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八卦速記小竅門八卦是哪家的
《易經》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和“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是自然界結構與功能的理論模型
《易經》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和“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是自然界結構與功能的理論模型。在自然界,太陽和地球這個陰陽對立統一體存在著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和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
《易經》認為:太極為天地萬物之始, 即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相錯, 變在其中。在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這一演變過程中,兩儀的生成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兩儀即陰陽,陰陽分則天地立,由是陰陽二氣上下升降,就可造化出萬事萬物來。所以審視兩儀的基本原理,是認識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基本點。
對于太極生兩儀的基本過程,張景岳的論述較詳,他說:“太極本無極,無極即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天生于動,地生于靜......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也”(《醫易義》)。這一過程如圖1~圖3所示。兩儀生四象,再籍以太陽太陰少陽少陰之說,便可得出太極圖解,如圖4所示。
因為按照陰陽法則,以定位言,則陽在上,陰在下;以升降言,則陽下降,陰上升;以道路言,則左為陽降之道,右為陰升之路。由此言之,所以太陽在上主天,太陰在下主地;太陽從左以降,是天陽下降于地,而陰中之陽為少陽,故而少陽在下(地);太陰從右以升,是地陰上升于天,而陽中之陰為少陰,故而少陰在上(天)。其中原理,正如張景岳所言:“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此陰陽互藏之道??唯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類經·運氣類》)。
“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是太極陰陽圖的結構模式,是指其內部陰陽互為其根以使得“陽氣生化無窮,陰氣泉源不竭”的陰陽互根互藏之道,“陰陽互藏”就是指互為其根,即陰陽魚的魚眼;“唯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則是太極陰陽圖的運動模式,是指其外部陰陽相互為用以使得“天氣得以下降……地氣得以上升”從而天地一體的運動模式,即陰陽魚的魚尾(少陰和少陽)。所以張景岳所講的前者是陰陽互根互藏,后者是陰陽互用。
互為其根的“陰陽互藏之道”是太極陰陽圖的結構模式,相互為用的“天氣得以下降……地氣得以上升”是太極陰陽圖的運動模式。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實際上就是指陰陽相互為用的升降運動,如《內經》:“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由圖2可見,太極在一動一靜分陰分陽的初始階段,就蘊藏著陽中含陰,陰中有陽的機理。兩儀分立時,在太陽的重心有一黑色的陰,在太陰的重心有一白色的陽,此正是“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此陰陽互藏之道”,也是“陰陽之精,互藏其宅”(《運氣類》)的陰陽互根之道。
水火為陰陽之根,以水火論之,則此正是火外明而內暗,水外暗而內明之證。張景岳說:“陰者宜暗,水則外暗而內明;陽體宜明,火則外明而內暗”,這是因為“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成”(《類經圖翼·陰陽體象》)。火中有水,陽中有陰,乃為生化之本,方可生機不息,亦即“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之道。“陽得陰助”一定是內助的陰方可使其生化無窮,它是內在的物質基礎,外助的陰是不能使其生化無窮的。水中有火,陰中有陽,乃為泉源之溫,方可孕育萬物,亦即“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之道。“陰得陽升”一定是內在的陽方可使其泉源不竭,是內在的動力,是泉源之溫,外部的陽是不能使其泉源不竭的。
陰陽互為其根,火不息必以水為其本,水不寒必以火為其溫,水火陰陽相互包含以相互資生,在其各自的內部就蘊藏著可以相互轉化的物質基礎和動力,如此才能火不息而水不寒。只有不息之火才能使其陽氣生化無窮,只有不寒之水才能使其陰氣泉源不竭,這是由其各自的內部因素所決定,這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藏之道”的結構原理。
“唯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不息之火使其陽氣下降需有來自外部陰氣的作用(少陰);“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不寒之水使其陰氣上升需有來自外部陽氣的作用(少陽)。地陰之氣要上升而不能自升,必得陽氣(少陽)之助而后升,地之陽,即天下降之陽(少陽),以陽助陰升;天陽之氣要下降而不能虛降,必得陰氣(少陰)之助而后降,天之陰,即地上升之陰(少陰),以陰助陽降。只有陽氣下降陰氣才能上升,只有陰氣上升陽氣才能下降,二者一升一降,相互為用,才能升降不已,并由此將對立的雙方連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這是由其各自的外部因素所決定,這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用”的升降運動。
