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所有城鎮將開放落戶:湖南推進新型城鎮化 放開落戶限制
湖南所有城鎮將開放落戶:楓網為您收集整理與“湖南所有城鎮將開放落戶”相關的文章,及時更新與“湖南所有城鎮將開放落戶”有關的資訊。感謝您對楓網的關注與支持!
湖南所有城鎮將開放落戶
湖南所有城鎮將開放落戶
人口
到2020年,全省新增城鎮戶籍人口850萬左右。長沙常住人口超500萬。
時間
從今年起至2020年,全省所有城鎮原則上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區劃
長沙縣、中方縣撤縣設區,邵東、寧鄉、桂陽、攸縣、祁陽、道縣撤縣設市。
30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湖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綱要(2014-2020年)》(以下簡稱《實施綱要》)發布會。該文件最大亮點是提出積極推進“人的城鎮化”。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左右,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5%左右,新增城鎮戶籍人口850萬左右。
農民工享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實施綱要》提出,到2020年,發展中心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1個(長沙),100萬-500萬的大城市8個(衡陽、株洲、湘潭、岳陽、常德、郴州、邵陽、益陽),50萬-100萬的城市4個(永州、婁底、懷化、耒陽)。
按照“優先存量、優先本省”原則,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從今年起至2020年,全省所有城鎮原則上全面放開落戶限制,長沙市、衡陽市可結合本地實際確定中心城區落戶條件。同時,推動大中專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就業能力強、進城意愿高的農業轉移人口等落戶城鎮。
推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和居住證“一證通”,實現流動人口憑居住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到2020年全省以居民身份證為唯一標識。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袁湘江介紹,《實施綱要》特別突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著力解決過去我省存在的常住人口城鎮化高于戶籍人口城鎮化、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的問題。
政策將給進城農民工帶來至少3重利好:
就業利好。農民工納入了城鎮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可以享受政府免費提供的就業信息和政策咨詢,以及政府或用工單位、培訓機構舉辦的各種職業技能培訓。
子女入學利好。農民工隨遷子女納入各級政府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可在公辦學校就近接受義務教育。
住房利好。今后將把有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同時要求各地每年應將20%左右的公共租賃住房安排給符合條件的農民工。
縣級市和縣城承接農業轉移人口
《實施綱要》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區域中心城市為依托、以縣級市和縣城為基礎,以重點小城鎮為補充,構建“一核六軸”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空間格局。“一核”為長株潭城市群,“六軸”為岳陽-長株潭-衡陽-郴州城鎮發展軸、津澧-常德-益陽-婁底-邵陽-永州城鎮發展軸、石門-吉首-懷化-通道城鎮發展軸、長株潭-婁底-邵陽-懷化城鎮發展軸、長株潭-益陽-常德-張家界-龍山城鎮發展軸、岳陽-常德-吉首城鎮發展軸。
同時,因地制宜發展七大區域城鎮群。大力促進岳陽長江新區、郴州大十字城鎮群提質提速發展,加快培育邵陽東部城鎮群、衡陽西南云大經濟圈、永州冷零祁城鎮帶、懷化鶴中芷城鎮帶、婁底城鎮走廊。
袁湘江表示,發展七大區域城鎮群,主要是考慮城鎮群已成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區域經濟之間的競爭已由單個城市間的競爭發展到城鎮群之間的競爭。做優做強縣級市和縣城能有效承接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鎮。
加強環境整治 加快推動安居工程
現在有些地方,空氣污染、暴雨淹城、交通堵塞等“城市病”問題愈發突出,今后六年新增城鎮戶籍人口850萬左右,會不會讓城市更擁擠?
