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與、天干地支和六十甲子十二生肖與五行
十天干由來于太陽系的十大星體。它們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順序蘊含著從萌芽到成長,到興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過程,這十個字的原本含義是:“甲”就是“鎧甲”,指沖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乙”就是“軋”,指伸長的意思;“丙”就是“炳”,指茂盛的意思;“丁”為“壯”,指達到“壯丁”的時候;“戊”為“茂”字,指事物繁茂的意思;“己”為“起”字,指奮然而起;“庚”為“更”字,指更新的意思;“辛”為“新”字,為一新的意思;“壬”為“妊”字,為被養育的意思;“癸”為“揆”字,萌芽的意思。
《爾雅·釋天》中講,“歲陰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月。同樣十二地支的順序也蘊含著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子”就是“孽”,表示繁茂的意思;“丑”就是“紐”,是用繩子捆住的意思;“寅”就是“演”,指開始生長的意思;“卯”就是“茂”,指茂盛的意思;“辰”就是“震”,指震動生長的意思;“巳”就是“已”,指已成的意思;“午”就是“仵”,指已過極盛之時,又是相交的時候;“未”就是“味”,是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初具形體的意思;“酉”就是“鮑”,指十分成熟的意思;“戌”就是“滅”,指消滅歸土;“亥”就是“核”,指成種子的意思。
是指金、木、水、火、土,學說是我們祖先對自然界所具屬性的高度哲學概括。它絕不僅指人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這五種物質,它更為貼切的內涵是一種對事物的描述和抽象概括。《尚書·洪范》中講,“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由于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因而金、木、水、火、土都有之分,即,陽金陰金、陽木陰木、陽水陰水、陽火陰火和陽土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