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視新聞語言的特點2016-3-21電視新聞的語言特點
什么是電視新聞語言?簡單地說,電視新聞語言就是記者在電視新聞中利用文字和同期聲所表現的內容,可分為顯性語言與隱性語言。所謂顯性語言就是明顯看得見聽得到的,如:屏幕上的字幕、的同期聲、播音員對新聞文字稿的解說等;而隱性語言是不明顯的,藏于新聞畫面中的,如:拍攝的新聞畫面內自帶的說明性文字,新聞現場的自然音響等。無論是顯性語言還是隱性語言,其作用都是對晚,不僅時效性強、關注度高,在新聞的處理上也是打破常規,因為前3條新聞按照慣例都是有省領導參加的時政報道,但為了彰顯新聞的重要性和可看性,《安徽》并沒有采用時政報道的常規格式,而是調用多種電視手段、通過大量的采訪和具有精彩的畫面去報道這些新聞,有效提升了節目素材的附加值。
4、聯播類新聞欄目,要提升策劃水平,通過前瞻性策劃,使新聞的宏觀敘事與微觀表達有機勾連,提升新聞力。
④顏青、白宏,《電視節目編排與頻道的“親和力”及其藝術》[J].《黑河學刊》,2006(4)
①徐凌,《電視節目編排:研究觀眾的注意力》[J].《視聽界》,2011(4)
《安徽》欄目,因其作為省委省陣地的屬性,決定了節目的定位和方向,因此的內容多為大事要事,主旋律題材居多,譬如推進科學發展、建設美好安徽、承接產業轉移、加速自主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社會管理、提升百姓幸福指數、加強建設等等。那么,面對這些重大主題,如果只是地、僵硬地采取一些宣傳手段,用概念演繹概念,只能走進新聞的“”,不能很好地宣傳貫徹黨的線方針政策和省委省的決策部署,效果必然就會大打折扣。
【摘 要】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電視新聞經歷了長足發展,作為電視新聞的重要載體之一的電視新聞語言也在不斷豐富。電視新聞語言有哪些特點?如何抓住電視新聞語言的特點彰顯出電視傳媒的特色,是新聞工作者需要思考與實踐的問題!娟P鍵詞】電視新聞 語言 特點
③周翠云,《電視節目編排策略芻議》,《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
責編:周蕾
參考文獻
(作者單位:安徽)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安徽》從加強策劃抓起,做到中長期策劃與短期策劃、單題策劃相結合,推動新聞報道點面結合,出新出彩。本期節目的頭條新聞《安徽:產業承接“驅動”加速崛起》和第二版塊的“走基層”報道《銅陵:創新社會管理催升幸福指數》,就是依托新聞策劃而成功的代表作。報道通過記者在不同下的出鏡描述、點評以及講故事等手法,娓娓道來,文風清新,語態鮮活,使硬主題實現了軟著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聯播類新聞欄目,要進一步改進節目編排,除了以上梳理的徑以外,還應主動放下身段,向民生類新聞欄目學習,包括慎選有價值、有份量的新聞頭條,講究新聞的“峰谷技巧”,注重長新聞與短消息的合理搭配,靈活運用組合、對比、評論等編排手段,使欄目的立場、態度和主張能夠鮮明呈現出來,進而展現欄目的品質。面向未來,聯播類欄目的發展仍有很大空間,而新空間蘊藏新機遇,對于身處其中的電視新聞工作者而言,也將擁有越發寬廣的大舞臺!
②王心,《論電視節目編排的策略》[J].《華章》,2013(26)
電視新聞語言是電視新聞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它作為電視畫面的補充,以其鮮明的特點彰顯出電視傳媒的特色。作為新聞工作者有必要在電視語言上要做一番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