對此,《實施綱要》提出了城鄉環境整治措施。一是實施綜合治理,推進湘江流域以重金屬污染治理為重點的集中整治,強化施工場地揚塵管理,強化污染物減排;二是統籌城市交通管理,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強步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加快淘汰“黃標車”,實施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三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引導重污染企業升級改造或搬遷退出,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四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實施清潔能源替代;五是建立長株潭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六是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同時,為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調整優化省域、市域產業空間布局,加快提升改造現有產業園區,促進產城互動融合發展。加快推動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工程,確保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鄉住房保障戶應保盡保,實現縣縣通天然氣,實現污水垃圾治理目標。
袁湘江表示,當前城市建設不能“見山就推、遇水就填”,應積極保護原生態山體、水體、濕地以及稻田、菜地等自然資源。同時,嚴格保護歷史文化資源,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利用和傳承,將其融入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中,構建顯山露水、城水相依的湖湘特色城鎮空間格局。
城鎮化平臺
長沙縣、中方縣撤縣設區,寧鄉縣改市
《實施綱要》提出的九大重點工程中,把“縣級市和縣城提質增容工程”擺在第一項。要求把縣級市和縣城作為就近城鎮化的主要平臺,到2020年,耒陽市、醴陵市、寧鄉縣、瀏陽市、長沙縣、祁陽縣、邵東縣、津澧新城中心城區常住人口達到30萬-50萬。
同時,湘鄉市、常寧市、武岡市、汨羅市、臨湘市、沅江市、資興市、漣源市、吉首市、冷水江市、衡陽縣、祁東縣、隆回縣、新寧縣、華容縣、平江縣、安鄉縣、石門縣、慈利縣、桂陽縣、道縣、寧遠縣、新化縣、龍山縣、南縣、衡山縣、雙峰縣、永興縣、安仁縣、宜章縣中心城區常住人口達到20萬-30萬。
《實施綱要》同時提出適時調整行政區劃。加快長沙縣、中方縣撤縣設區步伐,支持株洲、衡陽、邵陽、婁底、郴州等省轄市將周邊縣市區調整為市轄區。支持邵東、寧鄉、桂陽、攸縣、祁陽、道縣等縣撤縣設市,支持澧縣、津市合并設市,冷水江市和新化縣合并設市。
目前,中方縣改區已上報國務院待批,邵東縣、寧鄉縣等改市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
立體交通
所有縣市區30分鐘內上高速公路
《實施綱要》提出,充分發揮區域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對城鎮化發展格局的支援和引導作用。
看航空。加快推進長沙黃花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等民用機場的改擴建和南岳、武岡、岳陽等機場建設。到2020年底前,所有市州均擁有1-2個通用功能機場。
看鐵路。加快推進滬昆客專長昆段、石長復線、婁邵擴能、蒙西至華中煤運通道建設。加快長株潭城際鐵路建設,爭取長益常鐵路盡快開工,實現與黔張常鐵路同期竣工。到2020年,普通鐵路網覆蓋20萬人口以上城市,快速鐵路網基本覆蓋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
看公路。到2020年,全省形成以“六縱七橫”為骨架的高速公路網,打通高速公路的所有省級通道,實現相鄰市州間以高速公路連通、所有縣市區30分鐘內上高速公路。
看水運。打造湘江、沅水、資水、澧水等主要干線高等級航道網;盡快啟動湘桂運河通航工程,打通長江與珠江水系;加快沅水、澧水、耒水航道整治工作,著力推進漣水、耒水復航工程。
加強城際與城鎮現有管道運輸的改造和完善,積極開展工業園區內各類管道運輸建設試點。
重點工程一覽
保護重要水源地 推進“兩房兩棚”建設
(1)縣級市和縣城提質增容工程。
(2)城鎮路網結構提質優化工程。
(3)重要水源地保護工程。劃定湘、資、沅、澧四水流域縣以上城鎮及重要集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快推進東江湖、水府廟、鐵山、株樹橋、毛里湖等重點湖庫水源地保護。
(4)自來水、天然氣供給工程。到2020年底,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鎮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實現縣縣通天然氣,設市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95%,縣城燃氣普及率達到75%。
(5)“兩房兩棚”建設工程。大力推進公租房(含廉租房)、農村危房改造和城市棚戶區、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到2017年,全省“兩房兩棚”新建和改造規模不低于210萬套。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鄉住房保障戶應保盡保。
(6)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到2020年,縣以上城鎮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以上,城鎮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以上。
(7)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到2017年,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婁底市、永州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在2012 年基礎上下降20%以上。
(8)軌道交通站場城市綜合體建設工程。
(9)城市群綠道網建設工程。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沿溯湘江、環繞綠心的城際綠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