所以,陰陽互根是指陰陽各自內部所藏納著可以轉化的物質基礎(陽中有陰)和內源性動力(陰中有陽),以使其陽氣能生化無窮和陰氣能泉源不竭,也就是“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的結構原理,即陰陽魚的魚眼;陰陽互用是指對立的陰陽雙方相互消長進退的外部條件,陰陽相互吸引以使陽能降而陰能升,也就是“天氣得以下降,地氣得以上升”的“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的升降運動原理,即陰陽魚的魚尾(少陽和少陰)。前者是“陰陽之精,互藏其宅”,是陰陽相互轉化的物質基礎,是陰陽的核心,是“陰陽互根互藏”的結構之道;后者是“陰陽之氣,相互吸引”,是“陰陽互用”的升降之道。
只有陰陽互為其根,陽才能生化無窮,陰才能泉源不竭;只有陰陽升降相互為用,對立的雙方才能鏈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前者是內部因素,后者是外部因素。根為本,用為標,陰陽不能互為其根,陽便會息滅,陰便會寒凝,也就談不上陰陽互用的升降運動,事物便會消亡。
《格致余論》:“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陽能降而陰能升,一升一降陰陽相互為用方可變生萬物。只有陰陽互為其根,又相互為用,事物才會發展,這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原理和“陰陽互用”的運動原理所在。
任何事物都有結構(體)與功能(用)兩個方面,太極圖也不例外,從整體上看,陰陽互根是太極圖的結構模式,是靜態,為體,陰陽互用是太極圖的運動模式,是動態,為用。“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和“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是太極陰陽圖最直白的兩大基本特征。
太極陰陽圖的這兩大特征是自然界及結構與功能的理論模型。四象則是分解了兩儀, 以太陽少陽太陰少陰之說, 它只是用以具體闡明“陽中有陰(少陰), 故天氣得以下降;陰中有陽(少陽),故地氣得以上升”的陰陽相互為用的升降運動原理。八卦則是表示了天地陰陽二氣在升降運動的消長進退過程中所發生的量的變化,如圖5所示。而這不同的量變相互組合就會構成不同種類事物的質變, 如(乾)與( 坤)、(兌)與(艮)、(離)與(坎)、(震)與(巽) ,如此八卦相錯,其基因(陽爻陰爻)不斷的組合,由三爻的八卦組合變化為六爻的六十四卦。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六十四卦的六爻再組合變化時也就產生了三極之道的天、地、人之質的飛躍,也就有了自然界事物的千姿百態和無限多樣品類的質變。六爻六十四卦是最高卦,也就是基因的最高組合。
太極陰陽圖原稱為“天地自然之圖”,所以它應是自然界天地結構和運動原理的理論模型。按照太極陰陽對立統一的基本法則,我們設對立統一關系的太陽為天,地球為地,即太陽和地球應具有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和“陰陽互用”的兩大基本特征:
太陽的內部主要可以分為三層:核心區、輻射區和對流區(見圖6)。太陽的核心區域雖然很小,半徑只是太陽半徑的1/4,但卻是太陽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1500萬℃,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再通過輻射層和對流層中物質的傳遞,才得以傳送到達太陽光球的底部,并通過光球向外輻射到太陽的大氣層。
換言之,太陽的核心區無疑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物質基礎,太陽沒有這個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的發生,亦即沒有這個物質基礎的轉換,太陽就不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太陽的核心區是物質基礎屬于陰,太陽的輻射區、對流區及太陽的大氣層是其功能的體現屬于陽。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其結構(體)與功能(用)兩方面,體陰用陽,體在內,用在外,這兩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太陽也不例外。陰陽是相對而言的,雖然太陽表面的溫度是6000℃,而其核心區是1500萬℃,但從物質(體)與功能(用)這個角度來看,太陽核心區產生的熱核反應為太陽表面的光輝提供了物質基礎屬于陰,其輻射區、對流區體現了功能屬于陽,相對而言,二者是物質與功能、體與用的陰陽關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以虛實言,虛為陽,實為陰,太陽的外圍為虛(用)為陽,太陽的核心區壓力極大為實(體)為陰。再者,太陽的表面光芒萬丈屬于陽,而太陽的內部是不透明的,其內核深不可見屬于陰。所以從陰陽相對而言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就是“陽中有陰”的結構格局,也就是張景岳的“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之道。而且從圖6來看,其核心區也極相似太極陰陽圖“陽中有陰”的結構特征,即魚眼。“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顯然,這一定是太陽內部的陰,外部的陰是不會使其生化無窮的。陽中有陰方可生化無窮,否則為無根之火!
