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內地娛樂小說(所有內地娛樂文小說)
刑偵劇重回牌桌。
文|張嘉琦
刑偵劇重新活躍了,光是今年,就播了20部。
以海南昌江黃鴻發涉黑組織為原型的反黑劇《罰罪》,禁毒題材的《冰雨火》,以畫像師為視角展開破案的《獵罪圖鑒》等,都獲得了不小的反響。再往前看,去年的《掃黑風暴》和2019年的《破冰行動》,都進入了年度劇集播放量前二十。30年了,刑偵劇的基本盤,還在。
刑偵劇是無可置疑的國民類型。直到現在,《重案六組》仍被刑偵愛好者奉為神作,四部豆瓣評分均在8分以上;在《掃黑風暴》里飾演警察的孫紅雷,雖然后來成了《極限挑戰》喜劇人,但很多人對他最初的印象,仍然是《征服》里的那個劉華強。
和其他隨市場風向而起伏的類型劇不同,刑偵劇雖始終對觀眾有著吸引力,頭上卻始終帶有緊箍。無論是電視臺時代愈演愈烈的魅力反派,見縫插針的血腥、暴力、色情等擦邊畫面,還是過分追求真實而導致的偵查手段泄露等問題,都意味著這一類型不變的課題:必須一直在自律和自由之間尋找平衡
國產刑偵劇的發展過程,一直伴隨著對社會的某種探索。精彩的故事固然重要,但它所肩負的社會意義,決定了它無法信馬由韁地創作。甚至,連類型本身的定義,都十分模糊。不過,經過了幾十年的浮沉,邊界逐漸清晰了起來,刑偵劇也在當下的國產劇市場,找到了它的位置。
*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業界,對刑偵劇這一概念都沒有明確界定,刑偵劇與警匪劇、公安劇、涉案劇、反腐劇、犯罪劇等多種類型之間,存在定義上的交叉和區別。
因此本文所討論的刑偵劇是廣泛意義上的劇集類型,援引自西南政法大學刑偵劇研究中心主任肖軍的定義,指具有偵查權的主體(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等)運用措施、手段、策略來破案的劇集。
電視上的刑偵劇
很多觀眾對刑偵劇的初印象,是屬于TVB的。
被稱為TVB刑偵劇之父的監制潘嘉德,在1995年到1999年內,連續推出了四部《刑事偵緝檔案》和兩部《鑒證實錄》。
《刑事偵緝檔案》第一輯開播當年,就以32點的平均收視和38點的最高收視,拿到了年度收視冠軍。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一切都將成為呈堂證供這句經典臺詞,更是成了刑偵劇的某種代言。
不過,不同于后來才在內地開花的TVB武俠劇,內地的刑偵劇幾乎與TVB同頻,在佳作的產出頻率上也不遑多讓。
1979年,廣東電視臺和中央廣播電視劇團合作拍攝了《神圣的使命》,這是內地的第一部刑偵劇。在之后的幾年時間里,刑偵劇以每年1~2部的頻率穩定輸出,逐漸成為一種固定類型。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1986年由海巖小說改編的《便衣警察》。這是海巖的第一部影視化作品,在刑偵線里融合了他后來被奉為經典的巖式言情。這部劇不僅收獲飛天獎和金鷹獎,還是公安部首屆金盾影視獎的得主,是刑偵劇發展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間來到90年代,一種新的形式開始活躍,取材自真實大案要案的紀實類刑偵劇。
這些劇在命名方式上也十分樸實,如《9.18大案偵破紀實》《12.1 槍殺大案》《大案偵破12警示錄》等。當時,國家廣電總局總編室副主任王丹彥就提到過,現在只要社會上出現大案、要案、重案,很多制作單位便會蜂擁而上,爭搶拍攝權。
這類作品大多是實地拍攝,有些甚至啟用職業警察擔任演員。《中國刑偵一號案》就是全程實地、實景拍攝,劇中的警察也都是真實生活中的刑警。不止是觀眾,這樣的拍攝方式讓參演者都很難分清真假。罪犯白寶山的扮演者丁勇岱回憶道,他有一次偶然見到了劇中扮演警察的刑警,對方看到他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掏槍。
由于這類刑偵劇最吸引觀眾的點就是真實,創作者也極盡所能地想要達成對案件百分之百的還原。《12·1槍殺大案》甚至找了當時偵辦此案的警察直接出演,劇中大部分里扮演刑警的演員,都是12·1槍殺案探案組的成員。
