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圖片八卦圖易經八卦符號八卦圖特殊符號
《公理》曰:“東北在寅丑之間,丑為前歲之末,寅為后歲之初,則是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公理》曰:“東北在寅丑之間,丑為前歲之末,寅為后歲之初,則是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可見后天八卦以農歷為準。
《說卦傳》“六合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把它畫成圖就是宓羲天賦八卦圖。古時《易》的傳承有圖有書,而圖是密中之密。邵伯溫《易學辨惑》說,宓羲天賦圓方圖是鄭夬行賄王豫(邵雍門生)的家丁所得,足證得圖之難。帛書八卦圖則獲得了《易本命》《連山》八卦、彝族八卦的互證。
《易》之為書也,廣闊悉備,有天道焉,有人性焉,有隧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變更,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妥,故休咎生焉。
朱子《周易轉義》:“此去天地而專言六子,以見神之所為,然其位序亦用上章之說,未詳其義。此第六章。”
第一段言天賦八卦。“年齡冬夏”按看待敘說,不定時序敘說。“八卦成列,六合之道立,雷風水火山澤之象定矣”,六合之道,即天賦,雷風水火山澤,六子看待。
《雜卦》的卦序特性是:上經以坤領四隅卦兌艮震巽,下經以乾領坎離。今朝存世的64卦卦序只要《雜卦傳》的卦序散布契合《歸藏》初經的目標。
恒卦在《周易》、《雜卦》、帛書《易》三種卦序中一直連結第32的中間地位,這闡明古圣先賢對恒卦的非常正視。《系辭傳》“易有太極”,帛書《系辭》作“易有大恒”,《恒·大象》曰“正人以立不容易方。”故恒就是太極。
宓羲六十四卦圓方圖與宓羲天賦八卦圖是一體的。宓羲天賦八卦是《周易》卦序的開始定位法例,周易卦序的節點該當有乾、坤、艮、兌、震、巽、坎、離八經卦構成的八重卦,和六合否卦、地天泰卦、山澤損、澤山咸、雷風恒、風雷益、水火既濟、火水未濟。按“非覆即變”準繩,天地為一對,泰否為一對,坎離為一對,既濟未濟為一對,咸恒為一對,損益為一對,震艮為一對,巽兌為一對,一共16個主卦。
“不”作發語詞或通“丕”的用法常呈現于西周,晚至年齡中期,戰國則鮮用。《說卦傳》連續三用“不”作發語詞,故其成書該當不晚于年齡中期,這與孔子編纂《易傳》符合合。
帛書《易傳》“六合定位”章的首句與通行本《易傳·說卦傳》同為“六合定位”,帛書《易》上篇始于乾,下篇始于坤;而《周易》上經始于天地。
八卦之氣終,則四正四維之清楚,發展珍藏之道備,陰陽之體定,神明之德通,而萬物各以其類成矣。(3)
人們之以是想把《說卦傳》第一章、第二章解除于《說卦傳》以外,這是因為沒有貫通其密義的來由。《周易》六十四個六畫卦(別卦)的構造有兩個別系:一是“因此重之”的重卦體系,二是“兼三才而兩之”的互卦體系。
由此彰顯出《雜卦》區分于《周易》的最大特性:坤——乾,《雜卦》即《坤乾》,《坤乾》即《歸藏》。
集安八卦圖,1962年發明于吉林省集安市高句麗貴族墓葬五盔墳四號墓。隆慶八卦圖,見于景德鎮湖田窯“大明隆慶伍年谷旦”款殘器八卦圖。
昔者賢人之作《易》也,將以順人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登時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邵雍以為的“逆行”是順時針,此已違犯天體順行的知識八卦圖特別標記。臨時按其思緒說,震、離兌、乾,是先子然后父,巽、坎艮、坤,是先女然后母,故曰“逆數”。若此,坎艮二子在乾父后,離兌二女在坤母后(圓圖),何不言順?明顯是兩順一逆,為什么只言“逆”呢?假如“震一,離兌二,乾三”是逆,則“乾、兌離、震”為順,豈非父親先有了三女兒兌,然后再有二女兒離,此符合常理嗎?