地球也主要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地核(地心)。地球上最熱的地方是地心,溫度高達6000度,呈熔融狀態(見圖7)。
科學家證實:“水覆蓋了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積,假如把陸地削平,填入海中,那么整個地球就會被三千米左右深的水圈包圍起來。我們實際上居住在一個叫錯了名字的星球——水球上。除了地表水之外,在大氣圈里也充滿了水,在離地面五公里的大氣層里所含水分占整個大氣層水分的百分之九十,在地球總水量中僅占十萬分之一的大氣水,在生物的生息繁衍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大氣水同地表水之間的不息循環,生物將是很難生存的”。所以,水是地球之根本。地球雖然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所構成,但“萬物稟形非水不育”,所以水是地陰之根本。
水為陰,火為陽;寒為陰,熱為陽。相對而言,地球外表是水,其性寒,內里是火,其性熱,是“陰中有陽”的結構格局,也就是張介賓的“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之道。而且從圖7來看,地心也極似太極陰陽圖“陰中有陽”的結構特征,即魚眼。“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顯然,這一定是地球內部的陽,外部的陽是不會使其泉源不竭的。陰中有陽方可泉源不竭!否則為死水一潭。
明.張景岳說:天地“造化之權,全在水火”。又進一步說:“萬物之生者,亦惟此日也”(《類經附翼·求正錄·大寶論》),“萬物稟形,非水不育”(《景岳全書·雜證謨》)。日為太陽,是“陽中之陽”,乃為真陽之火;水為太陰,是“陰中之陰”(《大寶論》),乃為真陰之水,即太陽真火與太陰真水的上下升降運動有關乎萬物的造化,所以應是天地陰陽之根本。
“唯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這個“陽中有陰”一定是來自外部的地之陰氣;“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這個“陰中有陽”一定是來自外部的天之陽氣,這是“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的陰陽雙方相互為用的運動原理。只有相互為用(相互吸引)的升降運動才能使對立的雙方鏈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天地一體,所以“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
從整體上看,太陽陽中有陰,地球陰中有陽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而太陽火之陽氣下降于地,地球水之陰氣上升于天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前者是結構,為體,后者是功能,為用,符合任何一個事物都有結構(體)與功能(用)的兩個方面。如果以水火論之,則太極陰陽圖如圖8所示,則此正是火外明而內暗,水外暗而內明之證。
太陽“陽中有陰”,地球“陰中有陽”符合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其相當于太極陰陽魚的魚頭和魚眼。太陽火之陽氣與地球水之陰氣上下升降造化萬物的運動符合太極陰陽圖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其相當于太極陰陽魚的魚身和魚尾(少陽和少陰)。所以,太陽與地球這個陰陽對立統一體或許就是太極陰陽圖的真正源頭。所以太極陰陽圖原叫“天地自然之圖”。
