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帶動作用強 京冀攜手助力保定打贏脫貧攻堅戰
圖為淶源縣白石山產業園區芽苗菜生產車間。千龍網記者 李金鑫攝
被稱為首都“南大門”,以“保衛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的河北省保定市,是國家燕-太片區扶貧攻堅主戰場,共有9個貧困縣(含省定一個),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1.12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2.1%。
保定與北京山水相連,人緣相親。2016年12月,京冀扶貧協作開始,北京市7區分別結對幫扶保定市8個貧困縣。近3年來,保定收獲了什么?脫貧攻堅進行到哪一步?近日,千龍網記者來到保定,深入探索京冀扶貧協作如何進行。
豐臺淶源共創“三金一訂單”扶貧模式
“年紀大了外出干活沒人要,沒想到在家門口,每個月還能賺一千多塊錢,我感覺太幸福了。” 在保定市淶源縣白石山產業園區芽苗菜生產車間內,68歲的淶源縣村民馬鳳蓮,激動地拉著記者的手,流下幸福的眼淚。
一排排芽苗菜在“植物工廠”里慢慢生長,猶如淶源縣扶貧產業的培育過程,芽苗菜的“破紙而出”也孕育著淶源縣脫貧的希望。
芽苗菜深加工食品項目是北京市協調北京綠山谷有限公司投資的現代農業項目。在安置片區與產業園共建的思路下,北京掛職干部團隊創設出“三金一訂單”的扶貧模式,“打工不用往外走,掙錢就在家門口”,異地扶貧搬遷的1500名貧困村民在“家門口”走上致富路。
“三金一訂單”模式除了村民在家庭種植訂單回收以外,北京綠山谷芽菜有限責任公司租用了白石山扶貧產業園10號樓一層1500平方米廠房,每年租金6.94萬元,支付的租金為安置片區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兜底分紅;其次,扶貧協作資金347萬元注入到企業,物化到資產,產權歸村集體所有,每年按6%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股金;第三,公司還帶動150人就業,其中聘用9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達到1.8萬元。
北京掛職干部、淶源縣委常委、副縣長芮元鵬介紹說,目前,芽苗粉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除國內訂單外,還有了不少國外的訂單,市場前景廣闊,未來將進一步擴大原材料需求。
下一步扶貧幫扶工作中,針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能力弱等特點,芽苗菜深加工食品項目將為安置片區和周邊村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免費發放芽菜種子、托盤和架子,采取家庭陽臺無土栽培紙上種植方式,定期負責回收胚芽。
屆時可為全部搬遷貧困戶提供間接就業機會,每戶每年增收4500元,真正實現“打工不用往外走,掙錢就在家門口,生活生產兩不誤,就業創業穩增收”。
北京鴿飛阜平年產種鴿20萬對
阜平縣地處河北省保定市西部,為全山區縣,屬太行山山系,境內地形復雜,山巒綿亙,在阜平縣王林口鎮寺口村有一處全國最大鴿產業扶貧富民示范項目,項目全部投產后,存欄種鴿達到55萬對,每年可向全國市場提供優質種鴿60萬對,富硒乳鴿1000余萬只,年實現銷售收入2.9億元,利潤6600余萬元。食品加工園區投產后預計可實現產值3億元,利稅3600萬元。
2016年,北京市西城區與阜平縣結成幫扶對子后,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積極動員企業參與到對阜平縣幫扶工作中。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野谷集團積極響應,于2018年5月,全國最大鴿產業扶貧富民示范項目落地阜平。
通過“龍頭企業+園區+貧困戶”的模式,一方面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一方面促進產業做大做強,為阜平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出積極貢獻。
33歲的顧章良和妻子高存芳是第一批報名參加肉鴿養殖的寺口村村民。“以前都是在外打工,每個月能掙三四千,但是離家遠、花銷大,剩不下幾個錢。現在在這上班,每人每月能掙到4500元到5000元,比在外打工掙得多。”顧章良說。
據野谷健康產業集團董事、總經理孫鴻介紹,為真正加快阜平縣老百姓脫貧致富進程,本項目所涉及的鴿產業的全部深加工產業鏈將引入并落戶阜平縣,將實現阜平縣扶貧富民產業全覆蓋。
據悉,項目全部投產后,可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00人就業,實現人均年增收3萬元,目前,務工人員達3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人;項目共流轉土地2343畝,涉及農戶1458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20戶,戶均增收1600元。
400個京冀扶貧協作項目1025個貧困村受益
阜平縣硒鴿的建設和淶源芽苗菜深加工食品項目,只是京冀協作幫扶的一個縮影,朝陽區在唐縣推廣消費扶貧“七進七銷”模式,開通“消費扶貧”直通車。石景山區幫助順平打造了“四季順平,堯鄉優鮮”公共品牌,在超市設立順平特色農產品展銷館,促進了消費扶貧……自2016年12月開始,北京市開始京冀扶貧協作工作,西城、豐臺、房山、海淀、石景山、朝陽6區分別結對幫扶該市阜平、淶源、淶水、易縣、順平、唐縣6個貧困縣;2018年增加房山區、平谷區分別結對幫扶曲陽縣、望都縣,為助力保定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增添了新的支撐和動力。
3年來,保定市使用京冀扶貧協作資金14.2億元,其中北京幫扶資金11.4億元、河北省配套資金2.8億元,實施400個項目,涵蓋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培訓、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五類項目,受益貧困村1025個,受益貧困人口428670人次,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1138人,帶動50987人脫貧。產業就業項目全部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受益分配計算到戶。全市共引導158家北京企業實施產業扶貧,吸納1266名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脫貧1.2萬人。勞務協作精準對接到人,共舉辦就業培訓班133期,培訓4352人次,幫助貧困人口實現就業10673人。
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記者了解到,京冀扶貧協作工作將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聚焦“兩不愁三保障”,進一步鞏固京冀扶貧協作成果,健全產業項目帶貧機制,深化就業、科技、消費扶貧和“萬企幫萬村”行動,助力深度貧困縣村脫貧,譜寫扶貧協作新篇章。(文/千龍網記者 李金鑫)
圖為淶源縣村民在自家陽臺種植芽苗菜。千龍網記者 李金鑫攝
圖為阜平縣硒鴿基地。千龍網記者 李金鑫攝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