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點輿情(2月20日)“最反感微信好友”引熱議 網絡社交也要講禮儀
奮力脫貧攻堅 生態追“清”逐“綠”——江西落實習總全國重要講話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攜手粵港澳三地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增進民生福祉
小微企業“加”活力科研創新“減”成本——財政部推動落實代表委員和提案
據報道,在幾乎人人都離不開微信的當下,一條“最反感的微信好友”最近上了熱搜。長語音、求點贊、要紅包、定期清好友……誰的朋友圈沒幾個這樣想拉黑的朋友呢? 名列前茅的幾個選項,大家的評論都是感同,紛紛表示“忍了很久”。另一方面,也有網友紛紛對照熱搜上的內容,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類似的行為,犯了微信社交大忌。不得不說,這樣的“對號入座”確實很有必要。
網友“一顆鍛煉的小紅豆”:微信長語音這東西,除了領導和長輩,喜歡的人也可以勉強接受,其他人發就難以接受。比如在地鐵、公交這些特別吵鬧的場合,有時候聽半天聽不清語音里說的是什么,只能到了安靜的地方再重新聽。
網友“CRH380BG-5687”:對于一些聊天喜歡以“在嗎”開頭的朋友,我就想問你一句,到底有事沒有?套簡單點,有事說事,直截了當,不行嗎?
網友“兔兔的青菜”:如果發現自己被人刪了,難免陷入糾結,甚至生出一頓悶氣,關鍵是刪你的對方也不知道,對別人根本沒啥影響;沒刪你的那些人,大家又被你大規模了一遍。
網友“火鍋西施王露花”:朋友圈是自己的,只是想記錄與分享一活而已,喜歡的贊美幾句,不喜歡的可以屏蔽或者刪除。
@燕趙都市報:我們要像重視現實社交禮儀一樣,重視我們的網絡社交禮儀,或者說把網絡社交視為現實社交的一種延伸、擴展。既然現實中的人際交往是有規則、有界限,也是有底線的,那么當社交活動從現實中轉移到微信等各種社交平臺上,這些規則、界限、底線也同樣適用。
今日熱點輿情(1月30日)中小學微信群禁發紅包 網友:全國推廣
網友認為,家長群的不良風氣總會在不經意間影響孩子,早就該了,關鍵在于如何執行。
今日熱點輿情(1月28日)大巴車因乘客帶白菜蘿卜被罰款,執法豈能如此任性?
認為,就算蘿卜青菜屬于“貨物”,卻也是衡量執法和民生觀念的一桿秤。“客貨混裝”需要制度明晰,但在執法上也要留有溫度。
今日熱點輿情(2月20日)“最反感微信好友”引熱議 網絡社交也要講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