“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在天為風熱濕燥寒五氣,在地為木火土金水五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太陽和地球這個陰陽對立統一體既然為天地陰陽關系,就應具備形氣關系。緣何屬于地球大氣層變化范疇的風熱濕燥寒五氣為天?因為站在地球上來看,四時的變化主要取決于太陽相對于地球的視運動所引起太陽火的光能和熱能對地球表面輻射量的相對變化的結果,即春夏秋冬四時是由于太陽火的強弱變化而產生的。四時(五季)的相推又使地球的大氣層產生了風熱濕燥寒五氣的變化,所以稱五氣為天。氣為陽,火是陽氣之根本,所以太陽火是五氣(天陽)之根本。只有太陽火強弱的正常變化,才能四時相推,五氣順布。
天為氣,地為形,氣為陽,形為陰易經八卦速記小竅門。雖然天是由風熱濕燥寒五氣構成,但太陽火是五氣之根本。雖然地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構成,但水是地陰之根本。張景岳說“火之在地,為陰中之陽,非少陽呼?”地火只是陰中之火,陰中之火為“少陽”而非為太陽。地水有地火的氤氳才不致其寒凝而寂滅萬物,否則“水性本寒,使水中無火,則其寒必極,寒極則亡陽,而萬物寂滅矣”。
如果沒有地火的氤氳作用,地水便會寒凝不化而不能孕育萬物,這是內因。太陽火與太是天地形氣之根本,所以(天地)陰陽升降,實質上是水火升降,(天地)形氣相感,實質上是水火相濟。所以天地“造化之權,全在水火”,是惟太陽火之陽氣與太之陰氣上下升降而已。如果陽氣不能下降,陰氣不能上升,陰陽之氣不能相互為用,就不會有天地一體,也就不會有萬物的化生,這是外因。只有陰陽互根互用,內因外因共同作用,才會有萬物的化生。
張景岳指出:“人身小天地”,“人是小乾坤”,“人道本乎天道”。即也應是天和地的對立統一體,應具有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和“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這也應是《內經》“天人相應”及“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的思想。
張景岳言:“五臟本皆屬陰”,又言“五臟之本,本在命門”,就像“地球之本,本在太陽”一樣。命火是一身陽氣的根本,而五臟本皆屬陰又本于命門,所以命門與五臟應是對立統一的陰陽關系。我們設命門為天,五臟為地:
命門為“元氣之所系”,又藏有元精。元氣為元精所化生,二者是功能與物質的關系易經八卦速記小竅門。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其結構(體)與功能(用)兩方面,體陰用陽,結構為陰,功能為陽易經八卦速記小竅門,體在內,用在外,這兩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輔相成。命門也不例外。陰陽是相對而言的,元氣為功能屬于陽,元精是物質屬于陰,二者同屬于命門(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元氣用在外需發布遠行,元精體在內需固守舍藏,體陰在內,用陽在外,抽象而言,可以認為這是“陽中有陰”的結構模式。這與太陽一樣,它的外面是光芒萬丈的陽氣(元氣),內里是產生熱核反應的物質(元精),太陽沒有內里的熱核反應(熱核反應相當于元精“化生”元氣的過程)就不會產生能夠溫煦到大地的天之陽氣(元陽之氣),命門沒有元精的生化作用(元精“化生”元氣的過程就相當于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就不會產生能夠溫煦到五臟六腑的元陽之氣,二者的道理是一樣的。元氣又稱之為元陽之氣易經八卦速記小竅門,亦稱之為命火,是一身陽氣之根本,這與太陽火是天之陽氣的根本同出一轍。所以命門是內的天,符合太極陰陽圖“陽中有陰”的結構特征。
