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平告別《新聞聯播》 退居二線轉戰幕后
李修平
繼李瑞英、張宏民從《新聞聯播》退居幕后之后,另一元老級的播音骨干李修平也將就此告別播音一線,退居幕后。對于李修平的工作去向,記者也進一步獲悉,她極有可能到央視播音員主持人業務指導委員會從事幕后工作。
李修平,1963年2月16日生于甘肅蘭州,中國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1987年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1989年來到中央電視臺,開始主持《新聞聯播》節目。2005年,李修平與張春賢結婚,同年獲得央視年度優秀播音員主持人。李修平是享有“國臉”美譽的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首席女主播。
延伸閱讀:
人物自述
出生在蘭州,后來到北京求學。在蘭州和北京之間往返一段時間之后,終于棲居在北京。這并不是詩人筆下詩意的棲居,而是物理學家嚴謹的位移計算,因為新聞播音員的工作就是嚴格的時間表加上精確的地理圖,說白了就是化妝間到演播室,倒計時后分秒不差地開播。20年的經歷其實很簡單,如上幾行字而已。但是在這幾行字的背后,在飛逝而去的每一天,對生活的體驗和對生命的領悟慢慢積攢成我人生的全部價值。
童年生活
爸爸一般是臘月29左右回家。咚咚咚一敲門,我們幾個孩子全都跑到門邊候著。媽媽把門打開,父親帶著一身寒意和煙味進來。和母親說過幾句話,父親總是第一個把我抱起來,用臉蹭蹭我,問想不想他?望著他黑黑的臉,既陌生又親切,我使勁地點著頭。因為父親的到來,我們家里開始有了男人的味道,也有了更多的歡樂。我記得特別清楚,爸爸抱完了我,就會從一個布兜子里拿出很多吃的,象柿餅、葡萄干兒什么的。其實我本來不愛吃柿餅,但因為是爸爸帶回來的,我就特愿意吃,吃起來也特別的香。但如今,一看見柿餅我就想起爸爸。
爸爸回家,團圓了,給我的感覺是大家都很興奮。到了三十晚上,雖然我們家沒有搞文藝的人,也缺少這方面的專長,甚至連件像樣的樂器都沒有,但總要開個家庭音樂會。“來,咱們熱鬧熱鬧。”我們幾個孩子特別愿意聽爸爸這句話。因為我覺得自己是家里文藝細胞最多的,所以每次都是爭著“我報幕”什么什么的,特主動。音樂會上,大姐唱支歌;哥哥朗誦首詩;二姐呢,借個小口琴吹上一曲;我更甭說了,又唱又跳。一家人其樂融融。窗外地凍天寒,室內溫暖如春。時間過了這么久,但想起那一幕幕的情形,就像剛發生似的,特清晰。我童年的春節讓人歡樂,讓人懷念。(摘自《北京廣播電視報》2000年2月1日第5期第5版)
從人情到親情---本真
李修平一直喜歡大家庭的氣氛和氛圍,一直想把父母從蘭州搬來一起住,然后不幸的是父親在1999年那個冬天永遠的走了,李修平只有把全部的孝心盡在82歲的母親身上,她清楚的知道,母親是她的惟一,祖國母親也是她的全部,她都會用無私與博大,赤誠與本真默默地去呵護她,熱愛她,奉獻她。
硬是被中央電視臺“搶”走的李修平
1987年2月,中央電視臺要從即將畢業的中國傳媒大學25名女生,8名男生中間選4人留下來實習,時間為期2個月,試鏡那天,每個人都都要事先準備好25份報紙中抽取一張,念一段新聞稿。大家你掙我搶,輪到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李修平,就剩下一張光禿禿的廣告版,當時的廣告版很呆板,沒有今天那么水靈。然而,一向簡單的李修平,無心插柳的幾句廣告語,再加上清純的語質,使她成為實習生中的四分之一。
臨畢業時,形成了幾家電視臺“搶人”的局面,中央電視臺要留她,上海電視臺三次派人事處處長前來與她面談,甘肅電視臺憑鄉情鄉音打動她,最后,李修平還是決定回到甘肅蘭州。
愈淡定愈美麗--央視2005度優秀播音員主持人李修平
有人評價說,李修平是中國最樸實的新聞播音員之一。多年來,她在自己的小小主播席上用樸實的語言風格為觀眾服務,大家喜歡她的這種“親民”風格。親民是她的個性,也是她性格的體現。采訪李修平,她沒有獲得殊榮的張揚,一如既往的淡定、恬靜。
17年來第一次獲此殊榮
10月13日,李修平聽到自己榮獲央視2005年度優秀播音員主持人的消息,也許是巧合,17年前她在《新聞聯播》第一次正式出鏡也是10月13日,也是星期五。這個通常意義上令人擔心的“黑色星期五”,帶給她的卻是一份非同尋常的禮物。1987年李修平大學畢業回到甘肅臺,兩年后進入中央電視臺實習,一個月后就留在央視,再一個月后就坐到了《新聞聯播》的主播席上,這一坐就是17年。“那時是幸運的,我到現在都能記得第一天播新聞時的情景,穿的什么衣服,梳的什么頭發,那一幕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一刻也沒有輕松過
李修平的語氣一直平緩,并沒有因為這次榜上有名而顯得興奮。她的理由是:“這是我的工作,我珍惜這份工作,從一開始我就踏踏實實,以后我會更加踏踏實實的。榮獲優秀播音員主持人帶給我的是責任和壓力,我會在今后更加努力地去做好工作,來回報全國億萬觀眾。”說起責任和壓力,自從坐在《新聞聯播》的播音席上就一刻也沒有輕松過。1997年開始實行直播,這是對播音員最大的挑戰。“越是重頭新聞越是來得晚,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稿子都像大家所想的有充分的時間去準備,遇到那種特別長的稿子的時候,真是踩著雷下來。”李修平處變不驚:“不求不發生錯誤,但求少發生。直播播出去了就沒有彌補的可能了,當然現在已經是問題越來越少了。我覺得成為一個好的優秀的播音員,氣質、親和力、包括業務功底,心理素質以及對新聞的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