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買到手里拿不下
東鵬農副產品市場
買菜買到手里拿不下
上個周六的清晨,很多人還在睡夢中,家住東南四環一個高檔小區的胡阿姨就拉著購物車,左穿右穿,步行20分鐘,來到垡頭化工路270號的東鵬農副產品市場。其實,在她家不遠處就有一個大型超市,但胡阿姨依舊舍近求遠地來到了這里。“來這兒買菜,不僅僅是圖便宜,還圖一個新鮮和全,周末,兒子一家三口來了,想吃什么,在這兒都能買到,而且還能買到合意的。所以,你就看吧,來這兒買東西,大家一買,都是大包小包的,買到手里拿不下,像過節似的。”
應季水果堆成山
東鵬農副產品市場剛剛建成不久。據胡阿姨介紹,之前,在這個市場西側,有一塊空地,時間長了,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商販,就形成了一個露天早市,但露天早市環境差,食品衛生和安全不敢保證不說,遇到缺斤短兩的,還不好管理,后來就被取締了。取締之后,為了讓垡頭區域的老百姓有個“豐盛的菜籃子”,就建了這個東鵬農副產品市場。
東鵬農副產品市場規模很大,賣菜的“惠民生鮮”市場僅僅是其中一部分,周邊還有服裝百貨市場、日用品市場,甚至還有花鳥魚蟲市場。當然,最熱鬧的還是“惠民生鮮”市場,早上7點剛剛一開門,就陸陸續續進人了。
“惠民生鮮”市場里面非常干凈、整潔,且分區鮮明。從市場南側一進來,就是水果區,向北依次為蔬菜區和生肉區、海鮮區,四周還有一圈兒糧油區和主食區。
“我買水果一般都買應季的,現在應季的水果主要是荔枝、芒果、早櫻桃、早油桃和早甜瓜等等,幾乎大部分攤位都有賣,可選擇余地大。那么,在哪個攤位買呢?這里面也有講究。”胡阿姨停頓了一下兒,賣了一個關子。
“你看見沒有,這些攤位中,有的什么都賣,種類比較全;但有的只賣一種,賣芒果就專賣芒果,賣櫻桃就專賣櫻桃,攤位上都堆成小山了。我買水果就買這種‘專攤兒’的,因為他們進貨的量比較大,怕壞了,所以,會比綜合攤位便宜一些,還讓挑。比如這家賣芒果的,又大又黃的大臺芒才7塊錢一斤,比其他攤位便宜1到2塊錢,比超市能便宜3到5塊;再看那家甜瓜攤兒,綠皮兒的,白皮兒的,花皮兒的,隨便挑,統一10元3斤,我昨天在超市看的價格是5.8元一斤,是不是便宜很多?” 胡阿姨笑著說。
“本地蔬菜”成賣點
蔬菜區是胡阿姨逛的重點區域,來的次數多了,胡阿姨已經不用轉,就知道到哪兒去買了。
“雖然各個蔬菜攤位賣菜的品種大同小異,但菜的‘顏值’差別大了。我經常去買的那個菜攤是一對年輕夫婦開的,他們家的菜,新鮮、干凈,顏值高,比如菠菜、小油菜、小白菜,新鮮得很,沒一點兒黃葉,到家幾乎不用擇,洗洗泡泡就可以吃;另外,像一些大棵的菜,處理得也非常好,比如菜花,切成半斤到一斤的小份兒,一份兒正好一頓的量;冬瓜、南瓜也是。你能感覺到他們賣菜也是很用心的,所以,我一直在他們家買。”
不過,有些菜,胡阿姨還會尋摸著買。“不同的時節,不同的攤位會有一些本地應季菜賣,比如黃瓜、西紅柿、扁豆、圓白菜、西瓜等等,本地的西紅柿皮薄、沙瓤、湯汁多,西紅柿味兒濃;圓白菜沒有土腥味兒;黃瓜有脆甜的感覺……我就愿意買這些本地菜。”胡阿姨買菜也買出門道了。
因為本地菜受歡迎,有本地菜的攤主們會在菜攤上插個小紙板兒,告知一下,把它當“賣點”。
活魚活蝦管收拾
市場的最北側是生肉區和海鮮區,雖然天氣有些熱了,但這里也沒有什么讓人不舒服的氣味兒。
這次,胡阿姨買了蝦、武昌魚和扇貝。
“阿姨,蝦線幫您挑了不?”在買蝦的時候,賣蝦的小伙子主動問胡阿姨。
“挑了,挑了。”得到胡阿姨的指示,小伙子三下五除二,半分鐘就把一斤蝦線挑好了。
“魚給您處理好了,魚鰭也剪了,再給您放幾個魚泡。”因為熟識,賣魚的大爺知道胡阿姨的習慣,處理起來已經輕車熟路了,而且還送給胡阿姨一些魚泡、魚雜兒,算是照顧老主顧。
“扇貝您給我處理干凈了,貝殼也給刷干凈。”買完扇貝,胡阿姨叮囑了一句。胡阿姨說,她在這兒買魚和海鮮,就是圖這里能給收拾干凈,自己回家能省好多事兒。
每次來買菜,胡阿姨事先都會列一個購物清單,但最后買完了,總會多買好幾樣。“有時候,看到東西好的,或不常有的,就忍不住多買點兒,一買就摟不住了。”盡管多花了錢,但胡阿姨買得開心,覺得錢花得還是挺值的。
李海霞
GO提示
東鵬農產品市場位于東四環四方橋東南的化工路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