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資訊類綜藝節目(娛樂綜藝類節目)
點擊上方
藍色字
可關注我們!
騰訊視頻綜藝部總經理馬延琨的時間是按小時排列的,這樣的狀態勢必成為其猴年的常態,因為騰訊綜藝市場將全面崛起,出品包括《約吧!大明星》、《你正常嗎3》、《RUN快跑!》、《拜托了冰箱》、《搜神記》、《放開我北鼻》等在內的至少12檔節目。
與此同時,其他網絡平臺的自制綜藝節目每家也在10~20個之間,再加之電視平臺播出的節目,2016年綜藝節目在幾百個左右。
綜藝節目市場為何如此瘋狂?瘋狂會刺激原創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部分綜藝節目的幕后推手,或許從他們的故事中能知道些許答案。
綜藝節目為何是千年老二?
我們必須得做綜藝節目,因為在互聯網上,綜藝節目占據的流量與用戶是非常大的,這一點勿容置疑,無論是電視臺還是互聯網,綜藝節目是除了電視劇以外最大的一個類別。馬延琨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這一觀點透漏出兩個信息,一是無論哪個播出平臺,電視劇還是平臺主角,二是這位吸睛大王地位已受到一定威脅。
中國電視劇已走過近60年的發展歷程,后40年才逐步轉變為一種大眾文化形式,尤其是1991年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在《編輯部的故事》制作中引入隨片廣告和企業贊助等商業運作方式以來,中國電視劇行業的市場化、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影視劇制片人王璐告訴記者。
2009年,在全國1974個電視頻道中,播放電視劇的頻道有1764個,占總數的89.4%,全年電視劇播放量已超過500萬集(包括重播)。但在當時電視劇占據絕對地位的大背景下,綜藝節目的數量并不多。
1990年,《文藝天地》(后改名為《綜藝大觀》)算是一個標本式的電視文藝晚會欄目,該節目開播后平均收視率達18%,平均每期收視人數達2億。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消費娛樂的主題越來越明顯,但承擔著寓教于樂的《綜藝大觀》等老牌綜藝節目開始呈現疲態。1997年,《快樂大本營》等簡單娛樂類綜藝節目開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王璐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國家明確提出了廣電領域要進行市場化改革,一個標準就是到了1999年中國所有的省級衛視全部完成了上星,與上星同時提出的是制播分離,這種市場化的邏輯讓制作領域充分自由競爭,不僅刺激著幾千家影視公司再次進入電視劇領域,2000年,全國電視劇生產量為1870部,其中電視臺制作的只占10%。
競爭同樣也帶來了綜藝節目的制作。1999年,由光線傳媒制作的內地第一檔娛樂資訊節目《娛樂現場》誕生。2003年,隨著大陸地區體制機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光線傳媒、世熙傳媒、唯眾傳媒、歡樂傳媒等一批民營電視節目制作公司迅速發展。
當時有多少檔綜藝節目沒有具體的統計,但我印象中,最火的一年有30多檔綜藝節目,而李霞、舒高、何炅、汪涵、李湘、李詠等一批主持人正是在這個階段嶄露頭角并逐漸成名。王璐表示。
即便如此發展,綜藝節目并未撼動電視劇制作的絕對地位,背后的原因在于三點。
一是制作數量。廣電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生產完成并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共計469部14942集,平均每天生產電視劇40集左右。如果再算上廣電總局同意備案公示但最終未獲得發行許可的,2011年的電視劇更是多達1040部33877集,即便按照只有20%的播出比例算的話,一年的播出集也在6775集。而綜藝節目多為周播,即便按照最火爆的30檔算,生產也不過1440期。
二是采購價格。有數據顯示,2011年,電視劇采購市場為100億元左右,綜藝節目的采購價格并沒有公開數據,但按照中等的制作成本3000萬算的話,30檔節目的制作也不過10億,加之三倍的銷售代理空間,也是幾十億。
三是廣告收益。非官方數據顯示,國內許多電視臺70%的收益來自于電視劇的插播廣告。以2010年為例,電視廣告收入為797億元,其中電視劇廣告收入約占電視廣告收入的50%,即約400億元。雖然2010年是綜藝節目發展的高潮階段,但排名靠前的前20名的綜藝節目的廣告收益約為幾十億元。
綜藝節目抓住時機打翻身仗?
