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娛樂圈學霸(歐美電視劇的學霸)
其實一直以來,大家都有種錯覺,仿佛學霸跟演員是兩件反差很大、根本不可能同時發生的事。
但喜歡歐美圈的朋友也會發現,既是學霸也是演員的人并不少見,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
13歲時考入伊頓公學,畢業后升入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主修古典文學,以優異的 雙重一級榮譽 (double first)成績畢業,最后進入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表演。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中國的藝術院校對考生文化課分數要求很低,倒不好說這樣是錯的——
第一,學習跟演戲其實可以不沖突。不信請往后面看。
第二,如果學生的知識水平本來就達不到碩士甚至博士準入線,為何要強行追求一個學歷?帕西諾高中沒畢業,德尼羅是勉強畢業,他們都是從表演培訓學校起步的。對,沒有本科文憑,沒寫過博士論文。
第三,表演本來強調的是實踐和應用,國外此類學科的最高學位一般是藝術碩士(MFA,Master of FineArt),而博士學位則指向理論與科學研究。
如果一個演員想進一步提升自己,他完全可以去研修電影學、戲劇學或文學、歷史等人文學科,有時我們會看到的表演學博士算什么?初中學歷的帕西諾六十多了還能演《威尼斯商人》并拿到托尼獎提名,他算不算學霸?
第四,對任何演員來說,良好的文化修養肯定大有裨益。
反過來說,既然文化課如此重要,為什么錄取分數線還那么低?為什么俺們這兒批量生產沒文化的流量明星、摳圖影后?為什么都博士了還寫不對導師的名字?
那么別人家的學霸為啥能成為演員(而不是反過來)?
首先他們有足夠多的機會。
歐美學校本來就重視戲劇教育,從小學到中學,都會經常組織學生排演戲劇——這無疑是培養人文素養、激發創造力的好方法,現在國內一些學校也開始借鑒。
有不少演員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萌生了對表演的興趣,比如梅麗爾·斯特里普就是從初中演到高中,然后考進瓦薩學院學戲劇,又繼續到耶魯攻讀戲劇學碩士。
當然,并不是誰都會在小小年紀便立志逐夢演藝圈。更多人只把它作為愛好,并沒有進入專業的表演院校。本文主要討論的就是這種半路出家派學霸演員。
至于那些入學前已經是演員,或者成名后再回頭深造的,限于篇幅就不細說了——對不住啦,艾瑪·沃特森和娜塔麗·波特曼!
學生劇社哪家強?牛津劍橋賽藍翔
喜歡表演,但還是先考進名校再說吧!就這樣,學霸們如愿進入精英學府。這時他們會眼前一亮——因為一大波學生劇社正等著吶!
學生劇社,擱咱們這兒是社團副業,可要是擱在牛津劍橋,那就是百年傳統、文化傳承。不開玩笑,早在1855年,也就是大清咸豐年間,劍橋就建立了全英國第一家大學劇社——劍橋業余戲劇俱樂部(簡稱CUADC)。
起初劇社只是從劍橋鎮一家旅館租下幾個房間作演出之用,其間經過不斷修繕,到1883年,會員們共同籌資把旅館買了下來,這就是至今仍在營業的ADC劇場。
別看這里又舊又小,只有二百來個座位,在這兒登過臺的大角色可真不少。
一般來說,只要是本校學生都可以提出入社申請。雖然門檻低,但一些學生劇社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接近專業水平。
除了表演之外,學生更可以涉足導演、編劇、制片、舞臺設計、服裝、聲光、道具制作,甚至畫海報……可謂臺前幕后,一應俱全。
劇社每年都會組織多場演出、活動,甚至校外巡演。這么說吧,當一切都真像那么回事時,誰也沒法再不當回事。
劍橋和牛津都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學生劇社。但總的來說牛津還是略遜一籌。主要因為他們一直都沒有學生獨立運營的劇院(出身劍橋的演員沒少拿這個笑話隔壁)。
更令人羨慕嫉妒恨的是,ADC劇場里還有個小酒吧!每當夜深人靜,整個學校都熄燈打烊的時候,只有ADC酒吧還人聲鼎沸、觥籌交錯。
