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購利率下調釋放LPR下行信號
11月18日,央行開展1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下降至2.50%,此前為2.55%,當日無逆回購到期。這是逾4年來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首次下降。
此前,11月5日,在央行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同時,MLF利率由3.3%下調至3.25%。《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MLF中標利率下降促進市場風險偏好上升,提振了信心,是金融機構平均邊際資金成本降低的體現,有助于推動降低企業實際貸款利率,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對于逆回購利率的下降,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表示,根據近幾年經驗,央行政策利率一般是聯動調節。逆回購利率下降有利于降低銀行平均邊際資金成本,特別是對于銀行間市場資金融入量較大、民企信貸占比較高的中小銀行,貨幣市場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其負債端成本。本周三(11月20日)將公布新的LPR報價利率,央行在此之前下調MLF利率和逆回購利率,可以充分引導LPR利率下行,推動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周一央行投放1800億元7天逆回購并下調5個基點利率,主要是對沖過去一周暫停逆回購以來貨幣市場資金價格的上漲壓力,同時緩解MLF操作空間受到擠壓影響的局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冀表示,短期,央行逐漸表明“壓價穩量”的調控態度,本周貨幣市場利率可能隨央行的調控回落。
截至18日10時,DR001較上一交易日下降1.78BP收至2.69%,DR007較上一交易日下降7.92BP收至2.70%,資金面壓力有所緩解。
此次下調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是4年多以來首次,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這反映了央行對當前企業融資成本較高的擔憂。從數量上看,本次逆回購數量較大,在近期流動性略微偏緊張的情形下,央行平穩流動性的目的未變。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逆回購利率降低,一方面將降低金融機構平均邊際資金成本,推動本周三一年期LPR恢復下行態勢,進而降低企業實際貸款利率;另一方面,這也是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監管層釋放出清晰的逆周期政策調節力度加大信號,將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和四季度宏觀經濟運行。
“之前MLF利率下調后,市場反應不明顯,認為在去杠桿以及通脹環境下,央行進一步下調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們一直堅持認為央行會下調逆回購利率以維持利率走廊的穩定以及利差的穩定。逆回購是銀行短融的基準利率,最近三個月Shibor利率處于高位,反映了銀行短期融資成本較高,我們一直認為央行有必要下調逆回購利率。”明明認為,近期CPI數據超出市場預期,但只是因為豬肉價格引發的結構性通脹造成,核心CPI和PPI都處于略微通縮狀態,總體可控。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才是當務之急,三季度的貸款加權利率保持略微上升的趨勢,反映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依舊較高,因此央行有必要通過下調MLF與逆回購利率來引導實體信貸利率的下行。
王青預計,伴隨LPR進一步疏通“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渠道,未來伴隨貨幣市場利率持續走低,一年期LPR將保持下行勢頭,這將激活企業貸款需求,制造業和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提升,進而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穩投資、穩增長目標。
來源:金融時報-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