《說卦傳》第三至六章構成一篇完好的文章,由于第三章與第六章首尾照應,這是孔子編纂《系辭傳》的常規易經八卦標記。第三章言《周易》初經、宓羲天賦八卦;第四章追溯《歸藏》初經、黃帝天賦八卦,兼論《連山》初經、神農天賦八卦,帛書六十四卦;第五章報告后天八卦;第六章夸大后天八卦為三易所共用,末端標記符,照應第三章《周易》初經。
筮法成卦紛歧,有上古天然數筮法,有連山筮數,有歸藏筮數,有《周易》大衍之數五十。鄭樵曰:“連山用三十六策,歸藏用四十五策,周易用四十九策。”不管哪種筮法,都以幽贊于神明為底子。幽,言神不成見;贊,言祝而通,故通神而明德。
《周易》卦序上經始于乾、坤,終究坎、離;下經始于咸、恒,終究既濟、未濟。乾、坤為“六合定位”;咸卦下艮上兌,為“山澤通氣”;恒卦下巽上震,為“雷風相薄”;上經終坎、離,下經終既濟、未濟,為“水火不相射”。契合《說卦傳》第三章“六合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的編制。(詳見《周易解釋》第6-1節:破譯《序卦傳》的象數紀律:宓羲天賦圖與《周易》卦序的干系)
從先哲人創作《易經》的時分,誠靜的祈禱神明,從而創造用蓍草揲筮的辦法求卦,采納天的“三”數和地的“兩”數而成立陰陽奇偶數,然后察看陰陽的變革而成立卦畫,闡揚卦中剛柔的屬性而發生各爻的變革,然后協合順承神道卦德,理清爻象大義,能窮極爻義之理而盡究獸性,以此靈通于天命。
《周易》的《大象傳》,先列出根本卦象,然后高低重卦,表現了《連山易》的重卦目標。《大象傳》八純卦的敘說,更是決心留下《連山易》的標記。上經四卦,《乾》曰“天行,健”,《坤》曰“陣勢,坤”,《坎》曰“水洊至,習坎”,《離》曰“明兩作,離”,先立根本卦象(天、地、水、明),次接重卦之詞(行、勢、洊、兩)、最初成于《周易》卦德(健、坤、坎、離)。下經四卦,《震》曰“洊雷,震”易經八卦標記,《艮》曰“兼山,艮”,《巽》曰“隨風,巽”,《兌》曰“麗澤,兌”,先立重卦之詞(洊、兼、隨、麗),次接根本卦象(雷、山、風、澤),最初成于《周易》卦德(震、艮、巽、兌)。上經根本卦象在前,下經根本卦象在后,表現了《連山易》重卦的自上而下的目標。這闡明《大象傳》是《連山易》的遺存。
《雜卦》上篇為十六宮30卦,下篇為十六宮28卦,另加大過輪回連互六卦。按高低經卦數與《周易》同,以是四句口訣末句也是加“不”(丕)字。
土曰塤、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絲曰弦;石曰磬、金曰鐘、木曰柷敔。此謂八音也,法易八卦也,萬物之數也。
帛書《易傳》“六合定位”章的第二句與通行本《易傳·說卦傳》同為“山澤通氣”,帛書《易》上篇艮宮次于乾宮,下篇兌宮次于坤宮;而《周易》下經始于澤山咸。
六合定立(位),〔山澤通氣〕,火水相射,雷風相榑(薄),八卦相厝。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故《易》逆數也。
天賦八卦與后天八卦的觀點界定:天賦是指初經,八經卦卦序,《周易》初經即宓羲天賦八卦,《歸藏》初經即黃帝天賦八卦,《連山》初經即神農天賦八卦。后天八卦只要“帝出乎震”一個卦圖,三易通用,非始于文王。
神為道之體。蓍數為道之用。陰陽而立卦,顯道之德。剛柔而生爻,顯德之義。卦德爻義,彰顯人之心性,盡性則知天。
《說卦傳》三至六章,稀釋了從宓羲創建八卦,然后神農、黃帝、堯舜禹前后擔當和開展的三千五百多年的易卦演變史。
“《易》逆數”的“數”既作名詞又作動詞,《易》數實為納甲數,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奧秘的筆墨的奧妙至今未能美滿破譯。十天干表天數,夏代帝王廟號如太康、仲康、少康(即大庚、仲庚、少庚,見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還有孔甲、胤甲、履癸(即夏桀),商王從大乙(湯)到帝辛(紂)三十一王全用天干作廟號。
《說卦傳》第四章筆墨妙在前四句用根本卦象雷風雨日,根本卦象即《連山》卦象;后四句用卦德艮兌天地,卦德是《歸藏》《周易》卦名制定的準繩。這闡明雷風雨日四卦為一組,艮兌天地四卦為一組。分紅這兩組的意圖安在呢?假如以《歸藏》初經的擬造為肇端點,則《連山》是以往,所謂“數往者順”,《歸藏》則是“知來者逆”,云云則第四章讀為:
