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俠:汽車產業變革進入深水區 打造核心競爭力是正解
一場席卷全球汽車產業的大變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對單個企業來講無疑形勢更嚴峻,考驗更嚴苛。王俠表示,巨大的困難和巨大的機遇在同時考驗我們的判斷能力、適應能力和攻堅克難的能力。
“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王俠認為,面對困難和挑戰,怨天尤人無濟于事,盲目樂觀也不足取,唯有做好自己的事,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正解。
6月4日,以“創新·圖強”為主題的2019中國汽車重慶論壇正式舉行。會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表示,一場席卷全球汽車產業的大變革已經進入深水區,落后產能將會被淘汰,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將進入加速期,唯有做好自己的事,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正解。
活動現場
王俠開門見山地表示,從去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出現歷史罕見的整體下滑,今年以來,這種下滑走勢有增無減,同比降幅達到兩位數。數據顯示,今年1-4月,國內汽車累計銷售835.33萬輛,同比下滑12.12%。在此背景下,許多企業出現了銷量和利潤的雙降,不少人驚呼,汽車產業進入了最壞的時代。
與此同時,新勢力仍然在不斷進入,海內外的資本仍然在不斷進入,新技術新模式新人才仍然在不斷進入,王俠分析認為,“如今,說汽車產業進入了最好的時代也不為過。”
在王俠看來,一場席卷全球汽車產業的大變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巨大的困難和巨大的機遇在同時考驗我們的判斷能力、適應能力和攻堅克難的能力。對此,王俠提出以下四點思考和分析。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
首先,如何尋找新增量、打造新動能?經濟增速減緩會帶來長尾效應,中美貿易戰也會給全球經濟帶來更多不確定性,這些因素傳導到汽車市場,會帶來一個持續較長的嚴峻時期。在這個時期,傳統燃油車將由增量競爭轉向存量競爭,新能源車領域雖然有增量可以預期,但競爭越來越激烈,在補貼退坡之后面臨如何打造新動能的問題。面對銷量下滑,不少企業選擇在品質提升、服務延伸和體驗升級上下功夫,應該是走在了正確的方向上。
其次,新技術能否轉變成新價值?近年來,技術變革的大潮讓汽車成為各種新技術最大的試驗場,各種黑科技讓人應接不暇。但是,哪些只能奪人眼球?哪些能夠征服消費者的內心?哪些能夠給企業帶來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含金量的提升?對電動車來講,其核心技術性能和成本指標能否全面對標燃油車?哪種技術路線更具長久的生命力?市場正在幫助我們篩選答案。
再次,新勢力能否扛過黎明前的黑暗?近年來,新勢力強勢入局,成為攪動汽車產業的一支新生力量,這些新勢力在資本的助力下,成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積極推手,為消費者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但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在準入門檻放寬、政策補貼減少、從業車企增加、市場需求疲軟的多重因素疊加之下,新能源車市場正在迅速從藍海變成紅海。新勢力從與傳統車企爭奪資本、爭奪人才、爭奪注意力,轉到了爭奪消費者購買的關鍵時期。這是我們兌現各種承諾的時期,包括對消費者的承諾,對投資者的承諾。那些具備體系競爭能力和資本持續能力的企業,應該能在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
最后,新生態能否落地生根并有序運行?伴隨著技術的變革,各種商業模式、新生態的概念應運而生。當下,很多概念從提出和初期探索開始進入實操階段,各種跨界合作向縱深發展,有些新模式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有些模式正在展現美好的發展前景。一種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創新引領、各行業參與產業鏈重構、環境和社會友好型的汽車產業新生態正在逐漸形成,并給消費者、企業和社會帶來新的價值。
面對上述情況,王俠坦言,中國汽車產業變革進入深水區,市場進入疲軟期,對單個企業來講無疑形勢更嚴峻,考驗更嚴苛。“不過,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講,只會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
事實上,從目前國內汽車品牌的產能利用率來看,已經呈現出一定的“馬太效應”。進入2019年以來,盡管市場不斷下滑,但有的車企產能利用率仍然高達90%以上,甚至個別企業超過100%;而有的車企產能利用率卻低于20%,甚至個別企業處于停產狀態。王俠指出,“這樣的結果是意料之中的事,因為市場經濟本來就是強者生存的競技場。”
“面對困難和挑戰,怨天尤人無濟于事,盲目樂觀也不足取,唯有做好自己的事,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正解。”王俠認為,我們要用好技術變革的歷史機遇,用好產能轉換和動能切換的歷史機遇,勇立潮頭,在新的汽車產業版圖中繼續演好自己的角色。(經濟日報- 記者姜智文)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