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華長篇文學作品“故宮三部曲”首發?
章劍華在不斷地了解這段歷史后感到,在抗日戰爭時期,故宮文物南遷這件事的程度不亞于戰場上的拼殺。章劍華發現,關于這段歷史的文字記載不多、不全,深入的研究更少,在請教了不少歷史專家后他知道,當時兵荒馬亂,加上故宮文物外遷是在十分緊急和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留下的資料很少。參加外遷的人主要是故宮的學者和,不擅寫作,而專家學者在記述時往往直說何時出發、走何線、在何處落腳,只在意文物本身,寫出來的都是文物勘察和研究報告,十分嚴謹和簡略,不在意這個過程中的人和事,更不愿意在面前表功。
章劍華說,自己是那種“想干就干、說干就干”的人,在寫作完故宮文物南遷之后,他又想將此事件的前端和后端全部寫出來,前端就是故宮從一座變成博物館,而后端是“一宮”變成了“兩院”:“近百萬字對我來說是個巨大的工程,先后用了近10年的時間。雖然此書耗費了我許多的時間與精力,但我覺得常值得的。”
章劍華現任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也是文學作家,曾經出版過8部作品。他寫作的故宮文物三部曲故宮三部曲之一《承載》在2010年出版時曾引起兩岸的轟動。世界書局購買了其版權,在出版了繁體字版,多家連載或發表新聞和書評,誠品書店甚至為《承載》設有專柜。《承載》之后,章劍華又用了近五年的時間創作完成了近百萬字的“故宮三部曲”。
章劍華2003年調任江蘇省文化廳廳長,因為工作原因,他有機會多次來到位于南京朝天宮的南京博物院做調研。“他們把我帶到南京朝天宮地下庫房,那是國民在抗戰期間造的一個文物倉庫。我一看,有1000多箱的故宮文物堆在倉庫,而且都沒拆開,還是封條封好的。”章劍華說,這引起了他的興趣,開始研究故宮南遷文物的經過,“因為南京博物院經常會有臺北故宮的人來交流,當年參與南遷文物的后人也常到博物院訪問,我要陪同,就和這些人有了交往的機會。”
(文:陳夢溪 原標題:故宮三部曲”首發)
本報訊 由章劍華寫作的“故宮三部曲”長篇文學作品近日在故宮博物院首發。這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故宮三部曲”分為《變局》《承載》《守望》三本,近百萬字和404幅罕見的照片展現了故宮博物院90年的動蕩歷史,首次全景式地呈現了故宮博物院的前世,被稱為首部文學版的“故宮通史”。
章劍華還曾經五次到,采訪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故宮人的后代。“故宮人有的留在,有的去了,這對他們來說有許多和難言之隱,加上大家對故宮文物遷臺的不同看法,故而大家都盡量避開這個話題,不愿過多地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