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新聞稿“焦點”欄目報道我市轉型發展
你比如說,解決稅收的問題,就業的問題。如果一下子把它關掉,或多或少對整個社會會有一定的壓力,這也是在調整存量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面對迫切變革,面對諸多困難,積極探索,輕裝上陣。
目前,在馬市的慈湖高新區,35家沒有轉型希望的企業已經被關閉,11家正在轉型升級。根據安徽省出臺的經濟轉型行動計劃,當地正努力培育引進新興產業,淘汰關閉污染產業,通過多種手段進行結構調整。
在過去的幾年中,馬市其實已經面臨很大的壓力。雖然盡力保障傳統支柱產業的生產、保障工人就業,但在經濟發展的大形勢下,沒有質變的“”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減產減虧減包袱,做好減法,化解產能過剩,實現優勝劣汰,這只是結構調整第一步,產業要煥發生機,還得要注重加減乘除并舉。加,就是要引導增量,培育新的增長動力;乘,就是要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作用,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科技含量;除,是要縮小分母,要提高人力資本質量,優化人力資本結構。
企業想不通,的心里其實也不好受。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對這座因鋼鐵發展起來的城市來說談何容易?馬市發改委副主任王維說:“第一個,就是對我市整個的發展體量,或多或少會帶來一些影響;第二個,很多這些落后產能、落后產業,過去也曾經帶來一定的好處和利益。
經濟學家張連起說:“長時間以來,由于各種原因,包括原來為了防止擴散金融風險,包括地方的一些業績、一些壓力,包括就業的一些支撐,為了防止失業等等吧,這些產能過剩企業就不斷地在調整中。”
安徽省馬市是一座典型的重工業城市,鋼鐵曾是這里的支柱產業,由鋼鐵衍生出的第二產業比重占全市經濟總量比重超過60%。但是近年來全球的鋼鐵價格持續下滑,加上國內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馬走到了必須轉型的十字口。
早在2012年,馬鋼鐵產業的虧損就導致馬市的稅收減少了十幾個億。對這座城市來說,結構優化的“加減乘除”中,最首要、也最緊迫的一條就是“減法”,只有把過剩產能、落后產能減下去,其他產業才能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而這也符合當地很多老百姓的愿望。
12月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落幕,就在當晚的“焦點”欄目中,以《加減乘除調結構》為題,以我市轉型發展的積極做法為典型,正面解讀習總在會上強調的“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并舉”的要求。本期欄目具體內容如下:
今天,無論是老工業的,還是傳統產業的升級,抑或中國經濟的整體轉型,都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破解這些難題,就必須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做好加減乘除。這道四則運算題的解法有很多種,因地而異,因產業、企業各有不同,但要做對它、做好它,卻有一條基本的運算,那就是必須得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創新驅動的信心。
馬市發改委副主任王維說:“馬目前已經到了承載力的極限,下一步產業上的騰籠換鳥,首先必須解決上的騰籠換鳥問題。要把原先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調下去,為我市新產業的接續提供承載空間。人民群眾對的日益提高,他們提出來要青山綠水,要藍天白云。人民群眾的對的壓力也是很大的,如果不解決問題,不解決綠色發展問題,那么資源型城市轉型也就無從談起。總之,我們馬到了不得不轉、不得不調這樣一個地步。”
很快,整改的最后期限過了,尹從榮干脆沒有申請環評。王圣林決定上門去看看。尹從榮的鑄造廠就建在村莊旁邊,他告訴記者,其實這幾年企業效益已經不好。他也知道,企業想只有整改這一條。可現實情況是:一沒空間,二缺錢。針對現狀,馬慈湖國家高新區副主任張文勝說,“我們對于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轉型,將支持企業技術。”一個月后,尹從榮遞交了幫扶申請,在的幫助下,努力轉型。尹從榮說:“企業轉型難肯定難,難我們還是要努力,再苦個幾年我們踏實,心里踏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我國每年級別最高的經濟會議,被認為是中國經濟最權威的“風向標”,201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天落幕,會議在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同時也部署了2016年經濟工作,而重點就是落實“十三五”規劃要求,推進結構性,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雖然穩中有進,穩中有好,但是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比如說在經濟結構上,一方面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企業利潤總額持續負增長;另一方面一些連年虧損資不抵債的“僵尸企業”卻無法退出,導致市場供需失衡。新常態下如何進行結構調整,讓中國經濟更好地輕裝上陣呢?習總在今年早些時候視察東北老工業時曾說過一句話――結構優化要多策并舉,“加減乘除”一起做。而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他再次強調“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并舉”。這道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題究竟怎么做?有多重要?先從馬這座鋼城的轉型說起。
在馬慈湖高新區,從今年10月開始,每周都會公布、處理一批有安全隱患,或者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名單。慈湖高新區經貿發展局局長黃河在一次會議上宣布:“我們檢查發現太來鑄造、和泰鑄造等幾家小企業,沖天爐沒有拆除,不能達標排放。依據新的環保法,從今天起,責令企業停止生產、整頓。”由于直接關系企業的存亡,因此每次會議都火藥味十足。
就在馬為鋼鐵城市的轉型和結構調整、舉步維艱的時候,其他類似的產業如冶銅、煤炭等重化工行業也同樣寒冬,這些行業的虧損面已經達到80%。就拿冶銅業來說,2015年以來銅價持續下跌,和2011年最高點相比,目前銅價已經下跌了60%。怎么辦?加減乘除,第一步先得做減法。對于馬來說,必須主動邁出“減量”這關鍵一步。
經濟學家張連起對此說道:“在2016年去產能,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通過破產重組,有的需要兼并,就是優勢產能和落后產能的兼并,然后通過化解,有的就是直接退出,退出市場。當然了,退出市場也可能存在一些陣痛,但是短期的陣痛能換來長期的。羽化飛升,就是如果翅膀上總是掛著鐵塊,那飛不起來,那么要把鐵塊拿下去,才能一飛沖天。”
因為要淘汰落后產能,慈湖高新區尹從榮的鑄造廠,因不達標被要求停產。雖然召開了幾次會,做了不少工作,但他還是想不通。廠子停產后,尹從榮多次找到(慈湖高新區)安全生產和局的局長王圣林,求情的好話說過,的狠話也說過,但王局長的態度很,不通過驗收的企業只能停產。