在劍橋的學生劇社中,又以1883年成立的腳燈社(Footlights)最為著名——這得從60年代說起。可以說,直到60年代之前,學生劇社還只是小孩子的把戲,沒人正眼看待。
可隨著戰后社會風氣的松動,一些劍橋學生率先掀起變革。腳燈社本來就有喜劇傳統,新一代成員更側重針砭時弊、嘲弄保守觀念。都說英國人擅長冷幽默,而英國諷刺喜劇的開端,也正是由他們而起。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庫克,《衛報》贊其為現代諷刺之父。
他在劍橋學習法語和德語,本來想做外交官,卻把喜劇當成了畢生事業。
他最著名的本事是惡搞政界要人,特別是當時的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蘭。有一次他在臺上表演時,首相大人就坐在觀眾席里,庫克照演不誤,還變本加厲地玩現掛,對方也只能敢怒不敢言。這一幕在英劇《王冠》中被重現,成為重要的時代注腳。
彼得·庫克后來加入四人喜劇團超越底線(Beyond the Fringe),該組合集合了當時劍橋和牛津最好的段子手,一度曾風靡全英乃至美國。
要細說超越底線對喜劇表演的啟發作用,恐怕得寫一本書——可若要簡單說呢,兩個字足矣,那就是:巨蟒。
墻上被孩子涂上蠟筆漬后十分不雅,可用布(絨布最佳)遮住污漬處,用熨斗熨燙一下即可,蠟筆油遇熱就會熔化,此時迅速用布將污垢擦凈
巨蟒是什么?如果你喜歡喜劇而沒看過巨蟒,如果你喜歡英國文化而不知道巨蟒,那你就白活了。
可惜現在沒時間仔細安利這尊喜劇史第一大神,還是先曬學歷吧。巨蟒1969年首次在BBC亮相,共六名成員,包括:
約翰·克里斯,劍橋法律專業,畢業時教授親口告訴他:你不當律師是大英法律界的損失。
先后在劍橋和倫敦醫學院讀醫科,即將拿到執業醫師資格卻放棄的格雷厄姆·查普曼。
出身劍橋英文專業卻很會寫歌的埃里克·埃德爾,腳燈社主席,并首開準許女生入社之先河。
埃里克·埃德爾(左一),沒錯,右邊兩位是……
還有兩位來自牛津,分別是主修現代史的邁克爾·佩林,和主修文學的特里·瓊斯。
是不是還差一個?好吧,跟上述幾位比,美國佬特里·吉列姆簡直就是個半文盲。雖說他也是名校出身,畢竟沒法跟那幾個英國佬比。他很少參與創作,有臺詞的角色也不多,主要負責動畫。
巨蟒劇團可謂超越底線的升級版。他們把諷刺喜劇從舞臺和廣播搬到了電視里,開拓出一整片新天地,無論知名度還是影響范圍也就更大。
他們還投身電影,留下《巨蟒和圣杯》、《萬世魔星》這樣不可逾越的經典。總之,用喜劇界披頭士來比喻一點都不夸張。
第一次接觸巨蟒,你可能會為其腦洞折服,也會對一些段子的粗鄙低俗印象深刻。但稍微再多看一些,學霸的馬腳也就露出來了——隨便編個小品就是古希臘哲學家跟德國哲學家踢足球,隨便拍個電影就是解構主義版《圣經》……
?
實際上,當這幫人玩起文字游戲或歷史文化梗時,我們這些并非以英語為母語的當代觀眾,恐怕還真不一定接得住。
笑星,影后,工程師
劍橋腳燈社后繼有人。尤其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這段時間,集中涌現了幾位大牛——為首的是斯蒂芬·弗雷、艾瑪·湯普森和休·勞瑞,他們就不用介紹了吧?
這仨人是腳燈社的同期成員,彼此之間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和前輩的軌跡一樣,他們也都以演喜劇作為起點,在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ringe)上一鳴驚人,然后去做電視喜劇節目,再然后是電影。
插播兩句Edinburgh Fringe:這是每年在蘇格蘭愛丁堡舉辦的一個藝術活動,最大的特點是——全開放、無審查、無門檻,任何人都能去演出,找不到場地的話在街頭就地開戲也沒問題。
這里特別適合年輕人一試身手,也因此成為英國喜劇界的孵化器。
1981年,腳燈社的節目在愛丁堡拿下最佳喜劇獎,大家猜猜由誰給他們頒獎?憨豆!
羅文·阿特金森比休叔他們出道更早——也沒早幾年,但已經足夠有資歷做頒獎嘉賓了。
他碩士畢業于牛津,學電氣工程。是的,一個有理科碩士學位(MSc)的喜劇演員!所以,偽學霸們以后就別明貶暗褒地吹自己偏科了,弄得好像搞藝術的都是文科生一樣。想想憨豆吧。何況還有學哲學的導演呢,還有玩搖滾的天體物理學博士呢,還有學編程的作家呢!
