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開啟普惠模式
進入老齡化社會,“老有所養”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生活中,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民辦養老院又價格偏高……“買不到、買不起、買不好、買不安”,成為一些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服務時面臨的突出問題。在此背景下,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牽頭推出的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引起了廣泛關注。什么是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如何推進?成效如何?
滿足工薪層養老需求
走進北京市豐臺區茗芝苑養老院,幾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正在院中曬著太陽,一旁的活動室傳來歡聲笑語。
“運營1年來,我們這里已經有100多位老人入住,床位價格維持在每月3000元至5000元。”茗芝苑養老院院長徐鋒說,院區能為失能、半失能、失智及高齡等需要長期照護的老人提供入院護理、餐飲、醫療等服務,同時可為周邊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和助餐、助浴、助醫、助潔等居家上門服務。
74歲的胡明生患有糖尿病、輕度腦梗等疾病,需要有人長期在身邊照料。“醫生說我身邊離不開人,讓兒女照顧會影響他們工作,找保姆又太貴,所以選擇了這里,不僅價格實惠,各項服務也不差。現在我不僅吃好喝好,還結識了不少老朋友,生活挺開心的。”胡明生笑著說。
徐鋒介紹,茗芝苑養老院是國家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合作單位,致力于為老年人提供休閑養老、康復療養和專業護理等全方位的貼心服務。“參與專項行動的過程中,得到了中央預算內資金的支持和政府的優質服務,減輕了我們的負擔,為我們提供普惠養老服務帶來了幫助。”
根據統計數據,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49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約17.9%。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介紹,普惠養老服務是在基本養老服務以外,面向廣大老年人、靠市場供給、由政策引導的一種服務。針對老齡化催生的多層次多樣化養老需求,今年初,國家發改委聯合民政部、國家衛健委推出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主要解決廣大城市老年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且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服務時面臨的“買不到、買不起、買不好、買不安”問題。
“廣大老年人需要價格合理、方便可及的養老服務。政府的職責是;,同時要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來滿足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歐曉理說,養老服務對企業而言投資大、回收周期長、利潤率較低,因此市場供給的養老服務需要政策支持,才能擴大供給,滿足廣大普通群眾、工薪階層的養老服務需求。
有真金白銀,也有政策紅包
普惠養老,如何推進?發改委介紹,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按照“政府支持、社會運營、合理定價”的基本思路,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吸引城市政府和企業資源參與,擴大普惠性養老服務供給。
具體來看,國家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和引導城市政府系統規劃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城市政府提供土地、規劃、融資、財稅、醫養結合、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企業提供普惠性養老服務包,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城市政府和企業雙方簽訂合作協議,約定普惠性服務內容及隨 CPI 等因素動態調整價格機制,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
歐曉理強調,專項行動優先選取積極性高、規劃科學的城市,優先支持實力雄厚、項目優質、誠實守信的企業,優先選擇融資成本低、服務質量好的金融機構,推動形成有效競爭局面,最終讓老年人能夠享受到好服務、得到真實惠。
專項行動開始以來,成效逐步顯現。2019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201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14億元。
資金到位,地方政府支持政策也在加快跟進。日前,天津公布的普惠養老專項政策清單顯示,天津市從土地政策,規劃和報批建設政策,財稅補貼政策,醫養、消防及其他支持政策以及金融支持政策五個方面為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撐腰”。包括對利用城鎮現有空閑的廠房、學校、事業單位改制后騰出的辦公用房、轉型中的辦公培訓中心和療養院、社區設施等進行改造和利用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的,可先建設后變更土地使用性質;對納入專項行動的養老床位在500張以上、規模較大的養老項目,允許企業拿到土地后分期合理開發;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投入運營后,由政府統一購買養老床位綜合責任險作為運營補貼等。
金融領域,國家發改委與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集團等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共享專項行動項目信息基礎上,簽約金融機構承諾主動對接服務,向符合條件的普惠養老服務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支持,推動實質性解決養老企業融資難問題。
根據發改委數據,2019年規劃新增普惠養老床位7萬張,吸引64個城市、119個項目參與。
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將達40張
為繼續推動增加普惠養老服務有效供給,近日修訂后的《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對外發布。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社區、醫養、學習、旅居”4 類項目,較年初方案的支持范圍有所擴大。同時,將社區養老服務稅費優惠等最新政策納入“地方政府支持政策清單”。此外,按每張養老床位2萬元的最高標準支持居家社區型和醫養結合型機構建設。
歐曉理指出,實施方案明確重點支持居家社區和醫養結合類養老服務發展。居家社區方面,支持養老服務骨干網建設,夯實養老服務網絡,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賦能。其中,重點是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養老服務設施和帶護理型床位的日間照料中心,支持連鎖化、綜合化、品牌化運營,增加家庭服務功能模塊,強化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等服務能力。醫養結合方面,支持專業化、醫養結合能力突出的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強化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長期照護服務。
“我們在醫養結合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目前我們這邊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同時我們有自己的醫院,還和一些大醫院建立了綠色通道。”徐鋒對養老院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從入住速度來看,我們這邊是比較快的,未來一年,560張床位將有望住滿。為此,我們計劃兩年內再建一個500張床位容量的養老院。”
“專項行動啟動實施后,我們一直在引導更多城市和企業參與,并做好項目滾動儲備,2020年項目將在滾動儲備中適時推出。”歐曉理說。
根據規劃,中國將形成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養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參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達到40張,護理型床位占比超過60%,醫養深度融合,力爭實現普惠性養老床位數量明顯提升,服務質量明顯提升,企業效益明顯提升;通過土地、金融等多種政策組合支持,推動企業建設運營成本下降,服務價格下降;讓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眾對社會養老服務的滿意度。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孫潔認為,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長,中國養老服務規模不斷擴大,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此過程中,有幾點值得注意:相關支持政策密集出臺的同時,要避免碎片化,應重視做好整合、落實工作;為護理人員提供更多保障,提升其待遇水平;更好發揮稅費優惠作用,激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促進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