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發單兵骨骼:南京軍區總醫院正研發單兵外骨骼系統
中國研發單兵骨骼:楓網為您收集整理與“中國研發單兵骨骼”相關的文章,及時更新與“中國研發單兵骨骼”有關的資訊。感謝您對楓網的關注與支持!
中國研發單兵骨骼
中國研發單兵骨骼
現實中,與“鋼鐵俠”類似的單兵外骨骼技術已在本世紀初取得了關鍵性突破,其實際應用前景已非常顯著。
看過《鋼鐵俠》的軍迷們肯定對托尼斯塔克身上的那件“動力裝甲”印象深刻,既能上天入地,又能刀槍不入。人們通常會認為那是很遠的未來才能實現的技術,而現實中,美軍在外骨骼裝甲方面近年來已取得較大突破,現實版“鋼鐵俠”或指日可待。
中國單兵裝備外骨骼單兵裝甲
中國單兵裝備外骨骼單兵裝甲
據《解放軍報》報道,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日前研發了一款單兵外骨骼系統,令士兵變身為“鋼鐵俠”。而這樣的技術在我國正在迅速發展,并在醫療用途方面取得的一定的成績。未來的單兵裝甲和外骨骼系統是什么樣的?
法國概念藝術家Nivanh Chanthara近日繪制了一組未來單兵裝甲和外骨骼系統的概念插畫,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單兵在裝備單兵裝甲和外骨骼系統之后,簡直就是一部雙足“機甲”。
外骨骼原來指的是為生物提供保護和支持的堅硬的外部結構,而外骨骼技術發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結合了人的智能和機器人機械能量。在現代戰場上,士兵單兵負重正越來越大。而隨著未來單兵機動力、防護力、進攻力和信息力的發展,必然使得單兵負重不斷增加,甚至超出人體承受能力。
中國機械外骨骼
中國機械外骨骼
而采用外骨骼技術的機器人可以使士兵攜帶更多的武器裝備,并能夠增強士兵的行軍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單兵作戰能力;在民用領域,外骨骼機器人可以廣泛應用于登山、旅游、消防、救災等需要背負沉重的物資、裝備而車輛又無法使用的情況,還可以用于輔助殘疾人、老年人及下肢肌無力患者行走,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為此,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究能夠增強人體負重能力的動力外骨骼設備。如美國的“勇士織衣”、HULC軍用動力外骨骼系統、法國的“大力神”外骨骼系統、俄羅斯的“士兵-21”外骨骼裝備等等。在其他國家中,美國和日本在外骨骼機器人研制上取得的成果最顯著。
“勇士織衣”
“勇士織衣”
美國《陸軍技術》報道,美國陸軍接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改進型人體負重外骨骼(Human Universal Load Carrier,HULC),用于評估測試,并準備在今年晚些時候列裝駐阿美軍,旨在減輕下車士兵的后勤負擔。
這款單兵外骨骼可讓士兵在負重90公斤的情況下,以10公里小時的速度在任何地形前進,而且只需一塊電池就能夠持續工作超過72小時。相信不久以后,此類在科幻片中經常見到的“單兵作戰服”將出現在戰場之上。
“人體負重外骨骼”(簡稱HULC)是一種模仿人體結構特點設計的外穿型機械骨骼。它最初由洛·馬公司下屬的伯克利仿生科技公司研制,目的是使士兵能夠背負大約90公斤重物,以10千米小時的速度在多種地形中行進。
俄羅斯“士兵-21”外骨骼裝備
俄羅斯“士兵-21”外骨骼裝備
它幾乎不會對士兵身體造成負擔,既能夠使士兵完成爬行、深蹲、提舉重物等一系列動作,又可減少士兵因提舉較重戰斗載荷而引發的肌肉骨骼損傷。
整套系統由鈦合金制成的機械腿、驅動裝置及控制計算機,以及背部的負重部分、散熱單元等組成。機械腿按照人體仿生學設計,結構簡單,內部有液壓傳動裝置和可像關節一樣彎曲的結構。穿戴HULC后,士兵不僅可以攜帶重物自由行走,還可以蹲在掩體后面射擊,或背負重物高速跑動。
據洛·馬公司稱,HULC的最大負重超過100千克,全部由背上的托盤承擔,再通過機械腿直接傳遞到地面,穿戴者幾乎感覺不到任何重量。HULC身體上半部分的承載部位可以按照需求進行配置。目前選項有抓起炮彈的抓鉤、抓起重型槍械的特制吊鉤等,當然也可以根據軍方的要求專門設計承載裝置。
法國“大力神”外骨骼系統
法國“大力神”外骨骼系統
HULC總重32千克,其動力源為兩塊總重量為3.6千克的鋰聚合物電池。在一次充滿電后,可保證穿戴者以每小時4.8公里的速度背負90千克重物連續行進一個小時。
穿著HULC系統的沖刺速度,則可達到16公里小時。在電池電力耗盡時,系統仍然能夠正常工作。較之以前,身穿“金屬骨骼”的士兵在戰場上能夠更快速并且更容易地轉移傷員,撤退時可毫不費力地帶走沉重的設備。
試驗顯示,HULC系統能夠明顯降低人體對氧氣的消耗量。據統計,試驗人員穿戴上“金屬骨骼”后背負36.7千克重的物資,以每小時3.2公里的速度行進,其氧氣的消耗量比不穿“金屬骨骼”時減少大約15%。而氧氣消耗量越大,人就會越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