“溫順于品德而理于義”,自幽至顯,此正人學《易》明德之次;“窮理盡性以致于命”,自顯至幽,此正人用《易》成道之次。
“六合定位”四句,乃宓羲重卦口訣,代代相傳,故不消后起《周易》卦名天地坎離之類,而用原始《連山易》卦名六合水火之類,其用字古樸,當取原始義,不消引伸義。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
帛書《易》的六十四卦是按照帛書《易傳》之《衷》篇的“六合定位”章,傳本《周易》六十四卦則暗含傳本《易傳·說卦傳》“六合定位”章的思緒,《序卦傳》從訓詁和義理的角度記載《周易》卦序,《雜卦傳》多是從互體的角度歸納從《連山》、《歸藏》到《周易》演變的玄妙。《易傳·說卦傳》“六合定位”章則是從歷法和象數歸納《周易》六十四卦卦序,此中奧妙至今還沒有完整破譯。
從先哲人創作《易》的時分,是要用它來順合獸性與天命天文的變革紀律,以是建立天的原理有陰和陽兩方面,建立地的原理有溫和剛兩方面,建立人的原理有仁和義兩方面。(作《易》者)在天人地三爻經卦根底上對每爻再兩分,以是《易》就有六畫才構成一別卦;六畫又分陰位陽位,更迭使用柔爻剛爻來布居,以是《易》的卦體必需具有六位才蔚成章理。
南北朝衛元嵩著《元包經傳》八卦序:“太陰第一,太陽第二,少陰第三,少陽第四,仲陰第五,仲陽第六,孟陰第七,孟陽第八。”太陰坤,太陽乾,少陰兌,少陽艮,仲陰離,仲陽坎,孟陰巽,孟陽震。這個卦序契合坤乾之義,也是對《說卦傳》第四章的逆讀。
《說卦傳》第五章言后天八卦,邵雍云“此一節明文王八卦也”,非也。《三易》共用一個后天八卦圖,由于后天八卦表述大地坐標與八方時節,這個大天然的空間與節律從太古至今都是一樣的,故后天八卦為三易所共有。
《十翼》(《易傳》)只要《系辭》、《說卦》兩篇同帛書《易傳》有配合內容,且有很大差別。李學勤《周易溯源》說:“帛書《易》的經傳是相互分離,密不成分的。”這個說法一樣合適通行本《周易》經傳。
六合有年齡冬夏之節,故生四時。四時各有陰陽剛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六合之道立,雷風水火山澤之象定矣。(1)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北方之卦也。賢人南面而聽全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故“雷風不相悖”即“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即水火相射,以是帛書言“火水相射”,《釋文》曰:“虞、陸、董、姚、王肅音‘亦’,云厭也。”則是“射”或通“弋”(音亦),小過卦六五“公弋取彼在穴”,帛書《易》作“公射取皮(彼)在穴”,弋為射取。故“水火不相射”,《說卦傳》第六章又作“水火不相逮”,《釋文》曰:“鄭、宋、陸、王肅、王廙,無‘不’字。”是不相逮,即相逮也,相逮即相射、相弋取也。
《大戴禮記·易本命》,在《孔子家語·執轡》中子夏謂之《易》與《山書》,《山書》即《連山》也。以是帛書八卦就是《連山》初經,帛書《易》六十四卦的卦序就是失傳兩千多年的《連山易》六十四卦的卦序。《連山》首艮的傳說,源于三個身分:一是《連山》初經六子首艮,二是合用于三易的后天八卦也是以艮為首,干寶謂之《連山易》,三是《連山易》屬于夏朝,農歷以艮寅為首。這三個艮首的身分把《連山易》六十四卦乾宮第一艮宮第二的卦序給吞沒了。
《說卦傳》第二章則把六畫卦的六個爻視為一個團體,“兼三才而兩之”,初二爻為地,三四爻為人,五上爻為天,夸大“《易》六畫而成卦”、“六位而成章”。《系辭傳》也說:
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
昔者賢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陰陽而立卦,闡揚于剛柔而生爻,溫順于品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致于命。
