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益林管護將由“工程型”轉向“制度型”
本報訊(蒲香琳 記者 王成棟)2020年天保工程二期將全部結束,但公益林管護及生態補貼政策仍將持續。具體來說,此前依托天保工程的公益林管護將由“工程型”轉向“制度型”,并逐步提高補貼標準。這是12月13日,記者從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的。
1998年,四川在全國率先實現天然林停伐并啟動天保工程,將天然林及生態功能區林木納入公益林管護范圍。截至目前,全省管護面積已達2.8億畝,位居全國前列。而根據此前規劃,天保工程二期實施截止日期是2020年底。
根據中央批復,今后我省公益林管護將制度化、長期化,同時定期或不定期提高補貼額度。從今年起,我省將把集體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從以前的15元/畝·年提升至16元/畝·年,扣除公共管護經費后,實發15.75元/畝·年。此外,在今年底前完成國有林區改革主體任務的基礎上,川內林農還可在不改變公益林屬性和生態效益的前提下,培育林下種養、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新業態。
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管護公益林還可為全省脫貧攻堅助力。統計顯示,我省歸屬農戶管護的公益林有1億畝左右,每年發放補貼15億元以上。去年,全省88個貧困縣農戶獲得的補貼金額已超10億元。圍繞公益林管護,我省先后從貧困戶中選聘生態護林員8萬余名,占全川貧困縣公益崗位總數的70%以上。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網站熱點更多>>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