金木水火土“五臟本皆屬陰”(《求正錄》),是組體內地的內容,而腎水是五臟之陰的根本。木火土金水五形之火是地火,所以心火是陰中之火,為陰中之陽。抽象而言,可以認為這是“陰中有陽”的結構模式。實際上,心火主血脈的功能是推動五臟血液循環的根本動力,如果沒有心火主血脈的功能,臟腑就難以產生五臟六腑之精氣(陰氣),尤其是心火衰竭就會出現腎水不化的臨床病癥,這是陰中無陽則其寒必極之證。與地球一樣,雖然地球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組成,但“萬物稟形非水不育”,所以水是地陰之根本。地火是陰中之火,為陰中有陽的結構模式,如果沒有地火氤氳這個內部因素,就不會有泉源之溫,地水也就會寒凝不化,這與心火衰竭首先表現的是腎水不化的病癥相一致,所以可以認為心火是陰中有陽的結構格局,這也是“人道本乎天道”之證。五臟是內的地(陰),所以“五臟本皆屬陰”,五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心火是陰中之火,為地火,是陰中之陽,所以內的地(五臟)符合太極陰陽圖“陰中有陽”的結構特征。
或者:五臟是形本屬陰,所以五臟陰中有陽也可認為是五臟其形質在外,而功能于內,如心主血脈、腎主水、脾主運化、肺主氣、肝主津液等,這些水、血液、食糜、氣、津液等物質的代謝過程均在臟器內部完成,是“陰中含陽”的格局;命門則不同,其形質(元精)在內,而功能(元氣)行于外,其元氣元神均至幽至微,杳然不可見,是“陽中含陰”的格局。
太極陰陽圖的另一個特征是陰陽相互為用的升降運動,那么命門與五臟也應存在著陰陽相互為用的升降機理。“五臟本皆屬陰”,腎水是陰中之陰,陰中之陰為太陰,所以腎應為太陰之臟。太陰為至盛之陰,所以腎亦稱為“至陰之臟”,而位于的下極。命火是陽中之陽,陽中之陽為太陽,所以命門應為太陽之臟。而太陽為“至盛之陽”,所以命門應為至陽之臟,位于的上極才是。命門為至陽之臟而居上,腎為至陰之臟而居下,二者位于的兩極,成上下對立升降之勢以陰陽相互為用,合乎天道。
命火之陽氣與腎水之陰氣是如何上下升降相互為用?首先得明確命門的部位,實際上《內經》的“命門者,目也”就是指命門的部位所在。明.張景岳在闡釋“命門者,目也”時指出:“睛明所夾之處,是為腦心,乃至命之處,故曰命門”。腦髓有間腦與大腦先后天之區分,兩睛明目系所夾之處正是腦髓的中心,腦髓的中心是間腦,所以張景岳所指的腦心就是間腦。人類胚胎早期,腦心的側壁外突,形成視目系,即《內經》的目睛命門與腦心在發生學上就有著淵源關系。目是腦心的門戶,腦心是《內經》的命門所藏納的先天之精,是生命之根本。命門通過目系與腦心相聯通,二者是生命之門與生命之室的關系,門與室是一體的,目系只是通道。生命之門就是儲藏生命物質的地方,生命之室(泥丸宮)就是腦心元精元神所舍藏之處(見圖9圖10圖11圖12)。
腦心就是位于腦髓中央形似泥丸的間腦,間腦主宰著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體現著元神的作用,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生命中樞,去掉大腦皮層生命尚可存在(植物狀態),去掉腦心生命不復存在。腦心是最至關重要的生命物質,它就是目睛命門所藏的先天之精,亦即元精。目睛命門因藏有腦心這個先天之精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內經》指出目就是命門,是藏有腦心這個非常重要物質的生命之門(見圖12)。
圖9圖10 腦髓有間腦與大腦先后天之區分。大腦有思有慮主宰著軀體視聽言行之心理活動,屬于后天識神;間腦形似泥丸位于整個腦髓的中心,稱之為腦心,腦心無思無慮主宰著五臟六腑內臟的生理活動,屬于先天元神。
圖11 睛明所夾之處是為腦心,兩睛明目系交叉像把鉗子夾著腦心。腦心就是目睛命門所藏的先天之精。
圖12 間腦形似泥丸是整個腦髓的腦心。人類胚胎早期間腦的側壁外突形成視目系(命門),目睛命門通過目系與腦心相聯通,其有著發生學上的淵源關系。足太陽之脈起于目睛命門(“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就必起源于腦心,這是由其發生學上的關系所決定的。
腦心元精化生的元氣隨起源于腦心泥丸宮生命之室的足太陽經運行通過目系出生命之門目(“氣出于腦”“陽氣出于目......循項下足太陽”),然后上額循項下入五臟六腑之俞,最后植入足少陰腎經的至陰穴,并唯腎而絡,以命門天火之陽氣溫煦內的地(五臟),這還是命門為“五臟六腑之本”和“其氣與腎通”的經絡學證據。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睛命門,就必上屬于腦心,這也是由其發生學上的淵源關系所決定的。這就是太極陰陽圖“天之陽氣下降于地,地之陰氣上升于天”在內陰陽相互為用的升降運動。