《歸藏》易到了晉代曾經丟失,晉當前《歸藏》輯文多數出自汲冢書的《易繇:陰陽卦》,晉人王隱在《晉書·武帝紀》中提到汲簡中“古書有《易卦》,似《連山》、《歸藏》”,王隱其實不克不及肯定是《連山》仍是《歸藏》,而薛貞也講《歸藏》初經說成了神農氏因之,為什么他們都把《連山》《歸藏》的初經混合了,這是由于《連山》《歸藏》初經的筆墨敘說是不異的,只是重卦的前后序次差別。
宓羲天賦八卦:乾甲木,生兌丁火,生離己土,生震庚金,生坤癸水生乙木,生艮丙火,生坎戊土,生巽辛金,生乾壬水生甲木,逆行輪回一周,此“《易》逆數也”。
南宋朱震《漢上易傳·卦圖卷上》曰:“《歸藏·初經》者,宓羲初畫八卦因此重之者也八卦圖特別標記。其經:初乾、初奭(坤)、初艮、初兌、初犖(坎)、初離、初釐(震)、初巽,卦皆六畫,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此中。薛氏(晉太尉從軍薛貞)曰:‘昔神農氏既重為六十四卦,而《初經》更本包犧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農氏因之也。’”
程子伊川曰:“理也、性也、命也,三者何嘗有異……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報酬性,主于身為心,實在一也。”(《二程集》)
按照干寶的概念,《說卦傳》第三章為宓羲小整天賦易,第四章為《歸藏》黃帝大成后天易,第五章為《連山》神農中成中天易,圖示以下:
《孟子•經心上》:“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以是事天也。殀壽不二,修身以俟之,以是立命也。”
六合定位一節,明宓羲八卦也。八卦者,明交相錯,而成六十四卦也。數往者順,若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數往也。知來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曰:知來也。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此一節直解圖意,若逆知四時之謂也。
帛書八卦圖與彝族八卦、《易本命》神農連山八卦圖完整分歧,這三種不異的八卦圖六子以艮為首。彝族八卦按“季子承嗣宗法系”布列,不是出于偶爾,而是與彝族的宗法軌制相對應。《彝族源流》載:“在普天之下,怙恃靠季子。”彝族八卦和帛書易八卦崇尚艮卦,艮為山,《連山易》六子卦以艮為首,神農別名連山氏,故曰神農天賦八卦。(詳見《周易密鑰》第5-7節:驚人發明:彝族八卦與帛書易同源;第6-7節:發明納甲與《連山》之謎——以《易本命》為中間)
天數有五:一三五七九,地數有五:二四六八十。故先儒馬融、王肅等解似分歧古義。今按:易有太極,一者,道之本體也,故不消。天用三而地用二,即陽爻三數、陰爻二數,以此標識表記標幟陰陽爻標記。得出乾九太陽數,坤六太陰數,震坎艮少陽七數,巽離兌少陰八數。
六合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此小成之易也。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此連山之易也。初乾初奭[shì],初艮初兌,初犖初離,初厘初巽,此歸藏之易也。小成者,宓羲之易也,而文王因之。《連山》者,列山氏之書也,而夏人因之。《歸藏》,軒轅氏之書也,而販子因之。夏得人統,故歲首建寅而卦首艮。商得地統,故歲首建丑而卦首坤。周得天統,故歲首建子而卦首乾。宓羲之易小成為天賦,神農之易中成為中天,黃帝之易大成為后天。
《樂記》八音是按后天八卦排序:坎、艮、震、巽、離、坤、兌、乾。《樂記》一書為孔子再傳門生戰國中期的公孫尼子所著,可見后天八卦先秦已在使用。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干寶《周禮注》引云:“此《連山》之易也。”干寶稱“帝出乎震”為《連山易》的啟事大要有兩個來由,一是《說卦傳》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明言艮卦既為肇端又為起點,農歷以艮寅為首,以是他以為此段筆墨屬于夏朝《連山易》。第二,后天八卦的確開創于大禹,詳見《周易解釋》第4-10節:發明《系辭下傳》“制器尚象十三卦”的象數圖玄妙。