第三方數據顯示,2010年,電視綜藝節目類型以10%的市場份額高居榜首,電視劇、新聞等類占據9%,而這個榜首位置在2011年依然保持。
2011年,電視媒體開始面臨挑戰,就是限廣令。王璐表示。
2011年10月11日,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11月28日,其又下發《〈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決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國各電視臺播出電視劇時,每集電視劇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
有不完全統計,這一規定讓電視廣告收益損失在200萬元左右。在廣告收益的壓力之下,電視臺一方面購買精品劇,一方面開始綜藝節目的制作,尤其加大購買海外節目的版權。
某地方衛視內容總監曾向記者表示,相對于自主研發綜藝節目,引進國外成功或成熟的節目模式成本低,而且也能給衛視帶來穩定的廣告收益。
2015年,《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近十檔綜藝節目成為廣告界的寵兒,記者統計發現,這十檔節目的廣告收益共計近100億元,其中兩檔節目一季的收入就是一些地方衛視一年的廣告收益。
除了最為實惠的的收益外,綜藝節目所受關注度也有所提升。
2014年,電視劇的播出量穩居第一,占57%,綜藝節目緊隨其后,占15%。同年,電視劇的收視、微博提及比重分別達到49%和40%;綜藝節目播出比重雖只有15%,但收視占比達20%,提及占比更超五成。搶眼的收視和話題效果有理由讓此類節目被分配到更高的播放比重。2015年,受一劇兩星政策影響,綜藝節目更以爆發式增長,當年綜藝節目達200個左右。
當關注度與收益出現雙贏,一直以版權購入方身份出現的互聯網公司開始有所轉變。
2013年,網絡開始在自制綜藝節目上小試牛刀。到了2015年,網絡自制綜藝節目數量高達96部,相較于2014年,在數量上實現了104%的增長,而且節目類型涵蓋語言、音樂、戶外、生活實驗、親子等多方面,呈現出更加多元化趨勢。從播放量來看,2013年底網生微綜藝的播放量只有7億次,2014年底20億次,去年已超過40億次。
《就是這樣》如果你喜歡杰克遜先生、如果你尊敬杰克遜先生、那么請我們認真的觀看他在大屏幕上最后的綻放吧
如此競爭態勢下,在引進版權的問題上,似乎要看誰下手更快、更準。
記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韓國、荷蘭、英國等節目版權輸出同樣也達到了新的高潮,一家韓國的版權公司負責人表示,兩年前他們公司每年只能賣出1到2個節目模式,但去年賣掉了六七個。
但節目還是要適合互聯網需求的,我們團隊也一直不斷地在探討,因為網民與用戶變化非常大。馬延琨表示,比如最初階段,并不是所有的綜藝節目都適合網絡平臺播出,像《快本》、《快男》這些類型的電視臺節目在互聯網播出也不錯,原因在于這些節目圍繞著年輕的用戶在做,互聯網用戶還是年輕的,而且比較接地氣。現在略有不同,像《好聲音》、《跑男》、《爸爸去哪兒》這樣的節目能夠在兩個平臺都播得都非常好,原因是他們除了娛樂性以外,還有意義,也可以理解為有意思。
這也是馬延琨在韓國看到《拜托了冰箱》時,決定要買下版權的重要原因。
《拜托了冰箱》是韓國JTBC電視臺制作放送的一檔料理類脫口秀綜藝,節目方式是嘉賓和自己家里的冰箱一起到節目現場,八位廚師直接使用冰箱里的原材料,兩兩對決,用最常見的食材在15分鐘內做出美食,該節目的收視率在韓國曾連續一個月排第一。
這個節目有意思在于它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美食節目,而是比較偏語言類。語言類節目在互聯網平臺如果做好的話,還是有其獨特價值的,語言類節目也容易輸出一些價值觀,以此嫁接了明星采訪與美食。馬延琨說。
引進版權風險大 自主創新才是王道?
《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兒》時期的中韓合作已讓韓綜模式輸出者嘗到甜頭(某引進的真人秀節目在內地引發收視狂潮,使得版權方獲得約300億韓元利潤,一度借此扭虧為盈),韓國JTBC電視臺也希望《拜托了冰箱》這個IP能夠在中國有更大的價值,能夠成為下一個《跑男》,于是雙方在兩個月內就簽約成功。
但是要成為《跑男》談何容易。
原版《跑男》是韓國SBS電視臺的一檔王牌節目,由劉在石等藝能性極高的藝人擔任主持人,浙江衛視重金引進版權后,并未照搬,而是在節目制作的過程中,韓國方面提供人員分配、拍攝流程、效果制作等詳細介紹、全程協助拍攝,在保持團隊服裝、名牌、鈴鐺道具、攝影跟拍等原版溫情元素外,還增加了本土化的創新以及周邊文化產品的開發,最終使得《跑男》取得收視率、影響力與廣告收益的多贏。
拿下《拜托了冰箱》版權后,馬延琨面臨的問題是該如何落地。
一檔綜藝節目明星是不可或缺的,馬延琨將《拜托了冰箱》的制作想法與何炅溝通后,何炅表示非常喜歡,兩人算是一拍即合。對于此次合作,有網友最初并不理解,認為如果有美食的話,會做飯的汪涵似乎更適合。
