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奧運場館“水立方”成功變身“冰立方”
中新社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 尹力)7月30日,隨著最后一塊預制混凝土板安裝完成,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下簡稱北京冬奧會)比賽場館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冰場可轉換結構施工圓滿完成,標志其成功實現“冰立方”變身大計。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志性場館,承擔了游泳、跳水、花樣游泳等水上比賽項目。改造為“冰立方”后,該場館將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
7月30日,國家游泳中心冰場可轉換結構施工圓滿完成。據該中心總經理楊奇勇介紹,按照施工計劃,預計今年10月可完成冰壺比賽場地及制冰系統、空調系統改造等工程,年底將進行冰壺比賽。
楊奇勇表示,“水立方”在保有原水上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賽大廳中部通過搭建可轉換結構及安裝可拆裝制冰系統,形成具有4條標準賽道的冰壺場地。憑借這套可拆卸的制冰體系,“水立方”可同時擁有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制冰設備和冰層拆除后,冰場即可還原為泳池。未來,“水立方”在春夏秋三個季節將用于水上活動,冬天則用于冰上活動。
在改造過程中,可拆卸的鋼結構是冰水轉換的基礎。鋼結構必須輕便,能夠快拆快裝,同時還要保證強度。在鋼結構上方是一層預制混凝土板塊,再上面是防水層和制冰管道層,管道層上面再鋪冰,形成冬奧會冰壺比賽要求最為嚴格的冰面。
冰水轉換除了要解決可轉換冰面問題,還要攻克一些環境難題。為此,“水立方”聯合設計單位、清華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各方先期開展了科研論證,重點研究了改造工程涉及的冰場可轉換結構體系、場地體育照明、場館綜合節能等5項具體課題。
改造完成后的“冰立方”不僅增加了功能,更將實現智能升級,全新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統將有效控制和監測場館室內的溫度、濕度、照明、聲學等變化,為冬奧會冰壺比賽提供完美環境。
本次“水立方”改造增加了膜結構空腔自然通風,通過開啟頂部的這些空腔,夏季自然通風降溫,冬季蓄能降低場館熱耗,將更加節能環保。
此外,冰立方冰上運動中心與冬奧會冰壺比賽場地改造工程也在同步開工建設。建成后可為北京冬奧會相關運行提供保障服務,并推動群眾性冰上運動的發展,每年可接待超過10萬名冰上運動愛好者。(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