《說卦傳》第二章闡述的是六畫卦(別卦),與《系辭傳》之說相似,而以下則是專論三畫卦的八卦(經卦),致使人們遍及疑心它是《系辭傳》之文因錯簡而混入了《說卦傳》。可是熹平石經《周易》(梁丘易)已經是云云,梁丘易可追溯到田天孫和楊何師徒,又帛書《衷》篇也是一二三章相連,可見這兩章確實屬于《說卦傳》。
后天八卦言八方時節與服從,《白話傳》所謂“后天而奉天時”,震為出,為正春(二月)為東方,巽為齊為東南,離為見為北方,坤為役(養)為西南,兌為說為正秋(仲秋)為西方,乾為戰,坎為勞為北方,艮為成。后天八卦以相似“極坐標”的形式把工夫、空間、服從同一在一個圖上,坐標原點是作為六合主體的人,這與西方數學的直角坐標和極坐標差別,后天八卦模子將主體客體放在了一同,以是更實在地反應了人與萬物的干系。
《周易解釋》第七章《雜卦傳》解讀三篇,具體論證了《雜卦》與《歸藏》的親密干系。(詳見:第7-1節:論《雜卦傳》“互體”、“三才”之道;第7-2節:從《雜卦傳》天地日月四隅散布看其《坤乾》《歸藏》屬性;第7-3節:從《雜卦》卦序的團體特性看其《坤乾》《歸藏》屬性)
帛書《易傳》“六合定位”章四句對仗,字數相稱,這與帛書《易》天然的分紅了卦數相稱的高低兩篇符合。六十四卦分八宮,高低重卦,有條不紊。以恒居中,立不容易方,均衡不變。(《大象傳》說理以是與帛書《易》符合,蓋《大象傳》即《連山》遺存也。)
又曰:“子復,丑臨,寅泰,卯大壯,辰夬,巳乾,午姤,未遯(《歸藏》本文作(上彖下辶),申否,酉觀,戌剝(《歸藏》本文作仆),亥坤。此《歸藏》十二辟卦,所謂商易也。”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北方之卦也。賢人南面而聽全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帛書《衷》的“六合定位”章實踐屬于帛書《易傳》母本的《說卦傳》(見:拙文《從帛書易傳母本竹簡零落與復原提及》),帛書《易傳》“六合定位”章與今本《說卦傳》的不同在于二者的天賦八卦卦序差別。
“不”作“丕”或語氣詞,《詩經》《尚書》常見,如《詩經·桑扈》:“不戢[jí]不難,受福不那。”毛傳:“不戢,戢也。不難,難也。那,多也。未幾,多也。”《生民》:“天主不寧,不康禋祀。”毛傳:“不寧,寧也。不康,康也。”《詩經》中“不顯”呈現凡12次,此中10處皆通“丕”,《毛詩故訓傳》曰:“不顯,大顯也。”《尚書·多方》:“爾尚不忌于兇德。”《緇衣》引《甫刑》:“播刊之不迪。”《逸周書·大匡》:“二三子不尚助不榖[gǔ]。”此中“不忌、不迪、不尚”皆釋為“忌、迪、尚”。
《周易·說卦傳》“六合定位”章末句多出一個“不”字,這與《周易》下經34卦,比上經30卦多出四個卦響應(“六合定位”16字應64卦,故一比四)。這就是孔子在《乾鑿度》所說的“陽三陰四”,云云均衡被突破,《周易》因而從“七八占彖”走向了“九六占變”,六十四卦到未濟卦也不再停止,持續運轉。《連山》之《恒·大象傳》“立不容易方”轉向《周易·恒·彖傳》“六合之道,長久而不已”。
《歸藏》口訣第四句“水火不相射”:八純卦離坎在《雜卦》下經,離坎重卦既濟、未濟也鄙人經,小過肖坎,中孚肖離,大過肖坎,頤卦肖離,皆鄙人經。
《說卦傳》第六章天然分紅三段。第一段“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系辭傳》“陰陽意外之謂神”,“神無方而《易》無體”,陰陽即天地,所當前邊的敘說省略天地二卦。
王引之《經傳釋詞》:“《玉篇》曰:‘不,詞也。’經傳所用,或作‘丕’,或作‘否’,實在一也。有發聲者,有承上文者。”楊樹達《詞詮》:“按古‘不’、‘丕’通用。‘丕’為無義之助詞者甚多,故‘不’亦無為助詞而無義者。”
雷風相薄,《說卦傳》第六章作“雷風不相悖”,悖(物部并紐)、薄(鐸部并紐)與帛書“榑”(魚部并紐)音近義通。悖初文“孛”,與“薄”、帛書“榑”三字皆從屮木。孛,從二屮,草木交織而盛,段玉裁說,物盛則亂,故以孛名彗星,孛德、悖亂,是引伸義。榑,《說文》“榑桑,神木,日所出也。”扶桑逢日出,亦盛義。薄,《說文》“林薄也。”段玉裁注:“按林木相迫不成入曰薄。引申凡相迫皆曰薄。如外薄四海,日月薄蝕皆是。”故“相薄”、“相孛”是以草木相迫交織比方經卦之堆疊交織也。