別看阿特金森以憨豆家喻戶曉,其實他是標準的大智若愚。看看他早年為BBC制作的英劇《黑爵士》你就知道了。
這部喜劇在譏誚中把數百年來的大英歷史糟蹋了一個遍,既尖酸又雅趣,尤其是對白的文學功底很高(咦他不是電氣工程師嗎),如同用莎翁戲的腔調講段子。
畢業之后,斯蒂芬·弗雷和休·勞瑞組成喜劇二人組,火了很多年,也曾一起出演過《黑爵士》。
休·勞瑞在《黑爵士》里的滑稽樣
《和聲》繼《婚紗》后又一韓國感人力作!金允珍大姐、老奶奶這些角色都能夠深深的打動你的心,并讓你不由的落下眼淚,總之、這是一部你不可錯過的應是佳作!!!
后來弗雷繼續過他主持、寫書、偶爾拍戲的隨意日子,休·勞瑞專心做演員,還去好萊塢闖蕩,最后成了人見人愛的豪斯醫生。
而艾瑪·湯普森肯定是所有學霸里最bug的。她不僅是史上最會演戲的學霸,也是最出色的女演員之一。兩次奧斯卡獎和五次提名足以說明問題。這還不算,她是唯一一個拿過編劇小金人兒的奧斯卡影后!劍橋英文系豈是白念的?
90年代腳燈社最耀眼的產品有兩位:《IT狂人》主演、如今做導演也很出彩的理查德·艾歐阿德;
另一位是以毒舌時評著稱的脫口秀主持人約翰·奧利弗,他倆當年一個是會長,一個是副會長。
再往后數,就該輪到《唐頓莊園》大表哥丹·史蒂文斯了。
還有很多劍橋學霸來自其他劇社(很多人也會身兼數社)。比如伊恩·麥克萊恩老爺子是馬洛社(The Marlowe Society)成員,抖森、蕾切爾·韋茲和麗貝卡·豪爾跟他是社友。
看似瘋瘋癲癲的波拉特薩沙·拜倫·科恩1993年從劍橋畢業,也是CUADC成員。
而蒂爾達·斯溫頓有點與眾不同,她在劍橋時加入的是……英國共產黨。
當然不能不提小雀斑,他和抖森是伊頓公學與劍橋的雙重校友,跟威廉王子是伊頓同屆,表演之路也從中學時便開始。
你能找出小雀斑和威廉王子嗎
后來能在《萬物理論》中飾演劍橋的驕傲斯蒂芬·霍金,對他來說真是份別樣的殊榮。有趣的是,片中飾演霍金妻子的菲利西蒂·瓊斯恰好來自牛津——這才叫名校組合。
速食布丁,神經博士
美國名校也有悠久的學生劇社文化。比如哈佛的速食布丁劇社(Hasty Pudding Theatricals)。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95年,起初是普通的大學兄弟會,后來才逐漸演變成劇社,節目以音樂喜劇為主,最重頭的保留節目是男扮女裝反串跳大腿舞。
速食布丁有很多知名社友——光美國總統就一大堆。演藝名人包括好萊塢傳奇笑匠杰克·萊蒙、喜劇女星拉什達·瓊斯等。
除了自己表演之外,社員們每年都會評出速食布丁年度男星/女星獎,2019年度的獲獎者是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和米洛·文蒂米利亞。
哈佛還有本著名幽默刊物《哈佛諷刺社》(The Harvard Lampoon),創立于1876年。許多著名作家、編劇和喜劇家都曾是該雜志社的一員。
從《周六夜現場》到《深夜秀》,從《宋飛正傳》到《老友記》,幾乎每個熱門脫口秀或喜劇的背后,都少不了出身于《哈佛諷刺社》的編劇,可以說,哈佛就是美國電視喜劇培訓基地。
美國這邊還有兩個奇人值得重點說說。一位是肯·鄭,就是那個在《宿醉》等片中瘋癲猥瑣的亞裔怪咖。
?
但他是從大名鼎鼎的北卡大學醫學院畢業的醫學博士,正式當演員之前一直在當醫生!
另一位是馬伊姆·比亞利克,《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的女朋友。不過謝耳朵是劇中人,她不管戲里戲外都如假包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科學博士!
而且她從小就是童星,除了讀博期間休學兩年去拍戲之外(她自己說是為了上醫療保險),一直是邊演戲邊讀書。她是怎么做到的?恐怕只能用神童二字來解釋了。
你說什么?馬特·達蒙也是哈佛學霸?是倒是,可惜他沒等畢業就輟學去當演員了……
讀書演戲,亦可賽艇
是時候提出這個令大家困惑已久的問題了。誰不知道進名校有多難?誰不知道從那里畢業更難?這幫家伙難道會影分身術,可以一邊學習一邊排戲嗎?