《內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人生先成之精就是先天之精,腦髓就是由先天之精而構成。但是腦髓有間腦和大腦先后天之分,大腦是間腦的自然延伸,是低級腦部位,間腦是腦髓的核心,是高級腦部位(見圖13),所以“精成而腦髓生”本質上應該是“精成而腦心(間腦)生”,腦心是由先天之精凝聚而成!再合參“命門者,目也”及目與腦心在發生學上的淵源關系,所以腦心就是生命之門目所藏的先天之精!命門藏先天之精是它最基本的功能,所以《內經》的這個命門目就是命門,它所藏的先天之精就是腦心,如同中醫的心肝脾肺腎五臟系統本身就包含了解剖學上的實質器官一樣,《內經》的命門也是有解剖學物質基礎的,因為沒有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的功能。
《內經》“太陽根于至陰,結于命門。命門者,目也”。結:締結之結也,即足太陽經是締結于命門的一條經脈;結:植物長(zhǎng)出的果實或植物結出的果實,即足太陽是命門長(zhǎng)出的一條經脈或足太陽是結出于命門的一條經脈,所以說“太陽......結于命門”;結:系(jì)也,即足太陽是系于命門的一條經脈,如同命門為“元氣之所系也”一樣。《內經》“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也是說足太陽是起于目睛命門的經脈。
足太陽之脈出自目睛命門就必源自腦心,這是目睛命門與腦心在發生學上的淵源關系所決定的。即足太陽之脈是起源于目睛命門腦心的經脈,它屬于目睛命門,這是《內經》所明確的。元氣就是“大盛之陽氣”,而足太陽經是運行大盛之陽氣的經脈,所以足太陽就是運行命門元陽之氣的經脈,二者是臟經相符的淵源關系,這應是《內經》其臟配其經的本意。命門腦心元精化生的元氣隨起源于腦心生命之室的足太陽經的運行通過目系出生命之門目(天)(“氣出于腦”“陽氣出于目......循項下足太陽”),然后上額循項下入五臟六腑之俞以溫煦內的地(五臟),這就是命門天之陽氣下降于地的經絡學證據(見圖12)。
五臟(地)得到命門天陽之氣的溫煦后,便產生五臟地之陰氣以上升于天,但五臟地之陰氣如何上升于命門(天)?其途徑有二:一,《內經》“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上屬于腦”,目與腦心在發生學上有著淵源關系,上注于目睛命門就必抵達于腦心,所以五臟六腑之精氣(地之陰氣)皆上升于目睛命門腦心(天)。
五臟六腑之精氣是如何上升于目睛命門上屬于腦心的?《內經》沒有具體講八卦是哪家的,但間接的看,《內經》有“諸脈者,皆屬于目”“目者,宗脈之所聚”之說,“諸、宗”的字義是“眾、許多”的意思,即五臟六腑之精氣應是通過“諸脈、宗脈”等眾多經脈上升于目睛命門的,然后再通過目系上屬于腦心,以地陰之氣上濟于天。二,《內經》曰:“腎生骨髓”。腎精主骨生髓通于腦。《內經》又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
由于腎是五臟之陰的根本,所以是腎藏五臟六腑之精,即腎精攜帶著五臟六腑之精氣(地之陰氣)通過髓道抵達它的最高點——腦心命門,或者說腎水之精氣通過髓道上升至它的頂點——腦心(見圖13)。《靈樞.經脈》曰:足少陰“貫脊,屬腎”。《足臂十一脈灸經》曰:足少陰脈“循脊內”。《陰陽十一脈灸經》曰:足少陰脈“上穿脊之”。足少陰腎經與脊髓直接相通,即腎或是通過其上循脊內的足少陰腎經經過脊髓(髓道)上升至它的最高點——腦心命門。
圖13 腦髓有腦心與大腦先后天之分,腦心的主要內容是丘腦。大腦是丘腦的自然延伸部分,是腦的低級部位,丘腦是腦的高級部位。無論從形態解剖學還是從生理學觀點看,腦心應是髓道的最高點,腎主骨生髓通于腦的最高點應是腦心,足少陰腎經上循脊內的頂點應是腦心。
如此命門居于的上極以其天火之陽氣下降于地,溫煦而不燔灼,蒸化而不干戈,氣化適宜則水之陰氣由此而化而升;腎居于的下極以其地水之陰氣上升于天,相濟而不凌盛,奉養而不扼息,濡養有度則火之陽氣由此而生而降。此陰升陽降水火相濟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相互為用的升降運動。這也是命門“其氣與腎通”的《難經》本意。