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東方,位在仲春。巽散之于東南,位在四月。離長之于北方,位在蒲月。坤養之于西北方,位在六月。兌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終始之于東北方,位在十仲春。(2)
又《叢說》曰:“考之《歸藏》之書易經八卦標記,其《初經》者,庖羲氏之本心也,卦有初乾、初坤、初艮、初兌、初犖(坎也)、初離、初釐(震也)、初巽八卦,其卦皆六畫。《周禮·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四。’所謂‘經卦’,則《初經》之卦也。”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2)
第二章,此言賢人作《易》重卦之理,正人以此安居樂業。性言獸性,命言天命,理言天文。天道有陰陽,隧道有柔剛,人性有仁義。《連山》重天道,《歸藏》重隧道,《周易》效天法地歸于人性,故曰三極之道,又曰三才。故《周易》為三易之大成。
第二段再次重申后天八卦,仍按第五章的次第,所謂“數往者順也”。雷、風、火、兌、水五卦用原始卦名根本卦象,最初山卦,“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用《周易》卦名艮,且言“盛”,闡明后天八卦為夏商周三代通用。關于第五章“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這里只用“終始”,不言“成物”,夸大“數往者順”“后天而奉天時”的時序意義。
《說卦傳》第三至五章,形貌了八卦的演變汗青。第三章是宓羲天賦八卦,全以根本卦象做卦名;第四章是《歸藏》初經,《歸藏》孔子謂之《坤乾》,《歸藏》介于《連山》《周易》之間,故一半用根本卦象,一半用卦德;第五章是后天八卦,全用《周易》卦名。第六章是總結。第六章第2段的后天八卦又從頭復古為根本卦象,惟有最初艮卦用卦德,這就表白后天八卦始于夏朝,至于《周易》仍舊利用。第六章第3段用根本卦象逆述天賦八卦,照應第三章。
《周易》“六合定位”:《周易》上經天地數都是9,下經天地數都是4(合“參天兩地”),天地卦次要集合于上經(占69%),四隅卦次要集合于下經(占83%)。
艮六卦,這恰是動靜卦的重卦序次。十二辟卦上卦和下卦的排序都是坤、震、兌、乾、巽、艮。十二辟卦對應京房易八宮的坤乾二宮(去掉游魂卦、歸魂卦),次第完整分歧。可見京房易是成立在天賦八卦根底上的。
昔者賢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陰陽而立卦,闡揚于剛柔而生爻,溫順于品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致于命。
高低重卦體系,即《系辭下傳》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此中矣。因此重之,爻在此中矣”。這是《大象傳》《連山易》重卦體系。自下而上六爻互體成卦,即《系辭上傳》第二章“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系辭下傳》第十章與《說卦傳》的“兼三才而兩之”。這是《周易》重卦體系。
晉代按照汲冢書聚集的傳本《歸藏》以是有十三卷之多,估量其字數相稱于桓譚說的“《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的總和,實踐上所謂《歸藏·啟筮》、《歸藏·初經》皆《連山易》也。
公理曰:先儒馬融、王肅等解此,皆依《系辭》云:“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覺得五位相合,以陰從陽。天得三合,謂1、三與五也;地得兩合,謂二與四也。
《易》最后是按照“數往者順”的道理而創建,但假如只要“數往者順”就釀成歷法了,純真的歷法是不克不及猜測將來休咎的。《易》的終極創成是基于“知來者逆,故《易》逆數也”。知來,即預知將來,這是《易》的根本服從。
《周易·說卦傳》“水火不相射”詞句多出一個“不”字(語氣助詞),帛書《易傳》沒有“不”字,此大有深意。
