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拒買假藥藥商威脅斷腿做成餃子 接到"黑社會"恐嚇電話
老人拒買假藥藥商威脅斷腿做成餃子:楓網為您收集整理與“老人拒買假藥藥商威脅斷腿做成餃子”相關的文章,及時更新與“老人拒買假藥藥商威脅斷腿做成餃子”有關的資訊。感謝您對楓網的關注與支持!
老人拒買假藥藥商威脅斷腿做成餃子
老人拒買假藥藥商威脅斷腿做成餃子
今年6月起,76歲的長沙老人彭國慶(化名)陸續接到3名自稱“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的電話。在對方的推銷下,彭爹爹先后購買了1臺2500元的儀器和3160元的藥品。
花了5000余元,病情卻未見好轉,第3名“專家”忽悠彭爹爹繼續買藥。意識到被騙的彭爹爹拒絕付款并要求退貨,先前還噓寒問暖的“專家”在電話中變了口氣:“你不買藥,就(砍)斷你的腿包餃子吃。”中醫科學院官網的一份聲明稱,該院“從未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以‘科學院’的名義生產并銷售藥品和醫療器械(或治療儀器)”。
提醒
電話推銷藥品來源不明,質量無保證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電話推銷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來源渠道不明確,不僅價格昂貴,而且質量難以保證。由于那些推銷者一般沒有固定的單位,流動性很強,一旦發生質量事故,找不到責任人,“無證銷售藥品本身就屬違法行為”。
“有的藥販贈送和銷售的‘藥品’是保健食品,根本不是藥品。”因此消費者購買藥品時,一定要在執業醫師、執業藥師指導下合理用藥,要到證照齊全的藥店購買藥品,并注意識別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高價格不等于高質量。“另外,個人信息屬于個人隱私,要有安全防范意識,不要輕易泄露給推銷者。”
調查
買天價保健品的背后是晚年孤獨
老人易輕信,信息渠道單一;推銷人員大打親情牌后再溫柔一刀
一瓶60粒裝的硒維膠囊價格高達1.1萬元,一盒號稱日本進口的50粒裝納豆膠囊,價格高達9600元,在推銷人員的花言巧語下,成都王女士的父親日前花了2萬多元買回了這些保健品。
這樣的情況在全國各地都屢見不鮮。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一些保健品推銷人員利用老年人渴求健康和擺脫寂寞的心理,采取各種營銷手段忽悠。盡管媒體不斷曝光保健品銷售的騙術,可仍有老年人上當受騙。
成都王女士說,她的父親自被診斷出高血壓后,就開始四處尋找偏方。一次散步時,被一個搞“免費測體質”的年輕人盯上后,就三天兩頭地往保健品店里跑。老人多次背著家里人去聽養生講座。組織者不但報銷來回車費,還常常送一些小禮物。正規醫院里醫生開的降壓藥可以不吃,但“養生專家”的話一定要聽。
在北京工作的白峰向筆者反映,父母退休后經常去參加一些所謂的“健康養生講座”,“養生大師”一番“講解”后,父母一般都會掏錢購買保健品。為此,家里專門騰空一個房間來堆放這些東西。
專家表示,老年人信息渠道單一,容易輕信報紙電視上的權威人士,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請來所謂的專家介紹“高科技產品”及“國際領先技術”。為了達到目的,商家往往先免費贈送、提供服務,利用老年人晚年孤獨的心理,大打親情牌,贏得好感后再“溫柔一刀”痛宰下去,加上“托”的示范,老年人很容易上當受騙。
四川大學法學院學者王有糧說,保健品市場的亂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監管。目前針對保健品行業重審批、輕監管的現象非常突出。王有糧分析,保健品監管涉及食藥監、工商、質監、衛生等多個部門,牽動的利益較多,有時候誰都不愿意唱黑臉,保健品市場并非沒有辦法管,關鍵在于愿不愿意管。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要求整頓電視養生節目,專家建議,監督部門應該對免費義診、免費體檢、養生節目、養生講座等活動進行嚴格審查,以防老年人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