《內經》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命門大盛之陽氣通過足太陽經的運行入十二臟之俞下降于五臟六腑,降者謂天,所以命門是內的天;五臟六腑之精氣通過諸脈、宗脈皆上升于目睛命門上屬于腦心,升者謂地,所以五臟是內的地。
命門足太陽經大盛之陽氣下降于五臟六腑,五臟六腑門足太陽經下降于五臟六腑之俞,并唯腎而絡,腎精主骨生髓直通于命門腦心,這就是“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的天人相應觀。命門天之陽氣與五臟地之陰氣相互為用的升降運動將命門與五臟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成為一個對立統一的之精氣(陰氣)皆上升于目睛命門,這就是“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的天人相應觀。命整體,所以“人身小天地”“人是小乾坤”。
從整體看,命門陽中有陰,五臟陰中有陽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根的結構模式;命門天之陽氣下降于五臟,五臟地之陰氣上升于命門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互用的運動模式。前者是結構,為體,后者是功能,為用,符合任何一個事物都有結構(體)與功能(用)的兩個方面,也符合太極陰陽圖的兩大特征。命門與五臟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生機不息,這就是《內經》的“天人合一”之道。
張介賓指出:“五臟之本,本之命門,神氣之本,本在元精”。五臟與命門是對立統一的天地陰陽關系,而陰以陽為主,地以天為主,所以“五臟之本,本在命門”,如同地球之本,本在太陽一樣,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命門元精化生元氣,元氣化生元神,所以命門元神元氣之“神氣之本,本在元精”,如同太陽的陽氣神明之本,本在太陽的核心區一樣,沒有元精就沒有神氣。可見,張介賓早已精辟的闡述了命門與五臟的關系,只是他沒有上升到對立統一的天地陰陽關系。
天人合一在講什么?講的就是溫度(能量),地球自然萬物的生長變化都是離不開太陽,太陽(陽)的能量(溫度)決定了地球(陰)的情況。腎陽(陽,太陽)決定了五臟六腑(陰,地球)的情況八卦是哪家的。人的生老病死,離不開腎陽。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生病的秘密:腎精=腎氣=腎陽=溫度=濕寒=病癥(虛—寒—濕—凝—淤—堵—瘤—癌);不生病的秘密:健康=腎氣(陽)足,百病除!這才是治本。
補陽圣藥·腎合膠囊:腎藏精、肝藏血,用大量人參助山茱、熟地純陰之藥,使陰中有陽,生血生精,肝腎同補。溫腎助陽,益氣固精。提高腎陽,提高溫度,祛寒祛濕,恢復健康。
補腎氣,疏理淤堵,肝腎同補,溫腎助陽,益氣固精。純中藥萃取,無任何副作用;通過多靶點、多系統、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溫補、循序漸進。
調理五臟六腑,改善腎氣不足。有補火助陽、散寒驅濕八卦是哪家的、活血通經的作用,適用于腎氣不足導致的各種癥狀。數位中藥合用引火歸元,直入腎經,溫補腎陽,使陰陽平衡,從根源處解決病癥。
- 標簽:易經八卦圖解大全
- 編輯:唐明
- 相關文章
-
九宮八門圖基本八卦怎么讀八卦方位對照圖明星最新八卦
進入2023年,對于白羊座來說是個好年頭,全年財運旺盛,好運連連
-
太極八卦圖的樣子六十四卦爻裝卦全圖
俗話說“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 排列三最新八卦圖最美八卦圖片大全
- 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八卦海車牌號八卦羅盤指南針
- 八卦圖的作用禁忌八卦符號對應數字太極八卦圖完整圖
- 六十四卦對照圖《易經》八卦圖八卦羅盤app
- 八卦八個卦象符號八個方向順口溜無極八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