馬延琨則認為,《拜托了冰箱》和普通的美食節目不一樣,引進版權并非照搬。韓國有西餐、韓餐、中餐、日餐,而我們有八大菜系,你要是把它變成一個純美食節目,你會發現這件事情搞得很復雜。現在有多少人去想菜系這個事?年輕人,根本就不懂,只知道說好吃不好吃、好看不好看、好做不好做。
另一方面,《拜托了冰箱》是將明星的冰箱原封不動拉到拍攝現場,通過冰箱將人的故事和食物的故事做有趣的結合,大家即能了解美食,也可以通過冰箱來深扒明星生活習慣以及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何炅也表示,冰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載體,是一個非常私人化的表現,用什么牌子、什么功能、新舊程度、外面的冰箱、里面的擺設情況,即能映射主人的性格也容易暴露主人的小秘密,真的非常私密。
此外,何炅自己是明星又不太會做飯,再加之其本身也是語言類節目中出類拔萃的主持人,無論哪一方面,都會引發網友的共鳴。
至于嘉賓的選擇,是否選擇一線明星?馬延琨認為,我們倒是覺得現在的節目未必一定要是大明星,關鍵要挖掘出屬于我們的嘉賓獨特的價值,這遠比你去找一個大明星更重要。
《拜托了冰箱》第一期里,鄭愷家豪華雙開門冰箱里的過期展覽就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他冰箱里有過期的食品,包括何炅自己家里的冰箱也好不到哪里去,明星的真實狀態如此,我們白領又如何呢?其實,中國人現在生活質量挺差的,所以我們在某些程度上也是用一個冰箱來重新看一下中國人現在的生活本身。馬延琨表示。
一切如最初的期望一樣,《拜托了冰箱》引發網友的共鳴,目前的點播量近4億,而且廣告收益不錯。但要達到《跑男》的效果,《拜托了冰箱》第二季還需下更大功夫,畢竟整體環境與《跑男》已有不同。
《跑男》當初面對的是30多檔綜藝節目的競爭,《拜托了冰箱》則要面對幾百檔綜藝節目,更有一種說法,今年的綜藝節目高達400檔,排名靠前的制作成本都已達千萬級以上,有的高達上億元,幾家互聯網公司為此準備的子彈也相當充分,都在幾十億(包括自制劇)。
假設中上等投入成本在5000萬元到3億元之間,廣告等相關收益至少上億元,如果以這個作為衡量標準的話,在全年400檔真人秀節目中,有10檔這樣的節目就不錯了,只這樣整體估算一下,至少有8成綜藝節目都成了炮灰。王璐認為。
如此風魔下,幾十億的投入是泡沫還是能對我國學習國外先進節目生產機制的刺激?尤其是《好聲音》最近引發的版權戰役更讓內容生產者意識到,引進版權的風險同樣巨大,自主創新才是最重要的。
關于自主創新在2005年左右就已提過,但也只有個別臺投入制作。即便有好的點子,但跟風更流行。比如‘爸爸去哪兒’一出來,親子類的節目就有幾十家,多少年了,國內的情況基本屬于火一檔節目,則會有一檔節目死掉,如此,誰還會創新?上述電視臺內容總監表示。
馬延琨則認為國內需要一個研發體系。
日前,北京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宣布以韓國MBC電視臺前娛樂部部長、曾操刀《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韓綜的金牌PD(制作人兼導演)金榮希為核心的制作人團隊正式加盟。公司高管也表示,金榮希制作團隊的加盟將打破國內綜藝完全被韓綜模式套牢、過分依賴藝人名氣的瓶頸,也為打造適合中國本土化的原創模式提供了無限可能。除金榮希以外,此次被挖來的還有MBC及韓國其他知名電視機構的六大PD。
邀請韓國團隊合作開發原創模式,進入了中韓合作3.0時代,希望能夠從根本上扭轉對原模式的依賴。王璐認為。
文章來源:一財網
歡迎關注騰訊視頻行業透視(微信號:TXVideoPerspective),我們將為您每天提供視頻行業熱騰騰的海內外行業熱點,當然更多超實用的視頻營銷干貨,我們也毫不吝嗇地迅速給到您。至于最前瞻的行業數據、新銳的觀察評論更加是我們的標配。不只兜售資訊,更量販價值,騰訊視頻與您一起前行。
《分手信》時間可能會改變很多、人事物都會有所變化、但最初的感覺、愛的感覺、有時不會變淡、不會消失、請相信永恒、
煮豆粥時,豆子一定不能提前用水泡,否則就不容易煮爛;待水開鍋時,兌入幾次涼水,被涼水“激”幾次,豆子就很容易開花了。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娛樂資訊類綜藝節目(娛樂綜藝類節目)
點擊上方藍色字可關注我們!騰訊視頻綜藝部總經理馬延琨的時間是按小時排列的,這樣的狀態勢必成為其猴年的常態,因為騰訊綜藝市場將…
-
韓國服飾文化介紹韓國時尚衣服在哪兒買韓國流行時尚服飾購物推薦
己籌辦帥氣的時髦打扮想要為這個炎天的自,百貨店看看吧無妨到新天下
-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響普陀特色文化品牌
- 紫金珠寶:凝聚中國傳統文化特點2022年9月13日
- 韓國服飾文化介紹今冬韓國流行服飾搭配網推薦來學約會服裝顏色搭配的技巧
- 韓國美食文化旅游主題日成都市民體驗韓國傳統服飾_韓國服飾文化介紹
- 娛樂資訊報道新聞稿(部隊娛樂活動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