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課業壓力困擾 缺乏溝通減壓渠道?香港新聞報道
近來接連有學生輕生,該現象為當地學界敲響警鐘。立教育事務委員會近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有關議題,其間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宣布,除了早前提出的5項措施,包括成立專責委員會、分析學生成因及提出、為師生及家長制作信息小錦囊外,在與校長和家討論后,決定撥發專款500萬元,在短期內向公營及直資中小學各發放5000元特別津貼,為家長舉辦支持學生心理健康、培養正確思維的及親子活動。
家長不愿子女減少功課量
洪錦鉉學校減少學生功課量,培養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同時推廣生命教育。學生家長則應每天暫時停下繁忙的工作,與子女面對面溝通,明白他們面對的問題,而非只看重功課及成績。同時特區加快落實成立專責委員會,深入調查輕生個案的來源及成因、加強識別有輕生傾向學生的機制、加強關懷熱線服務、增加駐校社工、積極推動家庭友善戶員政策等。
洪錦鉉說,有48%的家長發現子女出現情緒反應時,會聆聽和開解,另有約20%會給予空間讓子女自行處理、約14%會向老師求助。超過二成的家長認為學校需要加強與家長溝通、為學生提供等支持服務,并設立機制識別有情緒困擾的學生。近三成家長認為特區需要對家長和受情緒困擾的學生加強支持。
教育界多措并舉學生
調查結果反映不少家長為使子女“贏在起跑線上”,不斷催促子女學習,上課業班、補習、參加課外活動等,從而為將來升讀心儀的學校鋪,由此令不少學生缺乏時間休息,導致身心勞損、壓力倍增。有科醫生指出,近年小學或幼稚園學童患憂慮癥的個案上升,懷疑或與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有關,情況值得關注。
據港媒報道,民建聯一項有關學生壓力的調查發現,接近七成受訪家長稱子女面對的壓力最主要來自學業,有2.1%的家長更認為子女有念頭。近來學生輕生問題多發,引發關注。特區教育局此前提出5項預防措施,日前更擬增撥500萬元(港幣,下同)辦活動支持學生。
某關注學童發展組織于去年底,以電話抽樣的形式訪問200多個家庭,發現其中超過一半小學生每天有7份或以上作業,40%的小學生因學習而失去娛樂時間。除了要完成學校布置的功課,的中小學生往往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有調查顯示,多達80%的小學六年級學生每周課余要補習8—16小時,更有約5%的學生每周補習17—25小時。
針對當前學生的壓力問題,多位立議員提出,應現行教育制度是否有問題,并考慮特區緩解學生壓力的對策。吳克儉認同考試和競爭壓力是嚴峻挑戰,但稱特區已努力改善現狀,包括取消會考及高考兩個考試,轉為一個文憑考試,同時為學生提供多元出等。
望子成龍導致學生壓力大
俞 曉
洪錦鉉說,調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68.7%的受訪家長認為學業是子女主要的壓力來源,但只有14.5%的家長希望“減少功課”,這反映家長雖然知道子女面對功課壓力,但又不愿減少功課量。
立議員馬逢國認為,學生成因復雜,教育并非唯一原因,其中的報道手法同樣會影響學生,所以特區主動與傳媒前線代表會面,提醒業界不應渲染報道。吳克儉說,最近他出席、出版商及網絡商的活動時,已做出呼吁,日后將繼續加強有關宣傳。
民建聯日前展開調查,通過訪問超過200名家長,試圖了解學生的壓力情況及家長如何處理子女的情緒。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洪錦鉉稱,調查結果發現,超過八成受訪家長認為子女目前有壓力,主要壓力來源分別為學業、人際關系與前途。超過一半家長認為子女的壓力程度屬于輕微級別,中度則有三成。另有2.1%的家長認為子女有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