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聞坊》欄目專題報道上海民盟志愿者服務總隊“陽光矯正”團隊上海電視新聞直播
[上海民盟“陽光糾正”活動背景]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為了更好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的引領和規范作用。要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于此,拉開了全面推進依國的帷幕。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上海在建設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過程中,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數量、規模均十分可觀的博物館群體,如中華藝術宮、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科技館等,您是否有屬于您的博物館記憶,您對上海博物館事業今后的發展有何意見和。歡迎廣大統一戰線人士發送電子郵件至參與討論,來稿請注明姓名和身份。優秀,我們將在《浦江同舟》和本網站文化生活欄目刊載。
他們,是一批常年默默奉獻的志愿者,面對矯正對象耐心傾聽,積極引導,無怨無悔,真情付出;他們,是一些曾經失足的人員,在志愿者的幫助指導下重新振奮,心懷,告別過去,回歸社會。
上海民盟志愿者服務總隊陽光矯正團隊成立于2013年,由教師、律師、心理咨詢師組成。團隊獨創的“三師助一”矯正模式就是帶著知識特長和人生經驗針對性地幫助服務于進入社區矯正的緩刑、輕刑犯。近兩年來,團隊的志愿者已發展到了72名,義務教育幫扶了32名矯正對象,所有的矯正對象再無重新犯罪的記錄。此外,這支團隊也是首批獲得上海市志愿服務公益基金會資助的團隊之一。
而另一位矯正對象馬某因為賣假貨被判緩刑,在社區服刑后感覺很自卑。矯正小組為他策劃了一場主題公益活動,規劃工作方向。如今,馬某已經是一家正品小商場的業主,生活重新了正道。記者拍攝當時,矯正團隊正在為其舉辦回歸儀式,馬某在儀式上激動的表示,從此也能為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上海民盟志愿者服務總隊總隊長蔡欽生向記者表示:“陽光矯正團隊的志愿者們一定會滿懷愛心,平等交流,耐心傾聽,以心換心,盡力他們,通過陽光矯正讓他們的心里充滿陽光。”
在新聞的鏡頭前,矯正對象和志愿者們真情流露——
隨著新聞短片的,上海民盟志愿者服務總隊陽光矯正團隊的事跡引起了較為廣泛的社會關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支充滿溫暖與力量的隊伍會日益壯大,幫助并更多偏離社會正軌的人。
2015年12月17日清晨,當暖冬的陽光在申城的各個角落流連,一支以陽光命名的志愿者隊伍——上海民盟志愿者服務總隊陽光矯正團隊,也開始在這座城市穿梭行走。他們在龍華街道、江蘇街道、曹家渡街道先后開展幫扶活動,上海《新聞坊》欄目的記者為志愿者服務,傳遞社會正能量,一跟隨拍攝,用一組組鏡頭捕捉到志愿者與矯正對象交流互動的溫情瞬間。
2014年司法部、中央綜治辦、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出臺《關于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為進一步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完善我國非刑罰執行制度,全面推進提高自2003年開始試點試行的社區教育矯正的質量,促進社區服刑人員更好地融入社會,創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務,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有力的保障。
矯正對象蔡某因犯詐騙罪被判緩刑,然后安排到社區矯正。通過三師矯正小組的主動介入,蔡某從開始的委屈、抵觸到后來能與矯正團隊就心理、法律和生活三個方面交換看法,他切實感受到了自己的變化,他還激動地表示,感謝志愿者為他墊付了12000多元的欠款,接受社區的矯正,爭取早日回歸社會。而墊付欠款的志愿者廖粵新說:“我們要慢慢地打開他們的心門,然后讓他們一點點把情緒掉,從此看到未來的希望。”
面對《新聞坊》記者的采訪,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方榮表達了民盟市委對陽關矯正團隊參與社區矯正活動的高度重視,“由律師、教師和心理咨詢師開展的三師助一活動是民盟上海市委依托盟員力量參與公益活動的一項創新,事明,矯正對象對這種心靈的溝通持接受的態度,他們也愿意積極配合。為此,民盟上海市委將在新的一年里,進一步把這項工作做好。”
民盟上海市委作為參政黨地方組織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和認真履行社會服務職能,敏銳并及時抓住緩刑、輕刑犯進入社區矯正這一信息,在細致調研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方案,充分發揮智力優勢和回饋社會的熱情,依托2013年成立的上海民盟志愿者服務總隊之陽光矯正團隊,2014年3月起與江蘇、龍華、芷江西、曹家渡街道合作共建,在各區的指導下,創新三師助一矯正模式(即心理師、律師、教師幫扶一名矯正對象)。近兩年來72名志愿者完全義務地教育幫扶32名矯正對象,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司法部、民盟中央和上海市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