗腫瘤類用藥、消化類用藥、心血管類用藥、呼吸類用藥等領域,其中部分屬于填補國內空白、療效顯著、市場前景較好的創新品種,例如LXI-15029抗腫瘤創新藥,其化合物專利申請已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俄羅斯獲得授權,目前正處于臨床一期階段。
推行國際化戰略
受益于國內經濟蓬勃增長,醫藥行業正在經歷高速發展期,作為行業內的領先企業,羅欣藥業自身奠定了豐富且成熟的產品線,此次重組上市,公司在資本力量的撬動下,有望在行業卡位戰中搶占先機。
相比其他行業中對手固守“本土”,羅欣藥業全球化優勢較為明顯。目前,羅欣藥業已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復旦大學、藥明康德、阿斯利康、Bausch Health、希杰健康、帝國制藥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并引進多項藥品,進一步豐富產品結構,為搶灘布局公司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草案顯示,羅欣藥業將繼續積極推行雙向國際化戰略,通過與國際領先醫藥企業的合作將國際先進的產品、技術與服務等引入中國,更多、更快、更高質量地滿足中國老百姓未滿足的治療及健康需求;同時將更多高質量、療效顯著、具有成本優勢的產品持續推向國際市場。
市場人士認為,對于東音股份而言,此次獲得羅欣藥業優質資產注入,也將有望實現其業績的大幅增長。本次重組完成后,東音股份盈利能力將獲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也將進一步增強,東音股份也將因此發展成為集藥品研發、生產、銷售及醫療健康服務為一體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