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冤獄事件|黃靜冤獄事件始末
黃靜冤獄事件|黃靜冤獄事件始末:楓網為您收集整理與“黃靜冤獄事件|黃靜冤獄事件始末”相關的文章,及時更新與“黃靜冤獄事件|黃靜冤獄事件始末”有關的資訊。感謝您對楓網的關注與支持!
黃靜冤獄事件
黃靜冤獄事件
2006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大三學生黃靜購買了一臺華碩電腦,在修理過程中發現CPU存在問題。在維權過程中,黃靜卻被華碩以敲詐勒索之名告到公安部門。此后,黃靜被批準逮捕,在看守所度過了10個月。近日,黃靜終因“冤獄”獲得了國家賠償認定書(2008年10月27日《京華時報》)。
黃靜購買的這款價值2萬元的V6800V筆記本電腦,當天就出現藍屏死機不能再開機,經過華碩售后幾次檢修后,電腦機內原裝正式版Pentium-m7602.0G的CPU被更換為工程測試樣品ES2.13G的CPU,而測試版是英特爾公司明確規定不準銷售的。
面對黃靜準備以500萬美元提起懲罰性索賠的訴訟,華碩公司則用敲詐勒索罪名報警來應對。公安局和檢察院對黃靜實行逮捕,這是否存在執法司法機關偏聽偏信或者袒護納稅大戶的問題?
黃靜投訴案如果是一起孤立的個案,那么華碩還有許多申辯的理由,但是,隨便打一個“投訴華碩電腦”關鍵詞在網絡一搜索,一長串用戶投訴案件,特別是筆記本電腦投訴案件就立即呈現在眼前。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產品功能小于說明書承諾,比如A8等筆記本電腦沒有說明書中承諾的TPM安全防護功能,而一些用戶就是沖著這個功能才買的。第二是電腦出現問題卻多次維修不好,然后就換成其他配件,高價品牌貨于是變成廉價組裝貨。
如果一個公司自覺講信譽,那么面對質量投訴肯定會聞過則喜,而且還會主動尋求用戶意見,主動改進產品質量。但是,華碩的表現卻不是聞過則喜,而是聞過飾非。華碩哪怕是一個稍微講面子的公司,也會把壞產品悄悄地換成好產品。但是,華碩卻仗著財大氣粗,不但不消除問題產品的消極影響,反而將黃靜的過度維權行為說成是敲詐勒索。
華碩公司在公司簡介中聲稱在2005年贏得超過1600個獎項。一個公司平均每天獲得近5個獎項,局外人很難想象這都是一些什么獎,但是,俗話說得好,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面對用戶的大量投訴,這1600個獎項不知道還有多少含金量?
一個現代企業,占領市場只有兩件法定:一個是產品質量,一個是優質服務。如果有的公司依靠誘導宣傳,依靠欺詐促銷,依靠售后抵賴和狡辯,依靠豬八戒倒打一釘耙的伎倆,它能夠長期支撐競爭激烈的電腦消費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