紀實刑偵劇卷得如此厲害,原創劇目自然也不甘落后。21世紀初,一大批極具競爭力的刑偵劇開始涌現,《紅蜘蛛》《重案六組》《征服》等劇,時至今日仍然常被提起。
不過,在這些刑偵劇里,反派大都被塑造得非常有魅力,甚至成為劇中的主角,警察反倒更像工具人。
《征服》里的劉華強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黑幫老大的代名詞,《黑洞》里陳道明飾演的反派主角聶明宇也讓人印象深刻——一個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幸走上歧路,妄想用毒品統治世界的瘋子。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4年,電視臺共播出了超過20部刑偵劇,在制播水平遠不如今的當時,幾乎稱得上是數量最多的劇集類型。光是《公安局長》這個名字,就有兩部劇在央視黃金檔相繼播出,分別由陳寶國和濮存昕飾演。
演員們也熱衷參演刑偵劇。
1999年在《刑警本色》里飾演年輕警官的王志文,在兩年后的《黑冰》里搖身一變成為威震四方的大毒梟;陳道明也在演完《黑洞》后,再度和導演管虎攜手,出演了刑偵劇《冬至》。
刑偵劇的火爆不是意外。
警匪對立的模式,加上案件偵破的主線,不僅能給予了創作者極大的表達空間,還天然能容納懸疑、情感等吸引觀眾的話題。甚至在呈現暴力、血腥等具有沖擊力的場面上,都處于曖昧地帶。清華大學教授尹鴻提到,刑偵劇因為比較極端化和強烈,是非常適合影視作品表述的題材。
據新華日報報道,當時每年公安劇的比例占到所有電視劇的30%,十幾部公安題材同時在各個衛視播出,幾乎霸占了所有黃金檔,僅2003年8月的公安劇數量,就和2002年全年總量差不多。
一時間,刑偵劇成了電視劇市場上的香餑餑。
然而,在繁榮的景象背后,亂象也在肆意生長。
刑偵劇對真實的追求逐漸滑向極端。有些刑偵劇將罪犯如何逃避追捕、銷毀證據、與公安對抗等細節全部拍了出來,成為犯罪指南,在當時的社會新聞里就出現過看刑偵劇學到反偵查措施的搶劫犯;血腥、暴力、色情等場面的也開始增多,打著還原作案過程的旗號,以博觀眾眼球。
2004年,原定在北京電視臺黃金檔播出的《梅花檔案》,被廣電總局緊急叫停,由古裝劇《李衛當官2》補上。有報道稱,為了增強故事的真實性,劇中有一大段醫學院解剖尸體的戲份都是使用真尸拍攝。
刑偵劇越來越剎不住車的同時,其實也早已埋下了不少隱患。到了《梅花檔案》被緊急叫停的那年,地雷終于爆炸了。
斷檔與重啟
2004年4月,一紙文件宣告了引爆了刑偵劇的地雷,刑偵劇的電視盛世終結了。
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加強涉案劇審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所有正在和準備播出的涉案題材作品,都只能在晚上11點后播出。這意味著霸屏黃金檔多時的刑偵劇即將退場,即便作品還能播出,也很難能擁有過去那樣傲人的收視率了。
新京報在2019年的一則涉案劇相關文章中提到,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上述《通知》下發以后,當年送審的相關劇目在批準、立項環節被壓縮了40%。
當時,南方電視臺剛剛推出了紀實片劇場,主打的就是刑偵劇,備播的《無限正義》《掙脫》等劇都因為這份文件受到影響,紀實片劇場的策劃也因此被臺里放棄了。
創作者們也紛紛轉向。
憑借著《黑洞》《七日》和《冬至》三部獲得刑偵劇專業戶之稱的管虎,在上述通知發布后,也轉而開始拍攝民工題材的《生存之民工》。當時在接受新京報的采訪時,管虎表示:雖然昨天看到總局做出了解釋性的說明,但是與其打擦邊球,還不如尋找新的題材領域。
《懸崖上的金魚姬》宮崎駿先生作品、老人家總能以他自有的方式來詮釋他的想法、他的動畫早已遠遠超過了很多真人跑龍套、當你在笑話這些觀看宮崎駿電影的同志們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錯過了很多不可復制的經典、、、推薦!
