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山東淄博非遺文化項目在臺北展出
中新社臺北9月21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以“共享、交流、傳承、發展”為主題的“2019淄博非遺臺灣巡展”21日在臺北開展。愛美琉璃、雨點釉、錦灰堆、銅響樂器技藝、葫蘆畫、齊氏剪紙、淄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出,吸引了不少臺灣民眾前來觀看。

山東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張振香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他說,去年在臺北舉辦了首屆中華瑰寶臺灣非遺展,得到臺灣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今天再來寶島臺灣,希望通過“非遺”這條紐帶,把淄博與臺灣同胞的親情連結得更緊密,從非遺產品保護的精神特質中汲取營養和智慧,促進交流合作、發展共贏,讓古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古老藝術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淄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齊氏剪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齊元花,此次帶來十二生肖、京劇臉譜人物、牛郎織女等作品參展。其中,她花三天時間剪出的一幅三米長、有“兩岸一家親,共筑中國夢”字樣的作品,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齊元花介紹,這幅作品以傳統團花形式展現,每一個字被六條金魚和水波紋環繞,“水和魚是不可分割的,如同兩岸一家親一樣。這一構思雖然簡單,但表達了我的心意”。

臺灣藝術學會理事長張克齊近年來與淄博藝術家交流熱絡。他認為,兩岸之間文化交流往來非常重要。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目前,臺灣很多年輕人對中華傳統文化越來越疏遠、陌生,這非常可惜。我們希望通過交流,把中華文化介紹給更多年輕人。
前來觀展的中華齊魯文經協會副理事長劉歡表示,連續兩年參觀淄博非遺在臺北的展出,讓他很激動。展覽內容越來越豐富,希望兩岸類似活動辦得越多越好。
五音戲是淄博的地方戲,以唱腔優美動聽、語言生動風趣、表演樸實細膩而著稱。展覽開幕式上,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呂鳳琴還表演了精彩的五音戲片段“拐磨子”。(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