項安世言此章先指明“后天賦治之序”,再提醒“天賦相合之位”,李光地覺得“此章合羲文卦位而總贊之”,第六章獨不現天地二卦,蓋天地為神妙之主,行有為之功也。第六章與前第三四五章環環相扣,嚴密照應,四個章節天衣無縫。
第二段言后天八卦。“布散用事”,時節與服從,震生、巽散、離長、坤養、兌收、乾制、坎藏、艮終始。定時序敘說,“后天而奉天時”也。
金景芳師長教師治《易》,七十余年孳孳求索,在其九十六歲(1998年)完成的《〈周易·系辭傳〉新編詳解》中考據出“《說卦傳》是孔子為《周易》作傳時,無意識地保留下來的《連山》、《歸藏》二易遺說,《周易》還持續使用。”
干寶所說的黃帝《歸藏之易》“初乾初坤,初艮初兌,初坎初離,初震初巽”和李過《西溪易說》(慶元四年1198年景書)原序中所載《歸藏》“初經”分歧。筆者以為其皆源自汲冢竹書《易》。汲冢竹書的出土間接影響了干寶、郭璞等人的學術走向。唐朝劉良知《史通·申左》說:“至晉太豐年中,汲冢獲書,全同《左氏》。……因而摯虞、束皙引其義以相明,王接、荀顗[yǐ]取其文相證,杜預申以正文,干寶籍為師范。”干寶既然師法汲冢《竹書編年》的史學代價,他對同時出土的汲冢易類竹書也會一樣正視。
予(楊慎)按:邵康節之易,天賦后天其源出于此,今之讀易者知有天賦、后天而不知有中天,讀《尚書》者知有古文、今文而不知有中文可乎?(《中文尚書》見《后漢書》)。
帛書《易傳》“六合定位”章的第三句“火水相射”,諸家皆覺得是“水火相射”。按帛書《易》卦序,艮宮以后是坎宮,兌宮以后是離宮,“水火相射”是也。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北方之卦也。賢人南面而聽全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歸藏》口訣首句“地天定位”:《雜卦》上經包括了一切含經卦坤的卦(100%),附屬于坤地的四隅卦大都居于上經(占67%)。下經占有了絕大大都含經卦乾的卦(占85%,大畜、無妄在上經,這是破例),一切的日月卦都鄙人經(100%)。
八卦卦名的演化,是先以根本卦象定名:六合水火雷風山澤,這是《連山易》的卦名;終極成熟于卦德定名:天地坎離震巽艮兌,這是從《歸藏》到《周易》的卦名。《說卦傳》第三章的卦名是:六合山澤雷風水火,局部是以根本卦象定名;第四章的卦名是:雷風雨日艮兌天地,一半根本卦象,一半卦德;第五章的卦名是:震巽離坤兌乾坎艮,局部是卦德。第六章之一復述第五章后天八卦,是:雷風火澤水艮,惟有艮卦用卦德;之二逆讀第三章宓羲天賦八卦,是:水火雷風山澤,全用卦象。圖示以下: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2)
二者詞句最大的區分是末句差別:帛書《易傳》終究“雷風相薄”,故帛書《易》上篇終究雷風恒卦,下篇終究風雷益卦;而通行本《說卦傳》終究“水火不相射”,故《周易》終究水火既濟、火水未濟卦。
第三段再言天賦八卦:“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后能變革,既成萬物也。”這是對第三章“六合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的逆讀,用“《易》逆數”筆法照應第三章,完畢。這就意味著第三章至第六章構成一篇完好的文章。關于第五章“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這里只用“成萬物”,不言“終始”,夸大“知來者逆”“天賦而天弗違”的意義。同時照應第一段“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系辭上傳》第九章夫子贊大衍之數曰:“知變革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這就是“兼三才而兩之”的互卦體系,它次要利用于《周易》的爻辭的撰寫,所謂“雜物撰德”也。《大象傳》屬于《連山易》遺存,是按“因此重之”的重卦體系歸納的,《周易》的卦爻辭《彖傳》《小象傳》是按“兼三才而兩之”的互卦體系歸納的。
