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危機”你準備好了嗎?
“35歲危機”你準備好了嗎?
不久前,突如其來的甲骨文裁員風波,引起了人們對中年危機的憂慮,尤其在技術急速更迭的IT和互聯網行業。甚至朋友圈有人說,過了35歲,便宜也沒人要。很多人把職場35歲,稱為是“35歲危機”,那些精力下降、年過35歲的人在職場還有競爭力嗎?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郎建榮
焦慮迷茫型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又丟了
“35歲的確是個尷尬的年紀,像我現在這樣子,高不成低不就,也就算是失敗了。”1984年出生的賀偉,幾乎是計劃生育第一批出生的孩子。三十多年過去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已然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最近總是夜里被噩夢驚醒,整晚整晚失眠。”賀偉畢業于重慶工商大學,此前在觀音橋紅鼎國際寫字樓一家電商做營銷,“跟我同齡的好多都當老板了,而我最近卻失業了,似乎沒了方向。”
賀偉的女兒今年5歲,上幼兒園,最近老是問爸爸“怎么不去上班”,賀偉有時會敷衍幾句,但一轉身就是滿心愧疚,“我上面6個老人,還有1個孩子,每月房貸車貸生活費,基本開支要七八千,家里積蓄根本不夠,沒了工作的日子,時時刻刻都很煩。”
賀偉說,為了找工作,他瘋狂投簡歷,有些大公司HR會直接說只要35歲以下的。這跟他當初大學畢業求職完全不一樣,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到處求人托關系找工作,真的是焦慮到極點,但再大的困難,我都不能倒下,畢竟我是家里的頂梁柱。”
未雨綢繆型
跳槽或全職媽媽二選一
眼下,謝春芳就為“35歲”發愁,不過她愁的是如何“二選一”。35歲的她是南岸福天大廈一家廣告公司的企宣專員,每月工資6000多,婚后4年有車有房,父母身體健康,生活對她來說沒啥負擔。
“我在公司干了6年,早就膩了,看著身邊朋友一個個都當了領導,我也心急啊,想跳槽轉型。”謝春芳說,可這個時代,不進步就意味著后退。“35歲了,如果再重復朝九晚五的工作,還不如趁早轉型到其他公司做個小主管,或許更踏實。”
除了跳槽,眼下最讓家人放心不下的還是孩子的問題。“我想做丁克,但經常被七大姑八大姨群攻,催生總是他們茶余飯后繞不開的話題。”今年3月,表妹生了一個女兒,看著活潑可愛的小侄女,謝春芳也有了生寶寶的打算。
“要么跳槽,要么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至于何種選擇,我還在考慮,當然還得征求老公的同意。”謝春芳說,無論哪種選擇,對她來說都是新的開始,新的挑戰。
繼續奮斗型
屢敗屢戰終于創業成功
出生于1984年1月的劉賢進,2007年從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后,一直從事旅游行業,先是在南岸光電路一家旅游公司做銷售,2012年就已是副總級別,年入約20萬。2014年,他選擇辭去穩定工作加入創業大軍。
“創業這條路真的是太艱難了。”劉賢進告訴記者,剛開始跟朋友合伙開奶茶店,不到半年就垮了,此后批發水果,賠了15萬,第一年創業折騰下來就把積蓄賠光了。2016年,隨著女兒陽陽的出生,劉賢進開始反思自己,也想要給女兒成長創造好的條件。他瞞著妻子找朋友借了8萬塊錢,合伙做起了服裝生意,這次他沒虧但也沒賺。
經過幾次創業失敗,劉賢進總結,犯錯是因為做了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痛定思痛他決定重新做旅游。去年10月,他注冊了一家文化旅游類的微企,做私人訂制,接待外地游客到重慶旅游。經過大半年的發展,公司業務趨于穩定,收入也是以前的數倍。
“這大半年來,我從沒休息過,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加班。”劉賢進說,35歲就像人生的一道坎兒,抓住青春的尾巴,好好再奮斗一把,就當給自己一個好的交代。
企業為何對“35歲”說不
這兩年,越來越多公司在招聘信息上寫著“年齡35歲以下”。超過這個年齡,即便你投簡歷也不會通知你面試。那么,為什么很多公司不招35歲以上的員工呢?
顧慮一:
工作缺乏激情
不招35歲以上的人,總歸是有原因的。重慶洋元文化傳媒公司老總周啟發告訴記者,盡管公司對年齡沒有“35歲以下”的要求,但在招人時,年齡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年紀越大,工作激情也就慢慢淡化,應屆畢業生往往更有創新意識,并且有沖勁。”
顧慮二:
對企業忠誠度不高
35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家庭顧慮比較多,公司又不可能不讓請假。四川匯泰環保材料公司總經理楊勇表示,他們公司中干大都在35歲以下,一般不外招,35歲正是需要錢的時候,說不定哪天就被高薪企業挖走了。而年輕人就不一樣,家里的事操心少,沒結婚之前幾年不回家都能堅持。
顧慮三:
工作能力有限
有著13年HR經驗的向娟表示,公司在招人時通常都會有學歷和年齡限制,如果是經驗豐富會對年齡放寬,但最大也不超過40歲。“通常我會看求職者簡歷,如果35歲還沒有過穩定工作,或者沒在大一點的企業干個三五年,那么,你可能是工作能力有限。”
顧慮四:
不想打破管理平衡
重慶鴻童服裝公司HR經理錢紅告訴記者,35歲以上的員工,通常是職場“老油條”,有著更豐富的閱歷,如果進了公司,無形地給其他員工帶來壓力,不僅僅是工作上的壓力,還有人員結構、工資體系等都可能被打破。一來就發高工資,其他員工不滿意,工資低了又不愿意。但從企業的角度而言,管理平衡難以維系,寧可死板也不冒險。
如何度過“35歲危機”
重慶資深投資人、創業導師楊明安表示,人到中年,尤其是職場人,“35歲危機”的確是存在的,如何度過危機,他提出幾點建議:
1.保持學習習慣。35歲年紀總覺得危機四伏,或許是你的能力不足,工作之余多投資學習,尤其是一些更迭較快的行業,更要保持學習習慣,努力讓自己成為行業“尖子”,不至于被輕易替代。
2.未雨綢繆。即使現在有好的收入,有好的工作,35歲也是一道坎兒,這時無論在社交、還是工作技能上都要做好多手準備,能賺錢就多賺,做到未雨綢繆。
3.鍛煉身體培養業余愛好。無論在哪個行業,健康的身體永遠是最大的資本。此外,35歲是職場壓力最大的時候,業余有一項自己的愛好,也是不錯的發泄渠道,例如踢足球、打乒乓球等。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