比如休·勞瑞還曾經是劍橋賽艇隊成員,有時候每天要訓練八個小時!他怎么有時間讀書來著? ?
話說如果不是因為得病,他恐怕就子承父業(老爸也是劍橋出身,還拿過奧運冠軍)去當賽艇運動員了。
承認吧,所謂學霸,本來就是指那些好像從來不費勁兒,卻每次考試都能拿第一的人嘛。
也不是沒人問過他們,但答案能把你活活氣死——
學習啊寫論文之類的,對我來說是最簡單的事了,稍微努力一點點就可以……任何科學不都是學東西嗎?而我確實很擅長學東西,只要不是創造性的事,那就很容易。寫劇本才叫難。
上述找抽的話來自巨蟒成員格雷厄姆·查普曼。作為補充,以下是他在劍橋時期的部分課程: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后來他又到倫敦醫學院學了三年臨床醫學。假如你有學醫的親友,不妨問問他這些玩意有多容易。
我本以為牛津是個人人都比我聰明的地方,后來逐漸意識到這不過是錯覺。我不是很喜歡牛津。巨蟒的另一位成員特里·瓊斯說。
我的大學真是笑呵呵地混過去的。我只在晚上學習,白天要寫劇本,編段子,演小品。巨蟒的另一位成員邁克爾·佩林說。
也許我們只能把一切歸結于天賦。確實有人很擅長學習,正如有人很擅長《王者榮耀》,沒啥可奇怪的。
像艾瑪·湯普森剛加入腳燈社時就顯露出過人的聰敏——盡管她身邊已經是一群人精了。很明顯她的前途最遠大,斯蒂芬·弗雷回憶說,我們都叫她‘天才艾瑪’。
2017年她回到劍橋做演講,其中提到幾個求學期間的生動小故事,包括(小孩子請先躲開):
斯蒂芬·弗雷搞了個很失敗的群P派對,她去參加來著,但中途退縮跑掉了。
她來劍橋面試的時候順走了大廳里的煙灰缸。她曾在學校的廁所里來過一發。
她曾在宿舍后花園種大麻。
也別真以為學霸們光知道胡混。同樣在那次演講上,艾瑪·湯普森告訴晚生后輩,沒有大學就沒有后來的表演事業:劍橋給了我一個安全之所,讓我學會如何思考。
最后,還有這些演員也是學霸:
凱特·貝金塞爾,牛津,法語、俄國文學。
詹姆斯·弗蘭科,哥倫比亞大學寫作研究生班藝術碩士。
麗莎·庫卓,瓦薩學院,生物學。
魯妮·瑪拉,紐約大學,心理學、國際社會政策。
娜塔麗·波特曼,哈佛,心理學。
朱迪·福斯特,耶魯,文學。
大衛·杜楚尼,普林斯頓,英國文學。
弗雷迪·海默,劍橋,主修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
艾瑪·沃特森,布朗大學,英國文學。
瑪吉·吉倫哈爾,哥倫比亞大學,文學、東方宗教。
保羅·吉亞瑪提,耶魯,英語、戲劇學碩士。
約翰·卡拉辛斯基,布朗大學,戲劇藝術。
里茲·阿邁德,牛津,哲學與政治經濟學。
克里斯·派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語。
總之,這些學霸都是那種才思滿溢、古怪精靈,在人堆里一眼就能分辨出來的主兒,恐怕無論做什么都不會平凡,他們選擇做演員,是我們這些觀眾的幸運。
巧除蔬菜殘余農藥:取500毫升清水加食用堿5至10克配成堿水,將蔬菜放入其中,據菜量配足堿水,浸泡幾分鐘后,用清水洗凈。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歐美娛樂圈學霸(歐美電視劇的學霸)
其實一直以來,大家都有種錯覺,仿佛學霸跟演員是兩件反差很大、根本不可能同時發生的事。但喜歡歐美圈的朋友也會發現,既是學霸也是…
-
綜藝節目還是臺灣會玩運動會也能一波三折臺灣綜藝節目app
練們的腦洞大開也不能不平氣教
- 免費追韓劇APP集錦-免費追綜藝軟件
- 臺灣綜藝節目app臺灣音樂性綜藝節目的前世今生
- 免費追綜藝軟件這個“五一”假期綜藝節目有得追了!
- 大陸綜藝節目正在改變臺灣臺學生直呼“好想去!”(1)臺灣綜藝節目app
- 2022免費看電影電視劇的軟件推薦2022年9月29日免費追綜藝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