他所提到的解釋性說明,指的是廣電總局管理司負責人對《通知》的公開回應。該負責人指出,目前社會上對這個政策有一些不準確的認識,理解上存在偏差。這種偏差主要是兩點,其一是涉案劇并非禁止播出,只是規定了播出時段;其二是規定的針對范圍不是所有涉案劇,而是以刑事案件為主要劇情的,含有暴力、兇殺、恐怖等內容的電視劇。
雖然并沒有對所有刑偵劇一刀切,但由于無法準確地把握創作邊界,創作者也不敢輕易試錯,刑偵劇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完全消失在了大眾視野當中。
在幾乎消失了6年多之后,2012年9月,CCTV-1在黃金檔播出了《盤營鎮警事》。
這被行業看做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刑偵劇似乎重新擁有了可能。更具標志性的轉折點或許是2014年播出的《湄公河大案》,這部劇改編自真實案件湄公河慘案,不僅能在央視黃金檔播出,還獲得了第30 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刑偵劇重回牌桌了。
2014年末,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副司長劉梅茹在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到了對公安題材應當區別對待,不僅承認了該題材的正向價值,還就十年前的那則通知做出進一步說明:業界對政策可能存在誤解,也可能清楚政策,但因為難度而選擇避開,確實這些年來獲得廣泛認可的優秀公安劇不多。
與此同時,電視劇行業也發生了巨變,渠道更迭、電視臺式微、網絡平臺迅速崛起。國產劇集正式迎來了網劇時代。
平臺接過了電視臺的權杖,開始思考如何用差異化的自制內容,來爭得更多用戶。而刑偵劇作為一種已被證明有效的經典類型,自然被納入思考范圍。
愛奇藝相關負責人曾透露,平臺在2014年籌備自制項目時借鑒了一些市場調研和相關數據,發現網絡用戶對三類內容最感興趣,其中一個就是推理懸疑,因為能勾起其獵奇心理。當時網劇的自審自播制,也為刑偵劇帶來了更大的創作空間。
沉寂了多年的刑偵劇,正式在網劇時代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第二春。
2014年前后,一大批網生刑偵劇涌現,有不少至今仍被看做是網劇的代表作,改編自周浩暉小說的《暗黑者》,張一山的成功轉型之作《余罪》,以及至今仍未能等到第二部的《白夜追兇》等,至今仍在懸疑刑偵里占有一席之地。
或許是仍對十年前的禁令心懷忐忑,這一時期的刑偵劇幾乎不碰觸真實案件,更多的是像《心理罪》《暗黑者》《法醫秦明》這些改編自網絡小說的作品,因此更符合網生代觀眾的需求。
和電視臺時代相比,網劇時代的刑偵劇將目光重新聚焦回警察,開始在正派身上大做文章?!栋岛谡摺穼0附M里的警察有撲克臉、有暗黑蘿莉,有網游高手;案件也頗具二次元感,網劇版《心理罪》的第一個案件,將兇手設定為殺人飲血的吸血者。
那些純粹的、罪大惡極的反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反派特征的主角。
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余罪》里張一山飾演的臥底警察,特殊的身份為警察這個職業的熒幕呈現增加了戲劇感,也避免了成為工具人的窘境。為了跳出過去熒幕上的太刻板無趣的警察模板,《白夜追兇》更是直接將主角設置為編外顧問。
不過,由于刑偵劇主體的特殊性,它始終要更嚴謹。據法制日報報道,2017年初,時任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的羅建輝在一次會議上公開提到, 2015年網絡劇興起了公安題材的熱潮,上線的有《余罪》等。在情節設計上、人物塑造上有些違背公安的實際,不符合人民警察的價值觀,甚至違反公安的紀律。
2017年6月,《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審議通過,其中有幾條規定涉及到了刑偵劇,包括禁止制作和播放含有宣揚淫穢、賭博、吸毒,渲染暴力、恐怖,教唆犯罪或者傳授犯罪方法的網絡視聽節目;暴露偵查手段、偵破細節等內容和情節應當剪裁刪除后再播出等。
隨后,《余罪》停播,《暗黑者》《心理罪》等劇都下線整改,網絡刑偵劇的草莽時代也畫上了句點。只不過,這次不再是中斷和沉寂,而是即將迎來更好的開始。
當刑偵成為一種元素
作為一種極為特殊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劇集類型,刑偵劇這幾十年來,一直處在邊發展、邊探索的過程中。這一過程既包括對邊界和尺度的探索,也包括對觀眾審美偏好的猜想。
