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雙11” 多家電商平臺紛紛刷新銷售紀錄
65英寸電視8秒銷售破1萬臺;華為Watch GT2 智能手表45秒銷售1萬只;掃地機器人1分鐘內賣出1萬多臺……11日零時開始,“雙11”購物促銷進入高潮,京東商城主要商品銷售一路上漲,一連串去年剛剛創下的銷售紀錄被再次打破。
已經走過11個年頭的“雙11”購物節,不僅成為線上線下零售業態重要的促銷節點,也成為觀察中國消費市場的重要窗口。
一連串創紀錄的數字,意味著消費者的新需求被更精準地捕捉
進入零點,各大電商平臺迎來交易高峰:在京東平臺,空調品類僅用了20秒鐘成交額就突破億元,冰洗品類不到1分鐘成交額突破億元,小家電品類也只用了1分30秒即突破億元。截至11月11日22時55分,“11.11京東全球好物節”累計下單金額已沖破2000億元,刷新去年的記錄。
1小時03分59秒,成交額超過1000億元;16小時31分12秒,成交額突破2135億元,超越去年“雙11”全天。“雙11”開跑后,天貓平臺也在不斷刷新紀錄。
蘇寧家電3C品類“雙11”開啟1分鐘就突破10億元。1小時內,55英寸以上大屏彩電銷售超20萬臺,格力、美的、海爾等品牌空調1小時售出超31萬套。蘇寧易購在當日前1小時的訂單量同比增長達89%。
在分期樂商城,當天凌晨,不到10分鐘交易額破億元,時間比去年縮短一半;前一小時智能家居品類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6倍;前8個小時,5G手機較日常增長3倍,華為手機交易額更是較去年同期上漲240%,個人護理和美妝也增長了3倍有余。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經過11年的發展,“雙11”不僅僅成為一場線上線下、國內國外的購物促銷節,對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也帶來很大改變。各大平臺跳動的交易數字背后,代表的是數字經濟成為一種新的資源配置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商業模式。
一連串創紀錄的數字背后,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牌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物流、供應鏈、生產制造、客戶服務等商業參與者的協同。通過這種協同,消費者新需求能夠被更加精準地捕捉,從而幫助品牌商、生產商更好地創造新供給,這樣的良性循環不斷產生新消費增量,釋放內需潛力。
經過多年的積累,物流配送等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雙11”的購物體驗也在不斷刷新。11月11日凌晨0點45分,成都市的何先生收到了剛剛在京東下單的商品,用時僅10分鐘。何先生享受到的是京東物流同城速配極速達服務。這個驚人的速度背后,是大數據驅動及全鏈路精細化運營的結果。客戶在京東前臺輸入商品后,系統根據消費者收貨地址、門店庫存、配送時效等將訂單分配給就近門店后,門店即時發貨,第一時間送達客戶手中。
直播購物帶來消費新體驗,超100萬款新品在“雙11”期間首發
“雙11”購物節的火爆背后,不僅有交易額的增長,也有消費結構的升級。透過“雙11”這個窗口,可以清晰看到中國消費市場升級的趨勢。
在家居建材領域,“智能”成為高熱度消費新趨勢。在京東平臺,從11月1日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