昔者賢人之作《易》也,將以順人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登時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經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解讀,首推東晉干寶(?-336年,字令升)之說,先見于宋羅泌《路史》卷三十二,后見于明楊慎《升庵集》卷四十一:
不管是宓羲天賦八卦,和宓羲八卦衍生的十二辟卦,仍是帛書《連山》天賦八卦,其用陰陽爻演示陰陽動靜皆是順行,即“天道左旋”,如日月星斗自東向西而運轉也(以大地為坐標系而言)。《說卦傳》言“《易》逆數也”,邵雍、朱熹以宓羲八卦圓圖釋之,皆不克不及自作掩飾,只能得出朱熹所說“圓圖又只一半逆”的結論。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作甚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全國之道,如此罷了者也。”是故賢人以通全國之志,以定全國之業,以斷全國之疑。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
“帝出乎震”以《連山易》定名,會與《連山》初經混合,“文王八卦”的稱號更不適宜。《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說:“堯之前,天賦也。堯以后,后天也。”大禹為后天之始,故后天八卦定名比力得當。后天八卦為三易所共有,三易的初經皆以天賦定名,云云天賦八卦與后天八卦的觀點界定就非常明晰了。
賢人得天數3、地數二,故得五數。《系辭上傳》第九章“六合之數五十有五”即河圖,河圖中心的五是指賢人,賢人參六合一定是“大衍之數五十”。故《系辭上傳》第十章說“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帛書《易》的卦序按分宮的陰陽屬性天然能夠分為高低兩篇,上篇乾艮坎震32卦,下篇坤兌離巽32卦。
納甲用于易卦的卜筮,需求具體推算將來事物的休咎與應期,有了納甲,能夠用五行生克闡發情偽休咎八卦圖特別標記,十天干又是計時的,以此肯定應期之日。
楊慎以為,北宋邵雍易學的天賦、后天八卦源于干寶注。究竟上,南宋的朱熹(1130年-1200年)、張行成按照邵雍的易學思惟,推定《說卦傳》第三章為天賦八卦宓羲易,第五章后天八卦文王易,惟有宓羲天賦易與干寶注契合。朱熹在《周易轉義》開篇就列出“六合定位”宓羲天賦八卦圖和“帝出乎震”文王后天八卦圖,不斷影響至今。
帛書《易》《連山》六十四卦,重卦自上而下(與《大象傳》不異),分為八宮,每宮上卦穩定,八宮的次第為乾艮坎震坤兌離巽,每宮下卦的次第按天地艮兌坎離震巽。
清朝徐善《四易》曰:“《歸藏》之亡久矣,有求之《古三墳》及司馬膺、薛貞之書者,失之訛;有即指歸魂、納甲之書為《歸藏》者,失之陋;有謬解乾君坤藏之語而謂方圖即《歸藏》者,失之傅會;若衛氏之操筆妄擬,則失之肆矣。”
徐善以為薛貞、干寶、衛元嵩、司馬膺、李過、朱元昇、朱震等對《歸藏》的熟悉都有公允,他以為十二辟卦契合《歸藏》大義。
帛書《連山》天賦八卦:乾甲木,生艮丙火,生坎戊土,生震庚金,生坤癸水生乙木,生兌丁火,生離己土,生巽辛金,生乾壬水生甲木,逆行輪回一周,此“《易》逆數也”。(具體闡述,見《周易密鑰》第5-18節 《說卦傳》順逆之謎圖說 )
- 標簽:易經圖片 八卦圖
- 編輯:唐明
- 相關文章
-
斗魚最新八卦新聞八卦取向圖!五行陰陽八卦圖
在獲得元代皇室間接撐持而擴建的夏魯寺中,西藏上層社會對龍紋的敬服與喜歡獲得了極盡描摹的表示,此寺現在幸存有大批龍紋,好比修…
-
乾坤太極八卦圖六十四卦卦序歌圖片八卦有哪些卦怎么讀
臺海網10月22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及至入秋,2020年的藝術品“春拍”才捷足先登,此中也包羅9月尾在廈門舉辦的“保利廈門2020春拍…
- 五行八卦小說明星八卦緋聞2024年4月21日
- 明星八卦app易經八卦圖全圖五行陰陽八卦圖
- 明星最新八卦八卦寓意是什么意思_乾坤太極八卦圖
- 八卦是指哪幾個生肖六十四卦對照表乾坤太極八卦圖
- 八卦羅盤下載yy網紅八卦八卦對應的8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