真實案件改編的刑偵劇重回大眾視野,就是邊界探索成功的一個象征。如何既保留紀錄真實案件所能帶來的社會功能和審美價值,又不造成負面影響,這個問題目前應該已經有了答案。
2021年,改編自孫小果案、海南黃鴻發案、操場埋尸案等真實案件的《掃黑風暴》播出。劇中所有案件都由全國掃黑辦提供,背后還有中央政法委的支持和把控。
和90年代的紀實刑偵劇相比,如今的紀實刑偵劇,已經不是盡可能地追求完全紀實,而是在真實和藝術表達之間做了平衡。
另外,由于過去的紀實刑偵劇力求真實,大都會細致地呈現案件的犯罪和偵破過程,放大血腥和暴力的場景。而現在的紀實刑偵劇更傾向于呈現罪犯的心理動機,及其所造成的社會影響,消除了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很多除油煙機上有油盒,油滿倒掉后,油盒很難清洗,可在干凈油盒里先放點水再安在油煙機上,讓油滴在水上,快滿時一倒,油就全出來了
社交媒體的發展,也為這類刑偵劇提供了天然的討論場域。過去只出現在新聞聯播和茶余飯后的奇案要案,如今成了全民聚焦的社會話題,這些反映現實的刑偵劇,開始和輿論場形成巧妙的互文,教育意義和影響力更甚以往。
一個并不算嚴謹的例子是最近熱播的《底線》。
法治題材雖然嚴格意義上并非刑偵劇的范疇,但其對真實案件的使用同樣值得討論。當中的被閨蜜男友殺害案便是以近幾年在互聯網上關注度極高的江歌案為原型,辱母殺人案的原型則是2016年的4·14聊城于歡案,這些社會關注度極高的真實案件出現在劇集作品中,既有一定的警示意義,也能引發觀眾更多的思考。
國產刑偵劇中一直飽受詬病的女性角色的定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這與社會思潮的方向有關。
早期的刑偵劇中,女性大多都是作為男性的附庸而出現,或是在一眾男警察中負責拖后腿,或者只是方便編劇安排感情線。即便是在《重案六組》里作為能力天花板而存在的女警季潔,也逃脫不了被男性化的命運,一頭干凈利落的短發和雷厲風行的性格,都是傳統意義上更男性化的特征。
而如今,女性角色開始在刑偵劇中承擔更關鍵的作用,她們無需像男人,就能擁有始終在線的智商和工作能力。比如《白夜追兇》里的法醫高亞楠,《掃黑風暴》里的副局長賀蕓等等。今年播出的《獵罪圖鑒》更是直接主打女性向刑偵的標簽,不僅在案件選取上靠近女性,在敘事風格和審美表達上也更加細膩。
刑偵劇在幾經波折之后,現在已經趨于穩定,并且逐漸形成兩個趨勢。
其一是刑偵劇類型的多元化。早期的刑偵劇,大多是以惡性刑事案件為主體,以警匪二元對立的模式,展開講述案件的偵破過程?,F在的刑偵劇則將觸角伸向更細分的領域,并且融入了更專業的知識。如聚焦經濟犯罪案件的《獵狐》,昆蟲學研究生加入破案小分隊的《破繭》,以及呈現了畫像師這一新職業的《獵罪圖鑒》。
不過,視角的創新還是要在尊重現實情況的基礎上。在部分這類作品里,為了凸顯主角職能的重要性,會忽視邏輯鏈條的完整,和警察隊伍內部的協作性,像《心靈法醫》中看一眼尸體就能推理出作案過程的橋段,就屬于本末倒置了。
其二是刑偵開始元素化,和更多類型進行融合和兼容,類型化的疊加能為傳統題材注入新的活力,是如今劇集市場的整體趨勢。前文提到的《底線》就將刑偵元素融入了司法劇中,豐富了講述案件的劇情。近幾年開始興起的社會派推理懸疑劇,則是通過弱化案件偵破過程、強化心理動因,觸達到了更深刻的社會議題。
從大起大落到穩步前行,刑偵劇花了30年的時間,終于在國內蹚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對創作者而言,每一次試錯都是寶貴的經驗。幾度更迭,讓刑偵劇煉成了獨特的氣質,它記錄時代,也成就了國產劇里一個重要類型。
而對觀眾來說,一部優秀的刑偵劇帶來的觀看體驗是獨一無二的,看的時候緊張揪心,看過之后內心仍有波瀾,這便是刑偵劇的價值了。
2.管虎轉攻民工問題 避開禁播令暫別警匪劇,新京報
3.廣電總局回應涉案劇問題:只是轉出黃金時段,新京報
4.融入專業化知識,探索刑偵劇新路徑,中國藝術報
將各種花瓣曬干后混合置于一匣中,放在起居室或餐廳,就能使滿室飄香。將其置于袋中,放在衣柜里,能把柜內的衣物熏上一股淡淡的幽香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求內地娛樂小說(所有內地娛樂文小說)
刑偵劇重回牌桌。文|張嘉琦刑偵劇重新活躍了,光是今年,就播了20部。以海南昌江黃鴻發涉黑組織為原型的反黑劇《罰罪》,禁毒題材的《…
-
內地娛樂公司排名(娛樂公司排行榜內地)
今日,國際領先的品牌戰略管理咨詢公司Interbrand英圖博略發布《2022中國最佳品牌排行榜》。榜單采用經過第三方獨立審計的財務資…
- 內地娛樂圈排行榜(內地娛樂圈的規則)
- 內地娛樂圈排行榜(內地娛樂圈大齡女)
- 內地娛樂圈新人(娛樂圈新人第一期)
- 內地娛樂圈新人(內地娛樂圈推新人)
- 內地娛樂圈新人(內地娛樂圈培養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